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年少時的他把青春奉獻給了祖國,青年遇到了真愛,他放棄了一切,只為和她在一起。幸福莫過于后半生左手握著你,右手還能為祖國效力,今天久見菌就給大家講一個發(fā)生在抗美援朝的愛情故事。
互幫互助的難兄難弟
抗美援朝發(fā)生在1950年10月—1953年7月,是在我們建國以后,那個時候中國還處于恢復期,全國百姓還沒有從戰(zhàn)爭的災害陰影中走出來,但當聽到鄰國兄弟有難時,我軍義無反顧的派遣超過135萬的志愿軍前往朝鮮,支持朝鮮人民抵御聯(lián)合國軍。
這場抗美援朝最初的目的就是防止聯(lián)合國軍打過三八線跨過鴨綠江,但是實際上也是在幫助我們鄰國的兄弟度過危機。兩國一直建立良好的外交關系,二戰(zhàn)時期屬于難兄難弟,兄弟有難怎能袖手旁觀。
這場戰(zhàn)役我軍在朝鮮戰(zhàn)場上死傷慘重,很多活著回來的志愿軍都不愿意再回憶朝鮮戰(zhàn)場的經(jīng)過,因為軍事武器落后等于咱們拿著身體對抗大炮。
同樣咱們有難的時候朝鮮也一樣幫助咱們,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也多虧了朝鮮志愿軍的幫助,抗日戰(zhàn)爭時期,朝鮮也同樣遭受著侵略,但是在那個時期朝鮮依然每次都義無反顧的幫助咱們。
最明顯的就是東北三省被侵略的時候為了抵抗日軍,我國人民和朝鮮人民一起組成了抗日隊伍,東北抗日聯(lián)軍中有很多朝鮮部隊,朝鮮曾經(jīng)派出過三個師級的部隊幫助東北抗日聯(lián)軍。抗日戰(zhàn)爭之后,我國和朝鮮也一直處于緊密的外交狀態(tài)。
當時還有這么一個小故事,1958年2月23日,楊靖宇的遺體被送到通化市靖宇陵園。很多國家領導人前來悼念,包括: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不僅如此,已經(jīng)是朝鮮首相的金日成還專門送來了花圈,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和楊司令,民族不同,出身也不同,但我想起同他相逢時的種種情景,仍然久久地暗自流淚,好幾天吃不下飯。”
中朝友誼真的是用血和肉積累而成的,所以在他們處于危難之時,我們必定會伸出援助之手來幫助他們。同樣他們把我們的志愿軍當作自己的親人來對待,給予志愿軍最崇敬的敬意。
其中就有一段特別美好的愛情發(fā)生在抗美援朝時期,我們的志愿軍和一位朝鮮姑娘相愛了。
抗美援朝的跨國戀
1951年朝鮮地區(qū)迎來一批中國志愿軍后勤兵站的工作人員,他們的主要工作是軍隊在后方交通線上設置的供應、轉(zhuǎn)運機構(gòu),物資接納,安排傷員等。
在整個抗美援朝的戰(zhàn)爭中,因為被戰(zhàn)火攻擊導致整個朝鮮社會和人民都處于支零破碎的狀態(tài)。于是我們的志愿軍一邊打仗一邊為朝鮮社會進行著援建,援建的形式主要是幫助被戰(zhàn)爭殘害的朝鮮家庭,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的志愿軍和朝鮮人民很是親切。
援建的隊伍中有個叫王興復的28歲小伙子,他幫助的是有兩兒一女的家庭,男孩都在戰(zhàn)爭中死去了,只剩一個叫吳玉實17歲的女孩和年邁的父母,因為家里沒有勞動力,所以王興復一有空就去幫他們干干體力活,一來二去的倆人也漸漸的也熟絡了起來。
情竇初開的女孩就像花朵一樣,時而嬌羞,時而綻放,每次王興復到她的家里干活,她內(nèi)心都十分的高興,時不時的還會偷偷看著眼前這個文質(zhì)彬彬的大哥哥,空余時間兩個人還會互相教對方自己國家的語言,吳玉實長相甜美,圓圓的小臉兩個酒窩,大大的眼睛就像是會說話一樣。
當時的志愿軍差不多都算是鋼鐵直男吧,王興復面對這么可愛的女生也就只是當單純的當幫扶對象,頂多把他妹妹看待,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人民子弟兵,從三灣改編開始就確立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不拿百姓一針一線的明文規(guī)定到住在老鄉(xiāng)家就要幫干活。
所以王興復也沒多想,志愿軍抗美援朝繼續(xù)執(zhí)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僅不能拿百姓的東西,還要從自己的口糧里省來接濟朝鮮人民。所以王興復自己有好吃的都會留著拿給吳玉實吃,但是這一舉動在這個女孩眼里就如同小太陽般照亮和溫暖著自己。
因為那個年代比較淳樸保守,所以大家也都心照不宣,直到1953年下半年戰(zhàn)爭結(jié)束,朝鮮人民贏得了這場勝利,中國的志愿軍也陸續(xù)踏上了回鄉(xiāng)的路途,此時的吳玉實內(nèi)心十分痛苦,因為她知道這一別有可能就是一輩子,2年的朝夕相處,讓這個小女孩早已愛上了眼前的大哥哥。
