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xiàn)一顆球前一陣子上了熱搜。
沒錯,地球。
《皇家學會開放科學》(The Royal Society)于2月27日在刊上發(fā)表一項最新科學研究:塑料已經布滿世界海溝最深處,這表明:
地球上(也許)已經不存在還未受到過塑料污染的海洋系統(tǒng)了。
這場人類與塑料戰(zhàn)爭的拉鋸戰(zhàn),持續(xù)了將近500年,這次,終于上升到白熱化。
海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塑料是如何危害海洋的?
早在2015年,每年大概有800萬噸的塑料入侵海洋,中國的傾倒量大約站三分之一。而這個數(shù)據(jù)在2017年就翻了一倍:800萬噸變成了1400萬噸。
一根吸管,需要幾百年才能降解。
單單英國,每年都要使用77億個塑料瓶,每一年,大約有800萬噸塑料被倒入海里。
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重量將超過魚類。
這組數(shù)據(jù),看著觸目驚心,仿佛和人們印象里蔚藍寬廣,包容一切的大海格格不入。
你知道,住在垃圾堆里是什么樣的感覺嗎?
在距離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僅僅幾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巨大的垃圾場。每天早上,數(shù)百輛大卡車將成袋成袋的未分類的垃圾送往這里。
當?shù)鼐用瘢蜕钤谶@種堆臭氣熏天、滿是粉塵的垃圾堆旁邊。城市的另一端,還有一條被污染得異常渾濁的河流,散發(fā)著難以忍受的刺鼻氣味。當?shù)氐暮⒆觽?,會在這條布滿了垃圾的河流中漂浮嬉戲,偶爾還會被嗆到幾口河水。
在被他們誤吞的幾口河水里,不僅混合了沙石渣滓,還隱藏著無數(shù)的致命病菌。而這些生活垃圾,都是順著河流,從上游的城市漂來這里的。生活在河流下游的人們,就只能住在這樣一個惡劣的環(huán)境里。被垃圾和粉塵包圍,連一口干凈的水和空氣都沒有。
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極易爆發(fā)各種傳染病,人們的健康承受著極大地威脅。
河流,是這些塑料垃圾的終點站嗎?我們都知道的,小溪匯成河流,河流將涌入大海?;蛟S,海洋將是這些垃圾的歸宿?
但試想一下,那些被我們隨手扔掉的塑料垃圾,會隨著河流匯入大海。有些繼續(xù)隨海洋“漂泊”。
有些會聚集在一起,形成“垃圾島”。
還些塑料垃圾,會碎成小顆粒,變成肉眼看不見的有害物質。
BBC紀錄片《藍色海洋》里,一只鯨魚媽媽拖著剛出世就死去的鯨魚寶寶,在海洋里漫無目的地游了好幾天,扎了千萬觀眾的心。
真相讓人心碎:這個在海洋中處于食物鏈頂端的捕食者,攝取了含有塑料成分的事物,用自己被污染的乳汁,毒死了骨肉。
造物主怎么也想不到,不可一世的海洋霸主,卻淪為了廢棄物的亡奴。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人類,也逃脫不了因果循環(huán)的報應。
去年十月份,一個駭人聽聞的消息被各大權威媒體競相報道:人類糞便中被首次發(fā)現(xiàn)含有塑膠微粒。
被調查取樣的志愿者,來自世界各地的沿海城市,平時飲食以海鮮,魚類為主。這就讓人細思極恐了:人類用塑料垃圾污染海洋,塑料垃圾進入海洋生物體內,人類食用海鮮。
化學物質和毒素,繞了一大圈,終究回到了人類自己身體里面。
這樣的黑色幽默,卻很符合大自然因果循環(huán)的邏輯。
當你還沒有領略大自然的風光,大自然已經被人類的污染失色。
好在這個世界,總有人為大自然發(fā)聲,為全人類的未來做著“微不足道”卻又振奮人心的貢獻:
年近九旬的英國女王正式向全人類最大的敵人——塑料宣戰(zhàn)。
同為92歲的BBC紀錄片之父David Attenborough,用一部部令人發(fā)省的紀錄片,喚起人類的覺悟。
中國臺灣,也宣布了2019年內大型餐飲禁止使用一次性習慣,到2030年全面禁塑。
大自然何其廣闊,這些舉動或許只是杯水車薪。
一個人的行動或許微不足道,但一百個人,一萬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洲際的聲音和和覺悟,就是整個世界的格局。
因為我們活在同一個星球。
地球經歷過多少劫難,但她一直在這里,人類的種種破壞只是把自己推向滅亡,地球不需要人類拯救,人類需要拯救的是人類自己本身。
特此聲明:本期文章最終解釋權歸國際環(huán)保四聯(lián)漫畫大賽組委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