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黃克誠自1925年相識,直至1976年毛主席逝世。在這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兩人在革命的歲月中有過生死考驗,在和平建設時期有過分歧爭吵,毛主席欣賞黃克誠的能力和忠誠,黃克誠敬重毛主席的遠見卓識。
1980年,在毛主席逝世4年后,黃克誠發(fā)表了一篇評價毛主席的文章。當胡喬木在審查這篇文章的時候,卻修改了文章中黃克誠對毛主席的稱謂。
黃克誠知道這件事后十分生氣,他說:“我不同意,這個稱謂從感情上過不去?!彪S后便將這件事匯報給鄧小平。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胡喬木是如何修改對毛主席的稱謂的?鄧小平又是如何處理這件事呢?
毛主席的正確決定,令黃克誠敬佩不已
雖然毛主席和黃克誠都是湖南人,但他們兩個的相識卻是因為革命事業(yè)。
1902年10月,黃克誠出生在湖南省永興縣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里。1922年,黃克誠通過自身的努力考入衡陽省立第三師范學校,巧合的是毛主席在這年4月也來到衡陽宣傳革命。
毛主席先后在湖南學生聯(lián)合會廳堂和第三師范的操場上發(fā)表了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農民運動等問題的演講。與此同時,黃克誠從同學那里了解到毛主席所講的都是窮苦人的心里話,因此對毛主席的印象很是深刻,也深受啟發(fā)。
不久后,黃克誠開始閱讀《向導》《新青年》等進步書刊,積極參加第三師范進步學生的活動。除此之外,他還發(fā)起組織“永興縣旅橫學友互助社”,團結了不少進步學生,經常和他們一起探討中國社會改革問題。
1925年10月,黃克誠加入了共產黨,從這以后,實現(xiàn)共產主義成為他終生不渝的追求目標。
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為北伐軍進軍湖南做準備,中央決定送一批學生去投考國民黨中央政治講習班,黃克誠就是被選中的一個。剛好毛主席是講習班7個領導人之一,也是主要的講課人。
在開學典禮上,毛主席發(fā)表了演講,也給黃克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兩人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30年8月,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按照軍委的指示,以“消滅何健部隊,進占長沙”為目標,朱德和毛主席率領紅一方面軍抵達長沙郊外,開始攻打長沙。當時黃克誠擔任紅3軍團第8軍第4師第3團的政委,負責率部攻打長沙東門。
戰(zhàn)斗打響后,毛主席發(fā)現(xiàn)長沙的守敵增添到10萬人,并且敵人長沙四周都構筑了防御工事,紅1和紅3軍團連續(xù)發(fā)次兩次進攻,不僅沒能攻下長沙,反而自身傷亡很大。
在這一情況下,毛主席提議撤退,并耐心勸說紅軍各級指戰(zhàn)員,將攻打長沙的部隊撤到萍鄉(xiāng)附近。后來中共中央長江局軍事部負責人周以栗來到井岡山,向毛主席傳達再打長沙的意見。毛主席又說服他放棄攻打長沙,轉而攻打吉安。最終在毛主席的堅持下,我軍連克吉安、泰和、安福等地,令贛西南根據地連成一片。
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去攻打重兵把守的長沙,很明顯這是一個錯誤的決策。因此,對于毛主席審時度勢、實事求是的軍事指揮,黃克誠深表贊同。
1935年9月,紅軍右路軍長征過了草地,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張國燾卻公然拒絕北上的方針,拒絕向右路軍靠攏。黨中央緊急召開會議商量對策,最終決定中央率領右路軍紅1和紅3軍團迅速脫離險境,先行北上。
當時擔任紅軍大學教育長的李特,同時也是紅四方面軍的參謀長,他要求紅軍大學的學生們集體南下,脫離右路軍。擔任紅3軍團教導營政委的黃克誠見狀,連忙說:“我們不能南下,要跟隨中央紅軍北上!”并和學員們說明南下是沒有出路的。
然而李特根本不聽,執(zhí)意讓紅軍大學的學員南下。當時毛主席非常鎮(zhèn)定從容,他先是對紅四方面軍的干部說:“我們先走一步,你們隨后跟上?!比缓髮垏鵂c采取說服教育、耐心等待的方針,爭取了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zhàn)員,也為之后粉碎張國燾的陰謀創(chuàng)造了條件。
黃克誠十分欽佩毛主席顧全大局的廣闊胸懷,以至于在晚年寫回憶錄時,他仍對毛主席所表現(xiàn)出的革命家的氣度贊不絕口。
