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徐克徐老怪拍攝了一部很有遐想、反傳統(tǒng)的作品《青蛇》。
在這里大胡子并不去討論李碧華的原著,而是就電影本身。
之所以對這部電影印象深刻,除了年代較為久遠之外,更重要的是讓當年年少無知的大胡子看到了不一樣的內容,盡管那時很多東西并不完全理解,如今回看,就發(fā)現(xiàn)果然是別有洞天。
于是,在此就暢快地討論下關于《青蛇》里的 … … 那些情色設定及緣何設定。
此時,LSP們略有興趣了,是不是一下子就充滿了旖旎與桃色的氛圍?
似乎腦海中已浮現(xiàn)出了這幅畫面…
騷瑞,騷瑞,不是推背兔大人的鬼畜大威天龍,而是… …
情色與色情文字一樣,但序列有別,意義也頗為不同。
后者赤裸、暴露,單純地取悅生理快感。
前者則巧妙許多,承載了主旨,推動劇情,拍得好的話,還具有不錯的美學價值。
那么,這在《青蛇》里是如何體現(xiàn)的?
01.直觀性
下著大雨,法海感受到妖氣,為了捉妖追到了林子里,然后他看見了什么?
視角切換,全景在推進,一個赤果的產婦在林中產子。
竹林搖曳,電閃雷鳴,然后隨著新生命的誕生,一切復歸平靜。
此時,鏡頭貼近,關注在產婦的胸部、腰部,這個鏡頭看似在展現(xiàn)赤果,其實是法海的主觀鏡頭,這也是法海所能看到的。
繼而,法海念叨:阿彌陀佛,佛門要守色戒。
既然能念叨這句,說明心里已經有了雜念,才需要通過戒言來警示自己。
這也為后來的幾幕埋下了種子。
法海打坐,幾組鏡頭不斷切會竹林產婦,那摩梭的雙腿,令法海汗流不止,說明其內心不定,情欲漸生。
這還不夠。
心魔難滅,一群奇奇怪怪的妖怪出現(xiàn)在四周。
它們近乎果體,有著長長的尾巴,逼逼叨叨。
此時,有個甚至從盤坐的法??柘裸@出,告訴他自己來自于哪里。
如果苛刻點講,這妖怪像什么?
顯然用畫面映照出了內心,在佛性與人性(欲念)之間的掙扎,最后法海飛身,所坐的蒲團一片火焰,欲火難熄。
這群妖怪往大了說是情欲,往小了說,苛責而言更像是對小蝌蚪的直觀表現(xiàn)。
到了這里,對法海內心的刻畫已經循序漸進,直到青蛇與他的斗法。
02.符號性
青蛇與法海斗法充滿了符號性。
1)法海下半身隱在水里。而小青在水里抱著的蛇尾是黑色的,顯然這不是自己,自己可是青色的噢。蛇,既是某物的符號具象,又承載了“蛇-龍”的對照感。大威天龍么,蛇->蟒->蚺->蛟->龍的進化歷程還是有傳承的。
2)小青與法海的過程與白蛇和許仙剪輯在一起,從某角度來說,就是直白地為了做出延伸。
3)傾瀉的瀑布、婉轉的歌聲、纖薄的絲衣,光影斑駁,無不為這段交合賦予了幻境情調。
4)最終法海身下一團水氣,小青伸手摸向其下體,笑著說:你輸了。
5)在此之前的過程中,其實出現(xiàn)了絢麗的彩虹,但凡彩虹跟著法海出現(xiàn),表明了其內心的歡愉,只不過此時的歡愉可不是降妖后的那種平靜,而是“心跳的好快?!?/p>
事畢,法海很煩惱,繼而轉入生氣。
小青,你亂我定力。
可是此時的青蛇已經贏了,即刻遁走。
大哥,是你主動讓人家貼上來亂的,套用《唐伯虎點秋香》里石榴姐的那句:吃干抹凈了想不認賬。
03.為什么
上述只是一部分,許仙和白蛇的過程就不用描述,足夠直白了。
此時,不妨平復心緒,為什么徐老怪要做這么多的安排,包括青蛇化為人形時攀附在舞娘身上,充滿了性暗示、性挑逗的場景。
我們來看,青蛇、白蛇都是妖,許仙是人,法海代表了佛。此外,還有個老道。
感覺各種七葷八素都集合到位。
老道拋開一邊,《青蛇》里其實核心要探討的是人、妖、佛之間的矛盾與關系。
人是世俗的,許仙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具有儒學思想的教書先生,所以他一方面要尊師重道,恪守禮教儀表,另一方面卻無法抵御為人的欲念,貪戀風月,兩個都想要。
法海是佛性,所謂紅塵色相近是虛幻,他修煉20年就能擺平200年蜘蛛精,看起來是屬于高階玩家,然而依舊無法擺脫欲念纏身,被青蛇破了定力后的氣憤,實際上是對神性的否定,肯定了人性的必然。
在這里就可以發(fā)現(xiàn),徐老怪其實一定程度上鄙視了許仙這種儒教理念,但肯定了他的“老實人”的本分,對佛教則有所保留。
再看妖。
其實白蛇、青蛇是一體兩面,青蛇直至最后才領悟到為人的真諦,前面多為“本我”原始生命力的自我驅動,而白蛇則已經輕車熟路地成為了夾雜了打磨后的“自我”呈現(xiàn),看似更加貼近于人,實則沒了對未知好奇的赤子之心。
在這樣的設定下,代表了佛性的法海實際上是一種“超我“的絕佳詮釋。
本我、自我、超我… … 原來《青蛇》就是一部包裹了故事的心理分析片。
青蛇始終都在模仿白蛇,就像是一個剛剛出世孩子,她在姐姐言傳身教下產生了對“成為人”的迫切向往。
那么,什么是人,什么是妖。
最終,青蛇才懂得。
因為,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有感情。
人生如此
浮生如此
緣生緣死
誰知?誰知?
情始情終
情真情癡
何許?何處?
情之至
正因為有了深刻的感情,才能體驗到人間的所有歡愉與苦楚,于是有了“都說人間有情,難道妖就無情么?”的結語,青蛇也留下了眼淚。
此時,人、妖難辨。
這樣,我們才能在上述黃霑的《人生》里找到為人的共鳴與感悟。
有道是:
世間一切,因緣際會;人生是緣,因緣生情;
人有生死,緣起緣滅;淼淼紅塵,一切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