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是和父親一起去胡同口參加他的“小聚會”
三五好友一起,擺上下酒的菜肴
每個人面前總是有一個小巧的酒盅,里面盛滿了晶瑩剔透的液體
一向大大咧咧的父親總是用一種“溫柔”的方式品嘗
而臉上總是露出不常有的幸福與享受
在一次大人的慫恿之下,我第一次品嘗了白酒的味道
火辣的感覺順著口腔一直到了喉嚨
在大人的哄笑聲中,我也只能用喝水來掩飾自己的尷尬
但那段時光終究是快樂的
因為不僅有一眾小伙伴可以玩樂,還可以收音機里單田芳先生說的《水滸傳》
景陽岡之下武松十八碗豪飲,打死惡虎
梁山兄弟每次相逢,總是要喝三碗酒
然后上戰(zhàn)場殺敵,劫富濟貧,好不快活
那時不懂世事的我總覺得不管是《水滸傳》,還是父親的小世界
酒代表的是兄弟情義
正如當(dāng)時給我的口感一樣熾烈。
成為青年的我,開始對酒有一種特殊的偏愛
這種感情更像是青年時期的一種豪邁
對未來充滿著期望,對未知充滿著勇氣
那時的我很喜歡曹操,揮劍一指,號令千軍萬馬
喜歡那段著名的《煮酒論英雄》
曹操在白門樓勒殺呂布之后,帶著劉關(guān)張三人回到許昌
眾謀臣聽說劉備為中山靖王之后,覺得作為“皇叔”的劉備日后定對曹操不利
曹操雖嘴上說吾何懼哉,但心里還是有所顧慮,于是便上演了煮酒論英雄
在煮酒之上,是一場巨大的政治博弈
曹操也偏愛酒
在《短歌行》中,他用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來感嘆一生的苦短
也借酒發(fā)出了“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求賢若渴之心
天下有能力的有志之士都來歸順于我,助我共成大業(yè)
這是怎樣的自信與豪邁
正如年輕時期的酒一樣,充滿著熱烈與激情。
而青年時期的酒,也多了幾分灑脫
好似李太白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據(jù)傳說,當(dāng)年李白在長安遭受排擠之后便浪跡江湖
一日喝醉酒后騎著毛驢被衙門攔下,并被衙役大聲呵斥不懂禮數(shù)
李白突然在醉酒中大叫道:“天子擦拭過我吐出來的食物,我親口吃過御制的羹湯。在我賦詩的時候,貴妃為我舉過硯臺,高力士為我脫過鞋。在天子面前我可以騎著高頭大馬走來走去,在你們這里連個小小的毛驢都不能騎嗎?”
一番叫喊之后,衙役大吃一驚,連忙賠禮道歉。
他在詩中高唱“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要“莫惜連船沽美酒,千金一擲買春芳”,一會兒“高談滿四座”一會兒“長劍一杯酒”,讓人感覺酒連同它的灑脫成為了李白生命中的一部分。
年輕時喝酒是放肆,而步入社會后的喝酒就多了幾分克制
第一次真正喝到海之藍是在工作入職的歡迎會上
望著這杯童年時期被父親稱之為“瓊漿玉液”的酒
看著桌上的領(lǐng)導(dǎo)端起的酒杯,心里不免有些忐忑
但當(dāng)同樣年輕的領(lǐng)導(dǎo),說道
“今天只借這杯海之藍祝新同事前途海闊天空”時
便放下了戒備,也伴著酒與同事們很快熟稔了起來
不管后來的職場酒局如何
至少這第一杯職場的酒
沒有讓我望而生畏,一股暖意留在記憶中
步入社會戰(zhàn)場的我,還是更喜歡和朋友喝酒
閑暇之余,就會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像父親一樣,舉行著自己的小聚會
朋友們和我都獨愛海之藍
其中一位懂酒的朋友說海之藍味道比其他的酒要柔和,不沖
我說我也喜歡,因為海之藍價格更親民
隨后大家總是一陣哄笑
恍惚之中,我想到了小時候父親對于白酒“溫柔”的對待
在一小口下去之后回味中的幸福與滿足
我終于明白,這是酒的輕柔帶給父親的放松
年輕的父親喜歡烈酒,但現(xiàn)在他也獨愛海之藍
正如若干年后的我一樣,或者海之藍一樣
綿柔有道,方得始終
#點亮真知計劃# #我和海之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