1936年2月,毛主席和彭德懷率領紅軍主力從陜北出發(fā),東渡黃河,進入山西作戰(zhàn)。當時黃克誠擔任總政治部組織部長,他也跟隨前往總政治部一起來到山西,駐扎在石樓縣。
在這里,黃克誠再次聆聽了毛主席的講話。毛主席說:“閻錫山在山西統(tǒng)治了幾十年,這里的群眾對我們紅軍不了解,因此也不夠信任我們。你們要想辦法多接觸接觸群眾,做好宣傳工作?!?/p>
4月下旬,閻錫山集中兵力向我軍反攻,蔣介石也派出十幾個師的兵力來到山西參戰(zhàn),除此之外他還命令東北軍和西北軍進犯陜甘根據地。在如此險峻的情況下,有人主張繼續(xù)在山西打游擊,但毛主席卻果斷下令西渡黃河,返回陜甘根據地。
這次東征,部隊經過山西多個縣城,戰(zhàn)士們通過宣傳發(fā)動群眾,擴軍籌款,大大擴大了黨和紅軍的政治影響。黃克誠一直跟在毛主席的身邊,他親眼目睹了主席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心中感到無比敬佩。
毛主席總是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定,這也令黃克誠對他的敬佩之情越來越深。
敢說真話、敢向毛主席提出建議的黃克誠
1946年3月,蘇軍開始陸續(xù)從東北撤退,黃克誠得知這一消息后,當即將活動在彰武地區(qū)的3師10旅調到四平附近待命。
3月14日,蘇軍剛從四平撤退,10旅就連忙拿下四平,俘虜上千名偽軍。4月中下旬,蘇軍從長春、哈爾濱等地撤退,3師在東滿部隊的配合下,于4月18日攻占長春,俘虜偽軍上萬人。
4月24日,3師的一個團攻下齊齊哈爾;4月28日,山東部隊第10師和359旅一部解放哈爾濱。
4月中旬,馬歇爾從美國返回中國,不久后國民黨軍隊開始從沈陽北進,很快兵分三路攻打四平。林彪連忙集中兵力,很快將敵軍殲滅,敵軍第一次對四平的分進合擊也被我軍擊退。
然而被打敗的敵軍并沒有就此放棄,反而越挫越勇,沒過多久他們就再次猛攻四平,足足有8個軍的兵力和我軍作戰(zhàn)。緊接著,林彪指揮10萬人和敵軍在四平一線展開激烈的戰(zhàn)斗。
當黃克誠得知這一消息后十分著急,他連給林彪發(fā)了好幾份電報,建議他適可而止,不要和敵人硬碰硬。
黃克誠的想法是:
“敵人剛開始進攻的時候,打它們一下搓搓銳氣是很有必要的。但現(xiàn)在敵軍傾巢出動,全力以赴和我軍作戰(zhàn),而我軍暫時不具備決戰(zhàn)的條件。
因此,應該將四平和其他部分大城市讓出來,讓敵軍進去,我軍則到中小城市以及廣大鄉(xiāng)村去建設根據地,儲蓄力量。然后趁敵人背上沉重包袱走不動的時候,我們再回頭打他們個措手不及。這樣一來,我軍就化被動為主動?!?/p>
黃克誠當時并沒有參加四平保衛(wèi)戰(zhàn),但他從全局利益出發(fā),認真分析當前局勢,并主動被林彪寫信,提出從四平撤退的意見。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林彪不僅沒有同意,反而直接來了個不理睬,他既不回黃克誠的電報,也不撤兵。
毛主席和黃克誠一樣也十分重視四平保衛(wèi)戰(zhàn),他從4月6日到5月19日,先后給林彪發(fā)去十多封電報,其主要內容便是“堅守四平、死守四平”。
比如說,毛主席在4月30日的電報中是這樣說的:“時局正在變化,明后日可能會簽訂《停戰(zhàn)協(xié)定》。希望你能死守四平,寸土必爭!”5月1日,毛主席又在電報中強調:“須在四平、本溪兩處堅持奮戰(zhàn),消耗敵軍的兵力,搓掉他們的銳氣……”這些情況,當時的黃克誠是并不知道的。
四平保衛(wèi)戰(zhàn)時刻在牽動黃克誠的心,因此當林彪沒有回復他的電報后,他便于5月12日直接給中央發(fā)電,對四平保衛(wèi)戰(zhàn)和東北戰(zhàn)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中央軍委和毛主席雖然沒有給黃克誠回電,但在5月14日給林彪的電報中指出:“請你們考慮軍事全軍,看看是否有打下去的必要……”5月19日,毛主席又給林彪發(fā)去電報:“如果你認為繼續(xù)死守四平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便主動放棄四平,準備從陣地戰(zhàn)轉變?yōu)檫\動戰(zhàn)?!?/p>
從以上電報中足以看出,毛主席是采納了黃克誠的意見。
從四平撤退后不久,黃克誠找到林彪問道:“我給你發(fā)了那么多電報建議撤退,你為什么既不回電,也不撤退?”黃克誠的情緒十分激動,語氣也帶有質問的意思。但林彪只是靜靜地聽著,不生氣,也不回答。當時黃克誠感到十分疑惑,直到1959年,他的這一疑惑才被解開。
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有一天毛主席邀請黃克誠到他的住處吃飯,當兩人聊起四平保衛(wèi)戰(zhàn)的時候,毛主席問他:“難道四平保衛(wèi)戰(zhàn)打錯了?”
