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拳出少壯,棍怕老郎。戰(zhàn)場和江湖中這兩句話,看起來有些矛盾,但卻能有機地結合起來:近身格斗拳腳相搏,當然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占便宜,但是要玩兒技巧?;ㄕ惺┯嬛\,那就是戰(zhàn)場經驗越豐富越好了。
大將的戰(zhàn)力就像過山車,達到巔峰后就會有一個斷崖式下跌,以關羽關云長為例,他在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之后,單打獨斗基本就沒贏過:戰(zhàn)長沙刀法未能取勝最后還中了一箭;襄樊之戰(zhàn)單挑龐德,刀法同樣不能取勝,最后又中了一箭;徐晃趁人之危前來單挑,關羽戰(zhàn)了八十回合后箭傷隱痛,只好遺憾收兵。
關羽和黃忠單挑,雙方的戰(zhàn)斗意志是有差距的:關羽是為了立功,黃忠是為了守土,兔子急了也蹬鷹。
呂布死后,關羽儼然成了三國第一名將,誰拿下他,誰就能名揚四海千古,所以龐德和徐晃拼了老命也要建功,關羽打這兩個人,在關平看來是很跌份兒的:“俗云:‘初生之犢不懼虎?!赣H縱然斬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p>
關羽越打越弱,除了年齡越來越大,還有地位越來越高、權力越來越大、顧慮越來越多的因素: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一天不練手腳慢,兩天不練丟一半,三天不練門外漢,四天不練瞪眼看。
劉備讓關羽假節(jié)鉞、董督荊州事,這就等于任命他為代理“荊州牧”,大事小事都得操心,青龍偃月刀在周倉手上的時間,比在關羽手上的時間還長,他沒被龐德徐晃的刀斧砍下馬去就不錯了,想打贏,那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關羽的戰(zhàn)斗力曲線,起點很高,在建安五年達到峰值,然后就走了下坡路,被關羽視為兄弟的趙云趙子龍,則是一路上升,七十歲的時候還能將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西涼猛將韓德父子五人串了糖葫蘆,其中的原因很簡單:趙云主要負責劉備集團的保衛(wèi)工作,每天槍不離手,閑雜事情基本不管,一門心思琢磨怎么高效殺敵,武功自然會修煉得爐火純青、出神入化。
在所有三國名將中,趙云的長槍耍得最好看,威力也更驚人,徐晃敢跟關羽單挑,但是卻沒膽量和張郃雙戰(zhàn)趙云:“云大喝一聲,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戰(zhàn),不敢迎敵?!?/p>
趙云也不是一開始就這么厲害,在磐河之戰(zhàn)中,他大戰(zhàn)了五六十回合也沒能打贏文丑。
實事求是地說,文丑的武功并不弱,公孫瓚也不是善茬子,在虎牢關之戰(zhàn)中,公孫瓚揮舞長矛與呂布大戰(zhàn)好幾個回合并跑掉,說明他的武功,在十八路諸侯中也算佼佼者。
文丑打公孫瓚,也頗有呂布當年風范:“戰(zhàn)不到十余合,瓚抵擋不住,敗陣而回,文丑乘勢追趕。瓚走入陣中,文丑飛馬徑入中軍,往來沖突。瓚手下健將四員,一齊迎戰(zhàn),被文丑一槍刺一將下馬,三將俱走?!?/p>
公孫瓚跟文丑單挑,似乎敗得更狼狽:“瓚弓箭盡落,頭盔墜地,披發(fā)縱馬;奔轉山坡,馬前失,瓚翻身落于坡下?!?/p>
公孫瓚命懸一線,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的少年白馬將軍趙云神兵天降,與文丑大戰(zhàn)了五六十回合。
勝負未分之際,公孫瓚的部下一擁齊上,文丑見斬殺公孫瓚無望,不慌不忙地“撥回馬去”,趙云也沒有窮追不舍。
