紅軍歷史上,一共出現(xiàn)過十個軍團,分別是紅一、紅二、紅三、紅五、紅六、紅七、紅八、紅九、紅十和紅十五軍團。這十個軍團當中,存在時間最短也最悲壯的當屬紅十軍團。紅十軍團的前身是紅七軍團和方志敏領導的紅十軍。1933年10月末,紅七軍團成立,下轄第19、第20、第34三個師和一個獨立團,尋淮洲任軍團長,蕭勁光任政委,郭如岳任參謀長,鄧乾元任政治部主任。
紅七軍團成立后,在撫州一帶和敵軍作戰(zhàn)。11月中旬,八角亭戰(zhàn)斗失利,紅19和紅20兩個師損失較大,各由三個團縮編為兩個團,樂少華出任軍團政委。之后紅七軍團開赴閩西北地區(qū)作戰(zhàn),12月下旬在泰寧整編,全軍團由最初的三個師一個獨立團縮編為第19師、第59團和一個獨立營,粟裕出任軍團參謀長。
之后紅七軍團先后在沙縣、永安、建寧和連城等地作戰(zhàn),1934年7月調(diào)回瑞金,劉英出任軍團政治部主任。不久后紅7軍團以抗日先遣隊的名義從瑞金出發(fā),向閩浙皖贛邊前進。經(jīng)過三個多月的艱苦轉戰(zhàn)之后,1934年11月初,紅七軍團到達德興縣,和方志敏領導的紅十軍會合。11月4日,根據(jù)中革軍委的命令,紅七軍團和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團。
紅七軍團改編為第19師,紅10軍改編為第20師,當?shù)氐牡胤接螕絷牳木帪榈?1師,全軍團總兵力約一萬人,劉疇西任軍團長,樂少華任政委,粟裕為參謀長,劉英為政治部主任。當月中旬,紅十軍團轉入外線作戰(zhàn),創(chuàng)建浙皖邊蘇區(qū),并成立了以方志敏為主席的軍政委員會,領導紅十軍團。之后紅十軍團向皖南挺進。
1934年12月初,紅十軍團抵達安徽休寧一帶,老蔣調(diào)集重兵前來圍堵,其中王耀武的補充第一旅追得最猛,成為突出的孤軍。方志敏和劉疇西等人研究后決定在譚家橋設伏,圍殲王耀武的補充第一旅。12月14日,譚家橋戰(zhàn)斗打響。紅20和紅21師擔任主攻,戰(zhàn)斗力最強的紅19師為預備隊,戰(zhàn)后看來,這是一個不小的失誤。
紅21師是由游擊隊改編而成的,沒有經(jīng)過大戰(zhàn)和惡仗的考驗,卻承擔了主攻的任務。敵人剛進入伏擊圈,21師的一個戰(zhàn)士就因為緊張?zhí)崆伴_了槍。敵人立馬回頭搶占了附近的制高點,計劃中的伏擊戰(zhàn)變成了攻堅戰(zhàn)。劉疇西的紅19師不得不提前投入戰(zhàn)斗,為了奪回制高點,他親自帶隊沖鋒,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8歲。
譚家橋一戰(zhàn),紅十軍團遭受了極大的損失,數(shù)百名官兵傷亡。由于遠離蘇區(qū),人員和彈藥均無法得到補充,處境越來越艱難。1935年1月下旬,紅十軍團數(shù)千人在懷玉山被敵人20多個團包圍。盡管紅軍將士英勇奮戰(zhàn),但由于敵我兵力相差過于懸殊,在奮戰(zhàn)了七個晝夜之后,指戰(zhàn)員大部犧牲,軍政委員會主席方志敏、軍團長兼第20師師長劉疇西、第21師師長胡天桃等人被俘。
老蔣先后派出多人對方志敏和劉疇西等人勸降,均被嚴詞拒絕。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劉疇西和胡天桃等人在南昌英勇就義。懷玉山戰(zhàn)斗中,粟裕只是參謀長,沒有決定權,軍事才能無從施展。最終他帶著少部分人突出重圍,轉戰(zhàn)于浙南一帶,出任挺進師師長。之后粟裕開始獨擋一面,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在戰(zhàn)場上創(chuàng)造了不少奇跡,1955年授銜的時候成為開國第一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