黃克誠說:“剛開始敵人向四平推進的時候,我們打它一下是很正確的,但后來在敵人集中重兵向我軍進攻的時候,我們就不應該固守四平了?!?/p>
毛主席聽了黃克誠的話沉默了一會,然后說:“當年固守四平是我的決定?!秉S克誠說:“是你決定的也是錯誤的!”毛主席再次沉默,說:“那就讓歷史和后人評說去吧!”
通過這次和毛主席的談話,黃克誠也明白當初林彪既不回電也不撤兵的原因。但大家從這里也能看出黃克誠的真實性格,就算是刀架在脖子上,他也是要說真話的。
其實早在之前,黃克誠就因為說真話而被毛主席注意。
1945年9月17日,毛主席結束了和蔣介石一天的談判后回到住處,在桌子上在看到了劉少奇從延安發(fā)來的電報。電報的內容是新四軍第3師師長黃克誠的《關于目前局勢和戰(zhàn)略方針的建議》。
在看過黃克誠的電報后,毛主席的臉上露出驚喜的表情,因為黃克誠的心和中共中央想到了一起,和毛主席想到了一起!
黃克誠的名字最早引起毛主席的關注,還是在紅軍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的時候。當時毛主席并沒有直接和黃克誠打過交道,但卻從別人口中聽過不少關于黃克誠的事跡。
1935年11月初,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剛成立的時候,并沒有任命黃克誠任何職務,那么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在此之前,黃克誠因反對“以嚴酷手段整頓紀律”,而從紅一軍團第2縱隊第10團政委降為第2縱隊政治部軍事裁判所所長,后來他手中的實權也沒有了,僅跟隨部隊行軍打仗。
11月30日,毛主席專門找到第2縱隊司令員彭雪楓談話,向他了解黃克誠的情況:“我聽說黃克誠點頭反對整頓紀律,這件事可屬實?”彭雪楓先是點點頭,然后向毛主席詳細匯報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毛主席聽后露出十分滿意的神情,然后說:“黃克誠這個人,優(yōu)點十分突出,但缺點也很突出,是個敢講真話的人?!焙髞?,毛主席還對黃克誠做出這樣的評價:“上自中央,下到支部,有意見他都會講,有一些意見他講的還是很不錯的?!?/p>
毛主席和彭雪楓談話過后,黃克誠被任命為軍委衛(wèi)生部長,后來又被提升為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
不過這個時候,毛主席對黃克誠的政治智慧、戰(zhàn)略眼光和軍事才能還沒有全面了解,只是肯定了他敢講真話的品格。直到毛主席收到黃克誠的電報后,才了解到他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思想。
9月19日,毛主席回電:“完全同意?!边@天,中共中央向全黨發(fā)出《目前任務和戰(zhàn)略部署》的指示電,明確提出“向北發(fā)展,向南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并決定有計劃地陸續(xù)向東北派遣軍隊。
毫無疑問,黃克誠的建議對中共中央下定決心派重兵進軍東北的決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黃克誠在晚年也曾說過:“當初中央已經決定派部隊到東北去,但派10萬人這樣多的部隊,還是我率先提出來的?!?/p>
黃克誠反對胡喬木修改對毛主席的稱謂
1980年11月14日到29日,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在北京京西賓館小禮堂召開座談會議。會議由中紀委副書記王鶴壽主持,參加會議者高達一千多人。當時擔任中紀委常務書記的黃克誠因病沒能參加,也沒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會議開了十多天后,11月26日早上,黃克誠一起床就將秘書叫來說:“請你給鶴壽同志打個電話,說我要參加會議,講講話。”至于要在會議上講些什么,他并沒有給秘書說。
11月27日上午,黃克誠出現(xiàn)在會場上。他的出現(xiàn)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大家也格外好奇,會議都開了十多天了,他一直沒有露面,今天怎么突然到了呢?是不是有什么話要講呢?
