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滿不確定的時代背景下,“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開店”似乎成了一個艱難的命題。很多躍躍欲試、奔向創(chuàng)業(yè)市場的年輕人摔了跤,灰頭土臉地面對著自己曾經(jīng)的宏圖壯志。但在聊城的史女士眼中,開好兩家店也不算太難,她甚至還想再試試其他的行業(yè)。
念大學的時候,修了藥學的史姑娘不像同學們那樣,一心埋首書籍專業(yè)。她邁出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步,從房屋中介開始做起。做了幾年,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史女士想了想,把店鋪轉了出去,轉身漂漂亮亮地嫁人生子,成了一枚靚麗的寶媽。
新生命的降臨,給史女士又帶來了創(chuàng)業(yè)的新想法:何不開一家奶茶店,既可以排解自己產后的一些情緒,還能經(jīng)常和學校里面的年輕人交流,保持一個青春的心態(tài)。說做就做,史女士真的開起來一家奶茶店。
72平的小店,有卡座,有員工,偶爾接接外賣。說到底,年輕人還是懂年輕人。用之前積累的經(jīng)驗,和對目標受眾的理解,史女士的奶茶店很快培養(yǎng)了固定客源。來買奶茶的顧客們,也經(jīng)常和開朗活潑的老板娘談天說地。
恍然間,就像是回到了學校的那種生活。拿著一杯奶茶,說說笑笑,一下午就這么過去了。
夕陽美得不像話,夕陽下的笑容更美。奶茶店負責多巴胺,但快樂完,史女士懷念起了大學生活的另一樣——她愛的藥學專業(yè)。
“那就再開一家藥店吧!”一挽袖子,新的店鋪也紅紅火火地開了起來。這次的鋪面更大,為了存放需要的藥品,她還準備了一個庫房。居民需要的常用藥和中成藥,都備上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史女士了解到了拍拍貸:“一開始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借了筆錢用來周轉,隔天就還上了。做生意嘛,總是會有這種時刻?,F(xiàn)在用著用著,額度越來越高了,關鍵時刻也能指望得上。”
在未來,史女士計劃著花上一年的時間,來試試新的店鋪。事業(yè)有成,家庭幸福,史女士用自己的故事動搖著那些認為“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不行”的論調。伴隨著一步一個腳印的扎實經(jīng)歷,她的信心,在年輕的身體里不斷生長。她的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