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說:
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輕視的,愚蠢之人所艷羨的,諂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時他們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語的奴隸。
一個人,有了喜事好事,與親近的人“分享”下,也是人之常情;
問題就在于,如果一個人是以炫耀的姿態(tài),招搖過市,而不顧別人的感受,那就容易遭受他人的非議和厭煩;
有句話這樣說:你在這里歲月靜好,自然有人在為你負(fù)重前行;
雖然這只是網(wǎng)友的一句調(diào)侃,可是也說明了人與人相處所必需的分寸感和界限感;
處事低調(diào),不是膽小怕事,而是一種遠(yuǎn)見和智慧;
你這過得順風(fēng)順?biāo)匀痪蜁虃切┻^得潦倒失意的人;
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并不會為我們贏得好人緣,也不會成為我們事業(yè)和家庭的助力,所以,為了避免我們成為他人排斥的對象,最好還是安靜低調(diào)為好;
尤其是,一個人到了40歲,就不要再炫耀這些東西了,否則可能會拉仇恨。
別再炫耀自己的兒女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
朋友圈為什么很少曬4年級以上的娃?
有個高贊回答,道出了真相:
因為孩子小的時候,都一樣可愛;
幼年時期展現(xiàn)的是,最沒有社會性的成長的一面,是本能驅(qū)動的;
而孩子4年級以上,開始參與“社會競爭”了,從孩子的狀態(tài)可以推斷出一個家庭的真實情況;
孩子在長相上暴露了父母的基因,在情緒管理上暴露了親子氛圍,最重要的是,暴露了一個家庭的財力和資源。
現(xiàn)實生活中,真正有實力的家庭畢竟是少數(shù),大部分都是普通的父母;
他們要負(fù)擔(dān)起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還要負(fù)責(zé)兒女的教育,而孩子此時基本處于叛逆期,不好管教,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會讓很多父母心力交瘁,覺得力不從心;
那么,如果有人經(jīng)常在辦公室,或是親朋好友聚會時,大談特談自家孩子的成績和優(yōu)秀,勢必會遭到周圍人的反感;
別人家孩子總是給父母爭氣又省心,再對比自己家孩子,這種心理的落差,會讓他們很不舒服,你不厭其煩地說自家孩子的好,就是在給這些父母心理填堵;
所以,別做招人煩的事,自家孩子健康優(yōu)秀,自己知道就好,別去刺痛別人的心。
不要炫耀自己的見識
人到了一定年紀(jì),不得不承認(rèn),有些好東西,真的是命中注定,是老天爺?shù)亩髻n;
只是,有的人能夠明白自己所處的優(yōu)越環(huán)境,感激上天的饋贈,平時多行善事,為人低調(diào)。
有的人則沾沾自喜地認(rèn)為,這是自己全憑本事得到的,覺得自己的見識,已經(jīng)遠(yuǎn)超過旁人;
在平時的待人接物時,總是一副趾高氣揚的傲慢樣子,處處顯擺自己,規(guī)訓(xùn)別人,這就不免招人討厭了。
你擁有的好東西,別人可能聽都沒聽過,那么,在你口若懸河地吹噓自己的時候,難免會讓聽的人感到失落,甚至無助;
甚至有些人正處于人生低谷期,努力了一把,卻被命運無情地捉弄,而你還在這大肆張揚,那就可能引起別人的怨恨,招致無妄之災(zāi)。所以,一個人到了40歲,無論身在什么位置,都要謙和行事,這樣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不要炫耀自己的錢財
在社會上生存,人都要努力拼搏賺錢,以便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幸福無憂的生活;
但是錢不好賺,通常是80%的財富,握在20%的人手里;
為此,社會上才會有 “仇富”這個詞;
哪怕你腰纏萬貫,哪怕你行俠仗義,哪怕你慈悲心腸,也不要在朋友圈或熟人面前,炫耀自己的錢財;
有遠(yuǎn)見的成年人, 不會抱著天真的態(tài)度,去試探人性中的惡;
當(dāng)你不能守住自家錢財?shù)拿孛軙r,一些聞風(fēng)而來的親朋好友,就會把你當(dāng)成一顆大樹,指望靠你替他們抵擋風(fēng)雨,遮陰納涼;
真遇到這種事兒, 你是幫還是不幫呢?
如果幫了,對方可能會就此“纏住”你,下次還找你幫忙,那你就會陷入永無止境的“麻煩”而脫不了身;
如果不幫,對方就會覺得你不夠意思,不懂感恩,不明白人情世故,而詆毀你,造謠你,背后戳你脊梁骨;
所以,為了炫耀時,獲得那些凌駕于他人之上的得意勁兒,而為自己的生活埋下隱患,實在是不值得;
40歲是一生一道關(guān)卡,到了這個年齡的人,應(yīng)該是褪去了青澀和莽撞,體驗了生活的艱辛和無常,理解了他人的不易和掙扎,那就不要炫耀以上3件事,過好自己的生活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