趙云大戰(zhàn)五六十回合沒有拿下的文丑,被關羽三刀就砍跑了:“戰(zhàn)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公馬快,趕上文丑,腦后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p>
趙云和文丑一樣,用的都是長槍,關羽和顏良一樣,用的都是大刀,這里面就有一個兵器相生相克的問題了。
文丑和趙云都是用槍的行家,對方要施展什么招式,大家心中基本都有數,比如關羽對戰(zhàn)用刀的紀靈、黃忠、龐德,都很難速勝,拖刀計也不是關羽獨門絕技,這招兒曹洪也會(拖刀計砍了截天夜叉何曼)。
都是一個山上的狐貍,誰也別跟誰講什么聊齋。趙云五六十回合拿不下文丑,就跟關羽三十回合沒拿下紀靈一樣,都是套路太熟,而文丑跟關羽比力氣,那顯然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自然會手臂酸麻心生怯意。
文丑敗陣而走,也可能是想故技重施,像箭射張遼一樣暗算關羽,但是他忘了關羽此時已經有了呂布的赤兔馬。
文丑在與關羽的對戰(zhàn)中連犯兩個錯誤:跟手使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的關羽比力氣,跟有赤兔嘶風馬的關羽比速度,這純粹是作死的節(jié)奏。
文丑和趙云、關羽的戰(zhàn)績盤點完了,咱們該來聊聊另一個問題了:如果在初平二年(191年)的磐河之戰(zhàn)中,關羽張飛和顏良文丑單挑,勝算能有幾何?
事實上那場戰(zhàn)斗的后半段,關羽張飛和顏良都參加了,而且都有不俗的表現。
在初平元年(190年)十八路諸侯聯(lián)軍討董卓的時候,關羽溫酒斬華雄,劉關張三英戰(zhàn)呂布,打下了響亮的名頭,但是論起出道時間和軍中地位,他們顯然還不如初平二年的顏良文丑。
趙云一槍刺死袁紹大將麹義之后,顏良帶兵趕到,趙云就有點無可奈何了:“趙云沖突不入,紹兵大隊掩至,顏良亦引軍來到,兩路并殺。趙云保公孫瓚殺透重圍,回到界橋。紹驅兵大進,復趕過橋,落水死者不計其數?!?/p>
這樣看起來,趙云實際是被顏良打跑了,公孫瓚也損兵折將死傷無數,要不是劉備關羽張飛趕來,估計趙云也保不住公孫瓚性命了:“三匹馬三般兵器,飛奔前來,直取袁紹。紹驚得魂飛天外,手中寶刀墜于馬下,忙撥馬而逃,眾人死救過橋。”
有顏良文丑保護,劉備、關羽、張飛、趙云四員猛將也沒能留下袁紹,這就說明了一點:在初平二年這場混戰(zhàn)中,占據人數優(yōu)勢的劉備集團中,并沒有誰能輕松斬殺顏良文丑。
顏良的最佳戰(zhàn)績,是在白馬之戰(zhàn)中連斬呂布八健將中的兩個,嚇得曹營諸將無一人敢出頭,當時的虎癡許褚就在曹操身邊,卻沒有像后來單挑呂布那樣挺身而出。
文丑的最佳戰(zhàn)績,是撂倒張遼、打跑徐晃。通讀《三國演義》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在曹營諸將中,徐晃、許褚、典韋之間是有過單挑的,最后都是以平手告終,這說明顏良文丑的武功,應該還在馬超之上。
這時候問題就出來了:馬超的武功,跟許褚、張飛相差不是很多,許褚跟徐晃、典韋差不多,顏良文丑顯然要高于張遼、徐晃、許褚。初平二年磐河界橋之戰(zhàn),趙云兩戰(zhàn)不勝后敗走,關羽張飛與顏良文丑單挑誰能贏?
這個問題,半壺老酒只能這樣回答:關羽越打越弱,趙云越戰(zhàn)越勇,除了年齡越來越大,還有另外一些原因,那就是不同名將的戰(zhàn)斗力變化曲線各有特點,有人是一路上行,有人則是一條拋物線,巔峰狀態(tài)下的顏良文丑,也許是有可能打贏關羽張飛趙云的,但不知讀者諸君以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