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島
–
哲學家尼采提出過一個著名的理論——精神三變理論。
他認為,一個人到達真正的成熟,往往需要經(jīng)歷三次蛻變。
第一次蛻變是成為駱駝,這個時候的自己,按別人的想法而活,別人說什么自己就會做什么,身上背負了太多東西。
第二次蛻變是成為獅子,這個階段的自己更清楚想要什么,懂得拒絕和否定。
第三次蛻變是成為嬰兒,擺脫所有外界的束縛,關(guān)注于真實的自己。
在“精神三變理論”中,“嬰兒”常常被解釋成“完美的開始”,因為有無限可能。越有本事的人,未來越有無限可能,因為他們不斷在掙脫舊的束縛,開始新的旅程。
也是因為不斷在前進,這樣的人更懂面對現(xiàn)實生活,更清楚自己的目標,他們總是有一些共性。
這種“共性”表現(xiàn)在言語上時,時常會發(fā)現(xiàn)他們很少說這些話。
不再抱怨
魯迅《祝?!分邢榱稚┑男蜗笊钊肴诵?。
她在失去兒子后,時常抱怨生活,動不動對身邊人說:“我真傻,真的…”說完便接著說兒子有多么聽話,自己有多傻,導致兒子被野獸叼走。
喪子之痛就算無法感同身受,人們多多少少也能體會其中的苦楚。
可一旦抱怨過了頭,負能量太重的結(jié)果,是曾經(jīng)的回憶忘不掉,當下的日子過不好,身邊人也會逐漸厭煩。
到了最后,祥林嫂仍舊難過,可她已經(jīng)找不到聽她傾訴的人,因為人人都厭煩了她對曾經(jīng)的哭訴。
常聽人說:“成年人的生活里,沒有容易二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也有無法言說的心酸,但只有挺過去,熬過去,才能看到更燦爛的陽光。
畢竟,抱怨除了加深自己的記憶,放大自己的痛苦之外,其實沒有任何意義。
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清楚自己需要咬牙往前走,自己的抱怨越多,越容易掉入情緒的漩渦,最終耽誤自己之后的生活。
人生之路,誰都不易,戒掉抱怨,方能順利。
不會炫耀
曾經(jīng)聽過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男人鐘愛勞力士,買了不少表收藏,平時常戴的表便值幾十萬。
一次,他同朋友去看演唱會時,因為買不到票無奈聯(lián)系黃牛,討價還價過程中,黃牛笑著說:“哥們,你這勞力士這么值錢,有必要和我們這些人計較嗎?”
沒想到男人聽完無所謂地說:“假的,充面子?!?/p>
這是一個很經(jīng)典的故事,因為很多人都是這樣,越是有,越不在意真假,越是沒有,越想強調(diào)炫耀。
就像有些人,分期買了一個名牌包,巴不得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買了包,為了證明是真貨,甚至會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購買單據(jù)。
反而是那些真正有錢的人,隨手買一個奢侈品包包也不會想著炫耀,哪怕被別人懷疑是假貨,也不愿意澄清。
這不是說有錢人不在乎東西的真假,只是在說,有底氣的人不會在意別人的評論。
正如俗話說:“一瓶水不響,半瓶水晃蕩?!?/p>
越是沒有本事的人,越是擔心別人看出自己的無能,自卑會導致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虛榮心,愛炫耀就成了常見表現(xiàn)。
不愿逞強
作家莫言成名后,總會有很多朋友拉著他喝酒。
剛開始莫言不懂拒絕,生怕拒絕后影響自己和朋友的關(guān)系,直到一次因為喝多住院,莫言這才開始拒酒。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過分逞強,總會耽誤自己。
想起羅翔老師曾講過的一個故事。
他有一位同學,學習很好,很多人會去向他請教問題,會的題他直接講,不會的題也會偷偷學會后講。
這樣的“逞強”讓他一度十分受歡迎,成績提升也很快。
可到了高中分班時,文科班的他被很多理科班的題難到,到了最后不僅理科沒學懂,文科成績也直線下滑。
很多人為了證明自己有本事,總喜歡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一旦如此,只會逐漸掏空自己。
真正有本事的人,不是不會挑戰(zhàn)自己,只不過不會為了別人過分逞強,他們在意的是提升自己,并非得到別人的承認。
畢竟,一個人很多時候是為自己而活的,只有能看到自己,才能看到未來。
越長大越覺得,人與人的差距,往往是一點點拉開的。
愛抱怨的人,活在了曾經(jīng)里,無法邁過“曾經(jīng)”這道坎,也無法見到新生的自己;
愛炫耀的人,活在了虛榮里,無法沖破“虛榮”的束縛,終其一生會被物質(zhì)耽誤;
愛逞強的人,活在了面子里,無法突破“面子”的捆綁,最終只會活在別人眼里。
而有本事的人,早明白這些道理,才讓自己從獅子變成了嬰兒,他們真正想成就的,只有自己一人。
人生很短,與其盯著別人而活,不如多想想自己想要什么。
能把自己勸明白,是一個人最大的成功,這樣的人或早或晚,都能遇到更優(yōu)秀的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