離別的日子一天天的靠近,吳玉實每天都輾轉(zhuǎn)反側(cè),他從沒過問過王興復的家庭,所以不知道這個哥哥成沒成家,而且就算沒成家,家里也有父母,不可能因為自己的喜歡就讓王興復留在這里,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吳玉實每天都無精打采,內(nèi)心也十分的煎熬。
吳玉實從未有過如此之痛,于是她找到同為志愿軍的戰(zhàn)友,問了王興復的家庭,這才知道原來王興復父母在戰(zhàn)爭中都雙雙去世了,也沒成家,聽到消息后的吳玉實決定為自己勇敢一次。
第二天一大早她就鼓起勇氣找到了王興復,直接表明了心意,要不說王興復是鋼鐵直男呢,面對如此可愛的女生對自己表白,王興復的回答是:“組織不允許”,然后轉(zhuǎn)頭匆匆走掉了。
其實面對這么可愛的女生王興復也不是沒有心動,只不過確實組織不允許,自己也跨不去自己心里那道坎,也許是天公作美,就在王興復準備離開朝鮮的第三天,他去山上砍柴,夏季炎熱,自己有可能中暑了,一不小心就暈倒了,好在被路過的朝鮮人民發(fā)現(xiàn)及時,搶救了下來,身體到無大礙,就是暈倒的時候從山上滾了下來,小腿摔骨折了,因為傷情原因所以組織決定延后王興復的回國計劃。
聽到消息的吳玉實,立馬跑去了醫(yī)院,看到王興復那一刻,大滴大滴的眼淚就掉了下來,王興復也是被眼前這種場景嚇傻了,一時間不知道說什么了,兩個人就這樣面對面的看著對方,這時排長進來了,看到眼前的場景,也明白怎么回事了,他對吳玉實說:“因為部隊里大部分人員都回家了,沒有多余的人來照顧王興復,妹子你就辛苦辛苦,這段時間幫我們照顧照顧這個傷員”,吳玉實連連點頭答應。
此后的一段時間吳玉實對王興復照顧得無微不至,不僅每天做飯洗衣,還需要幫助王興復做康復訓練,小小的身軀每天都要攙扶這個大小伙子爬上爬下,就算是純鋼鐵直男人也不可能不動心啊。
這天照理吳玉實做好飯菜帶給王興復,夕陽灑滿了整個病房,同時也照到了吳玉實的臉上,王興復再也忍不住內(nèi)心的想法了,他握住吳玉實的手,深情的望著她說道:“我現(xiàn)在無父無母,家里也沒什么親人,你愿意做我的親人嗎”?吳玉實被這種突如其來的幸福弄得措手不及,邊哭邊點頭,這句話她等了很久。
經(jīng)過吳玉實一個月的精心照料,王興復基本康復了,既然康復了就沒理由留在這里了。他和吳玉實的情況屬于違反軍紀,王興復一時間也不知道怎么向組織交代。
最后王興復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復員,因為復員后的王興復就不是軍隊里的人了,沒有所謂的規(guī)定,這樣他就可以和吳玉實結(jié)婚了。
于是王興復申請當?shù)貜蛦T,手續(xù)一直遞到了志愿軍總指揮部,鑒于實際情況,領導也知道他們的事情,于是組織批準了王興復當?shù)貜蛦T的要求。
兩人特別高興還計劃結(jié)婚日期。但誰也沒想到,他們的結(jié)婚申請在朝鮮這方面又出了問題,因為王興復不是朝鮮人,不能留在當?shù)?,唯一的辦法就是更改國籍,這對于愛國的王興復猶如晴天霹靂,那幾天他也是天天失眠,一邊是心愛的姑娘,一邊是國家,領導也看出了王興復的心事,白天排長找到了王興復,語重心長的說:“小王我知道你現(xiàn)在很糾結(jié),現(xiàn)在抗日結(jié)束了,是時候為自己想想了,玉實這姑娘不錯,不要辜負了人家”。
最后王興復為了心愛的姑娘,加上領導對當?shù)氐娜A僑加入朝鮮國籍的號召下,王興復放棄中國國籍加入朝鮮國籍,1962年朝鮮終于批準了王興復與吳玉實的結(jié)婚申請。
這么多年,兩人終于在一起了。王興復在朝鮮擔任一所小學的老師,兩人幸福美滿。
王興復對吳玉實的父親一直到養(yǎng)老送終,1970年吳玉實的父母都相繼去世,此時王興復有了想回家的念頭,他和妻子也說:“我的心里有個結(jié),那就是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成為中國人”,吳玉實特別支持王興復,她說:“感謝你為我付出了你的前半生,后半生你去哪我去哪”。
但是去中國容易,想換回中國國籍很難,還好在王興復戰(zhàn)友的幫助下,以及國家看到之前他付出的勛章,終于在組織的批準下?lián)Q回了中國國籍。
這位闊別祖國二十多年的志愿軍戰(zhàn)士,也終于做到了帶著妻子和孩子回到了祖國懷抱的承諾。
回國后的王興復繼續(xù)從事教育工作,在一所小學教書,后來因為工作勤懇還做了校長。
王興復和吳玉實兩個人之間不離不棄同甘共苦相互支持的感人愛情,體現(xiàn)了中朝兩國人民的高尚情操,再次印證了兩國人民用鮮血和犧牲凝聚的偉大友誼。
王興復的跨國愛情故事,起始于戰(zhàn)火紛飛的朝鮮,即使中間幾番波折,但最終還走在一起。那個時代像他們這樣的有很多,但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走到最后,即使走到最后,有回到祖國的懷抱少之又少,也正是因為王興復不滅的愛國心,最終不僅收獲了愛情,還能回到祖國的懷抱。
最后久見菌為他們的愛情獻詩一首:
中朝兩國互幫助 抗美援朝助興復
樸實愛情兩相悅 奈何受盡相思苦
為愛放棄了國籍 以愛相守無返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