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是直通車
文/汪俐辰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興起,影視劇視頻片段傳播方式層出不窮,“三分鐘帶你看。。。。。?!毕盗卸桃曨l更是屢見不鮮。影視作品的剪輯、傳播,這種“二創(chuàng)”合法嗎?
近日,全國首例短視頻平臺算法推薦侵權糾紛判決生效。經判決,酌情確定某短視頻平臺公司賠償愛奇藝公司經濟損失100萬元,合理費用144200元。
這起案件是怎么一回事?案件判決生效意味著什么?評定侵權行為依據有哪些?
愛奇藝為什么要上訴?
愛奇藝公司訴稱:
其享有電視劇《老九門》在境內的獨占信息網絡傳播權。經調查發(fā)現,某知名短視頻平臺APP中存在大量關于電視劇《老九門》的侵權視頻片段,該平臺明知、應知涉案侵權內容,仍通過各類推薦行為向用戶提供涉案侵權視頻的在線播放及下載服務。
經查,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短視頻平臺公司)、北京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信息技術公司)系短視頻APP的經營者,該APP中的涉案侵權視頻儲存于中國某通信有限公司無錫市分公司(以下簡稱無錫某通信公司)的網絡服務器中。
某短視頻平臺公司、某信息技術公司的上述行為分流了“愛奇藝”平臺的觀看用戶,嚴重侵害其合法權益。
請求判令:
1、某短視頻平臺公司、某信息技術公司立即刪除某短視頻平臺APP中的被訴侵權視頻;
2、無錫某通信公司立即停止侵權,在網絡服務器中刪除被訴侵權視頻;
3、某短視頻平臺公司、某信息技術公司、無錫某通信公司賠償經濟損失及為制止侵權支付的合理費用共計195萬元。
某短視頻平臺公司辯稱:
其未實施侵權行為,被訴侵權視頻系用戶自行上傳,其未對視頻內容進行編輯。某短視頻平臺公司日均活躍用戶上億,其作為視頻分享平臺難以審核海量視頻中是否包含作品侵權內容。此外,愛奇藝公司主張的賠償金額過高。
某信息技術公司辯稱:
其不是某短視頻平臺APP的經營者,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構成侵權。
無錫某通信公司辯稱:
其作為網絡接入服務提供者,不應當承擔“通知+刪除”責任,亦無法針對性的刪除或斷開某些特定視頻連接。
某短視頻平臺公司為何被判侵權?
法院審理認為:某短視頻平臺APP中出現的《老九門》短視頻,并非劇評,而是對電視劇《老九門》的具體情節(jié)進行濃縮講解,已超出合理使用范疇,系侵權視頻。無錫某通信公司、某信息技術公司為某短視頻平臺APP中的視頻內容提供基礎網絡接入、自動傳輸、自動存儲,其對被訴侵權行為無主觀過錯,不應承擔共同侵權責任。
某短視頻平臺公司將各類熱播影視作品按照主題、內容主動進行選擇、整理、分類推薦,并通過設置視頻分類、智能索引、話題編輯等方式推薦涉案侵權視頻,雖然侵權視頻上傳時間多在2020年,但并非處于熱播期的影視劇才算“熱播影視作品”,電視劇《老九門》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何況國家版權局發(fā)布的《2016年度第五批重點作品預警名單》中包括涉案電視劇《老九門》,可認定某短視頻平臺公司構成“應知”。
愛奇藝公司在證據保全公證前已多次通知某短視頻平臺公司刪除涉案侵權作品,并提供初步權屬證據與侵權作品明細,某短視頻平臺公司仍未予以刪除,可認定某短視頻平臺公司構成“明知”。
因此,某短視頻平臺公司存在主觀過錯,對被訴侵權視頻的信息網絡傳播起到幫助作用,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賠償數額判定有何依據?
關于賠償數額,法院結合作品知名度、侵權情節(jié)、侵權規(guī)模等,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予以考量:
一、作品知名度及權利保護方面,毋庸置疑,電視劇《老九門》可以說是2016年度懸疑類電視劇“劇王”,從各類宣傳報道情況來看,拍攝成本大、收視率高,愛奇藝公司至今仍將《老九門》列為收費觀看劇集。
二、侵權情節(jié)及侵權規(guī)模方面,一方面應當注意到侵權視頻的上傳時間多在2020年,未在2016年熱播期侵權,賠償額度應當與熱播期侵權有所區(qū)別;
另一方面從某短視頻平臺APP“老九門”話題的統(tǒng)計數據來看,至2021年7月6日,該話題下共有視頻1.8萬個,播放6.3億次,至2021年11月8日,該話題下共有視頻2.2萬個,播放7.9億次,仍然播放量巨大,且播放量增長性強,從具體用戶發(fā)布的視頻內容來看,侵權視頻并不僅涉及48集中的部分劇集,部分用戶已對全部劇集進行編輯、發(fā)布。
三、侵權過錯方面,某短視頻平臺公司通過影視劇分類、索引、話題等方式多種方式向用戶推薦侵權視頻,且在愛奇藝公司多次通知其刪除侵權視頻后,仍未采取有效措施,過錯程度較高。
四、平臺規(guī)模、性質方面,從某短視頻平臺公司規(guī)模及APP累計下載量來看,某短視頻平臺APP應屬國內頭部短視頻平臺,短視頻平臺企業(yè)的商業(yè)模式主要體現為流量經濟,某短視頻平臺APP中的視頻內容依靠用戶上傳,其本身不需要付出過多內容成本,卻可以從用戶上傳的侵權視頻所帶來的流量中獲取廣告、直播、電子商務等方面的收益。
從某短視頻平臺公司公示的業(yè)績數據來看,其并非單純的視頻分享網站,線上營銷服務已成為主要利潤來源,根據權利義務相對等原則,利用流量獲取高額經濟利益的同時也要對流量來源——短視頻盡到更高的注意義務。綜上,酌情確定某短視頻平臺公司賠償愛奇藝公司經濟損失100萬元,合理費用144200元。
算法推薦不是短視頻平臺免責的“避風港”
未經授權剪輯、傳播影視作品的行為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并無爭議,爭議主要集中于推送用戶發(fā)布侵權視頻的短視頻平臺,是否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是否可以利用“避風港”原則免責。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fā)展,短視頻平臺已不再是傳統(tǒng)的信息網絡空間存儲服務提供者,使用者通常都會發(fā)現平臺APP比自己更“懂自己”,原因在于短視頻平臺的算法推薦服務。
加強審查、刪除侵權視頻,雖可能會影響短視頻平臺用戶黏性、削減流量,造成利潤下滑,但“尊重知識產權”并非用戶協(xié)議中的一句口號,享受流量經濟的同時必須為內容付出成本。
隨著當前社會向人工智能的不斷趨近,算法推薦技術在視頻行業(yè)的應用只會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當就算法推薦所帶來的競爭優(yōu)勢承擔更高的注意義務,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積極規(guī)制和預防侵權,而不是將“技術中立”作為豁免法律責任的理由。
【轉載來源:國是直通車 稿件來源:“江蘇高院”微信公眾號 無錫市濱湖區(qū)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