果然,下一秒王鶴壽說:“前幾天黃克誠同志身體不舒服沒有參加會議,今天就由黃克誠同志講話?!秉S克誠要在會議上講些什么,王鶴壽事先并不知情,與會人員聽了王鶴壽的話,連忙靜下來,等待黃克誠講話。
只見黃克誠先是向前挪動了一下身子,然后用濃重的湘音說:“同志們,我的身體不是太好,聯(lián)系干部和群眾也比較少。本來我是不打算講話的,但我是一個心里有話就要講的人,下面我就講講一些問題?!?/p>
當時黨內出現(xiàn)了一些不好的言論,為了將這些言論壓制下去,黃克誠從我黨我軍的創(chuàng)建時期說起,講到毛主席在危機中是如何挽救革命的,講到毛主席受到排斥后,中國革命受到的損失;從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到堅持毛澤東思想的重要意義……
黃克誠繼續(xù)說:“沒有毛主席,至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毛澤東思想永遠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黃克誠的講話剛結束,會場立刻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持續(xù)了好幾分鐘。有人說:“好久沒有聽到這么有見地的報告了!”也有人說:“好久沒有見到過高級領導人這樣講話了?!?/p>
第二天,就有人將黃克誠在會議中所講的話整理出來,并送到黃克誠的手中,建議他拿出去發(fā)表。黃克誠想了想,說:“這些都是我個人的講話,如果要拿出去發(fā)表的話,一定要請中央的同志審查?!?/p>
緊接著,這篇講話稿被送到了鄧小平的辦公桌上。鄧小平看后明確指示:“此稿可以發(fā)表,還請喬木同志在文字上把把關?!彪S后這篇講話稿又被送到胡喬木的辦公桌上。
胡喬木拿到講話稿后,仔仔細細看過后將文章中的“毛主席”改為“毛澤東同志”。
誰曾想這一改動卻遭到了黃克誠的強烈反對,他說:“自1931年毛主席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第一屆主席開始,大家就稱呼他為‘毛主席’,如今卻要改為‘毛澤東同志’,請原諒我在感情上有些接受不了?!?/p>
后來,黃克誠將這件事匯報給鄧小平,鄧小平說:“‘毛主席’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稱號,更是我黨以及全國百姓對他的高度認同,這個稱謂需要保留!”
就這樣,黃克誠原稿中的對毛主席的稱謂沒有發(fā)生改變,不久后這篇稿子被發(fā)表在報紙上。
黃克誠一生說真話、公正無私,他對家人也是一樣的嚴格。
黃克誠曾對妻子說:
“我們是黨的高級領導干部,而高級領導干部的家風影響著黨風政風。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子女和周圍的人產生影響。從今天開始,我們家要制定兩條家規(guī):第一、不準動用公家的汽車辦私事;第二、不準向公家要特殊照顧?!?/p>
1980年,黃克誠的兒子黃晴結婚,工作人員見流行汽車接新娘,便對黃克誠說:“首長,最近很流行用轎車接新娘子過門,要不我們也這樣吧?”
黃克誠看了對方一眼,然后說:“別人是別人,我是我,我身為領導干部,不能公器私用,也不能搞一丁點的特殊?!焙髞?,黃晴用自行車將新娘子接了回來。
人家都說隔輩親,但黃克誠對兒子如此,對孫子也是不例外的。一次,黃克誠不滿7歲的孫子黃健因為發(fā)燒起床晚了,顧不上吃飯便要走路去上學。當時剛好下著大雪,司機不忍心讓生病的孩子獨自上學,便打算開車送他去上學。
黃克誠知道后連忙制止,黃健也很懂事,沒有哭著鬧著讓爺爺開車送他,而是帶病冒著雪,和平常一樣走路上學去了。
1986年,黃克誠因病住院,但他卻拒絕接受治療和用藥,只要處于清醒狀態(tài),他都會將手上的針頭拔掉。黃克誠說:“我的病治不好了,就不要浪費國家的資源和錢財了,把這些東西留給其他需要醫(yī)治的病人吧?!痹谏淖詈?,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為國家節(jié)約錢財。
12月28日,黃克誠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84歲。
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國共產黨人也沒有個人恩怨。正是從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大局出發(fā),毛主席多次采納黃克誠的建議并委以重任,成就了黃克誠的歷史功績;而黃克誠從內心敬佩毛主席,真誠地維護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在兩位革命者身上體現(xiàn)出的是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