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分鐘射門哥高明在于用“正能量”包裝自己,兩分鐘不到哥的視頻是“正能量視頻”,兩分鐘不到哥做的事是“傳遞正能量”,還給自己寫了口號,叫“蹭飯不是目的,傳遞才是意義”。但實際上,最終目的效果是有意或者無意識地的將自己打造成“正能量的化身”。將自己放到了一個道德的高點上。
兩分鐘哥的正能量道德邏輯也很簡單,便是專挑窮苦人家蹭飯,殘疾人、孤寡老人也都是蹭飯的對象。蹭不到便調侃幾句走人,蹭到了則給人家遠超飯錢的一些禮物或者幾百塊錢,以此向觀眾表示自己不是白吃,不是純粹的吃飯,而是幫助別人,“正能量”。對方收到遠比飯錢多的禮物,自然是十分感激,對窮苦的人來說更是這樣,便對兩分鐘哥不停的感激,一些老人甚至下跪來感謝。兩分鐘哥邊著重拍攝和突出這樣的畫面,表現(xiàn)自己的善良。這不由得另我懷疑這樣的簡單邏輯在道德上能否是講得通的。但是,同樣的,兩分鐘哥的粉絲對此卻十分買賬,他們甚至有的“感動的落淚”,大部分人會在評論里大肆的贊美。如果是蹭到了極窮苦人家的飯,則效果更佳。觀眾們就去給視頻打賞,向兩分鐘不到哥捐款捐物,讓其轉交。兩分鐘哥便再拍一條轉交錢款的視頻,又向大家表現(xiàn)了自己的“善良”和“正能量”。大家便又更加感動,覺得兩分鐘哥真正幫助了這些窮苦的人。兩分鐘哥就是正能量的化身。中老年的觀眾往往對此很買賬,因為這與“好人有好報”的傳統(tǒng)理念恰好迎合。
不能不說兩分鐘不到哥自己也在通過一些手段,引導觀眾把自己當做救世主,例如在視頻拍攝中,經(jīng)常用仰角拍攝自己,用俯角拍攝窮苦對象,來打造自己的救世主的形象。
不僅吸引了一大批觀眾,而且還吸引了一群人拜其為師,自稱是“球派”,一塊拍攝同題材的視頻。這些徒弟跟在所謂“師傅”后面拍攝自己的視頻,蹭師傅的流量,自然的要服從代價,給兩分鐘不到哥打雜,且任勞任怨。不知道他們真心想一塊“正能量”,還是想賺錢,想必是后者,不過是偽善盡管贊美的聲音很大,但也有批評,但這些批評不過是簡單的利益對比,證明兩分鐘不到哥賺錢了,或是從視頻里找出一些明顯的偽善或丑態(tài)。但實際上都沒有認識到在道德底層邏輯上的錯誤。兩分鐘不到哥引導觀眾批評這些批評的邏輯,就是兩分鐘不到哥的行為的的確確讓窮人生活變得更好了,但那些黑粉什么也沒做,只懂得罵人,看不到他們的行善。這樣的邏輯,也是粉絲們所堅信的。因此他們無比的支持和擁護兩分鐘不到哥。
但實際上,兩分鐘不到哥的“善舉”實在不能令我感動。兩分鐘不到哥的行為不過是消費窮人。兩分鐘不到哥行善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剝削窮人的過程,是把“愛心”和“正能量”商品化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粉絲和觀眾花錢買兩分鐘不到哥那里買“愛心”,然后兩分鐘不到哥再把這些“愛心”傳遞給弱勢者,在這個過程中,兩分鐘不到哥獲得的錢(包括視頻的收益和打賞)自然是多于他實在交給弱勢者的,多了多少我們且不必分析。但這種行為就意味著,兩分鐘不到哥利用了弱勢者,讓他們賣慘而自己收益,這在道德上顯然是可恥的。
如果我們說兩分鐘不到哥將這部分視頻的收益實在的全部轉交給了弱勢者,但是他也因此收獲了粉絲和影響力,盡管這并非是實在的錢,但是具有很大變現(xiàn)的潛質,我們從兩分鐘不到哥接的直播帶貨就能看出來。他通過消費弱勢群體建立起來的高粘度的粉絲群體,成為了很好的變現(xiàn)來源,很多粉絲愿意為此買賬,因為“兩分鐘不到哥是好人,我們要支持他,他賺點錢也是無可厚非的”。兩分鐘不到哥在視頻里經(jīng)常向粉絲明示的一句話是“我們的理念是不讓好人吃虧”。粉絲接受了這個理念,相應的,因為兩分鐘不到哥是好人,那么我們就不能讓他吃虧,讓兩分鐘不到哥自己賺錢也是應該的。盡管兩分鐘不到哥可能是在無意識中達成了這樣效果,但不得不說這是個極高明的運營手段,即通過暗示不斷給粉絲強化簡單的邏輯,以完成自己實現(xiàn)目的的合法化。
如果我說的再明白一點。兩分鐘射門哥行為的實質與乞丐頭目無異,乞頭頭目讓一眾乞丐去賣慘賺錢,獲得的收益一部分給乞丐,一部分自己拿著,這其實就是在壓榨乞丐的剩余價值。
兩分鐘射門哥之流與乞丐頭無異,不過是形式和手段都更加高明,掩蓋自己消費弱勢群體的剝奪本質。我們不去討論在效率上這是否是帕累托改進,效率和道德是兩個問題。在道德的層面上說,兩分鐘射門哥這行為必然是不道德的,盡管兩分鐘射門哥最擅長打著道德制高的旗號。
兩分鐘射門哥之流能火,還是因為中老年人中窮苦的人或者經(jīng)歷過窮苦的人占多數(shù),一些傳統(tǒng)的簡單的觀念“好人有好報”依然具對中老年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他們一看到窮苦的人得到了兩分鐘射門哥的幫助,便不緊的感動,而不多加思考問題的實質。年輕人鮮少會去為兩分鐘射門哥而感動的。但是,揭露兩分鐘射門哥之流在道德上的困境是我們所必要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