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香港有“四大天王”,橫掃整個華語樂壇風靡至今,而80年代的內(nèi)陸影壇也有“北影廠三朵金花”,她們分別是劉曉慶、張金玲和李秀明,在當年紅極一時堪稱極具代表性的時代人物。
李秀明作為三人中最早獲得金雞、百花雙料影后的人,可謂是80年代當之無愧的頂流女明星,成為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如今這么多年過去了,三人中僅有劉曉慶依舊活躍在熒幕上,張金玲則是成為了知名畫家,在國內(nèi)外舉辦了20多次畫展,當年最紅的李秀明卻逐漸消失在公眾視野。
她是如何成為萬千影迷心中的白月光的?又為何消失在大熒幕上?曾經(jīng)的女神現(xiàn)在過得還好嗎?
1954年李秀明在天津出生,天津是出名的曲藝之鄉(xiāng),濃厚的文化氛圍造就了李秀明身上獨特的氣質(zhì)。
李秀明的表演啟蒙地點是在天津的街巷的茶館里,自記事起父母便帶著她在各個茶館看演出,小小年紀的李秀明接觸到了不少戲曲文化,其中她最喜歡樣板戲,看著演員在臺上表演十分有趣。
1958年天津通信廣播電視廠生產(chǎn)出我國第一臺黑白電視機,家境不錯的李秀明成為了第一批看上電視的孩子。
每到閑暇時李秀明就坐在電視機前,她時常驚嘆于影視劇故事的曲折,忍不住將自己代入進去表演一番。
隨著李秀明日漸長大,她察覺到自己對于表演的熱愛,于是萌生出了做演員的想法。
1972年,初中畢業(yè)后李秀明成功考入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學員班,和陳道明、張玉玉等日后的著名影視演員成為同班同學。
一年后,表現(xiàn)出色的李秀明被留在劇院,自此成為了一名專業(yè)話劇演員。
不久后,20歲的李秀明遇到了她的伯樂——陳強。
彼時陳強任職北京電影廠《海霞》這部電影的演員組組長,他來到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挑選影片女主角。
劇院為此特意組織了一場演出,李秀明在其中擔任報幕的工作,她那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和溫婉的氣質(zhì)讓陳強眼前一亮,陳強當即拍板決定讓李秀明出演《海霞》的女主角。
得知此消息的李秀明十分激動,她終于有機會站上大銀幕。
不過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卻不同意,劇院早已為她安排了其他工作,如果李秀明去北京演電影,必將會造成劇院的損失,李秀明只得遺憾錯過。
導演隨后找到替代她的演員吳海燕出演,吳海燕憑借《海霞》一炮而紅,影片插曲《漁家姑娘在海邊》傳唱全國。
李秀明錯過了大好機會,內(nèi)心失落了好一陣,就在這時大導演謝晉向她遞來了橄欖枝。
原來,陳強自從見過李秀明后便一直念念不忘,他在李秀明身上看到了巨大潛力,不忍讓一顆珍珠被當作魚目就此埋沒,于是他寫信將李秀明推薦給了謝晉。
恰巧謝晉當時正在籌拍新片《春苗》,看到陳強的推薦信后他認為李秀明的形象十分符合女主角“田春苗”。
這次李秀明沒有讓機會從指尖溜走,1975年她在《春苗》中驚艷亮相,以赤腳醫(yī)生田春苗的形象走入萬千觀眾的心中。
憑借田春苗一舉成名后,李秀明被留在北京電影制片廠,從話劇演員轉(zhuǎn)型成為一名影視演員。
隨后她陸續(xù)出演了不少影片,《大江大河》、《年輕的一代》、《今夜星光燦爛》等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雖初出茅廬卻勢不可擋。
1976年,李秀明在電影《甜蜜的事業(yè)》中飾演唐招弟。
《甜蜜的事業(yè)》是一部劃時代意義的電影,它是新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愛情類影片,經(jīng)歷了十年沉悶壓抑的中國電影事業(yè)迎來破冰。
影片中青年男女趴在草地上的畫面成為一代人心中永遠的記憶,李秀明飾演的唐招弟在前面跑,男的在后面追的慢動作場景亦成為經(jīng)典畫面,堪比泰坦尼克號里杰克從身后抱著露絲的鏡頭。
自此李秀明成為了眾多影片中的大女主,和劉曉慶、張金玲被稱為“北影廠三朵金花”。
1981年,中國電影圈出現(xiàn)了一樁少見之事,八一制片廠的編劇和北影制片廠的廠長同時看中了作家周克芹的長篇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雙方同時準備根據(jù)小說改編拍攝成電影。
兩方都十分重視這部影片,八一廠邀請到原作者擔任編劇,還請來曾執(zhí)導過《閃閃的紅星》的李俊導演,北影廠則是在影片中匯集了廠柱子,將李瑋和三朵金花全部拉進劇組參演。
彼時劉曉慶剛拿下百花獎,風頭正勁,可她卻甘愿在影片中飾演七妹為李秀明做配角。
雙方準備得如火如荼時,卻聽聞了對方也在籌拍同一部作品,為此展開了一場大戰(zhàn),鬧到了文化部電影局,可各自都不愿放棄這個大IP,多次協(xié)調(diào)無果后便出現(xiàn)了“撞車上映”事件,兩大廠在暗中較勁,力求壓對方一頭。
最終北影廠加快進度率先完成走進觀眾視野,李秀明成為這場“賭局”中最大的贏家,她飾演的四姑娘許秀云溫婉且堅強,抓住了觀眾的心。
憑借此角色,李秀明迎來了事業(yè)最高峰,她成功拿下百花獎和金雞獎的“雙料”影后。
27歲的李秀明成為80年代唯一拿到雙料影后的女演員,她成為中國電影屆響當當?shù)娜宋铩?/p>
此后她一直活躍在影壇,可由于成就太高一直未能取得突破。
李秀明暗自思量許久,想嘗試轉(zhuǎn)型跨界樂壇。
她自幼喜愛唱歌,擁有一副好嗓子,不少人之前曾建議她做歌手。
恰逢80年代中后期,中國電影走向低迷,李秀明轉(zhuǎn)型的心躍躍欲試。
1986年,李秀明拜金鐵林為師學習聲樂,不管再忙她每天都會抽出8個小時時間練習。
經(jīng)過六年系統(tǒng)的學習,李秀明在1991年開辦了個人演唱會,完成從演員到歌手的成功轉(zhuǎn)型。
這次演唱會的成功給了她很大觸動,她在舞臺上哽咽說道:“原來我除了拍電影還可以做好其他事情?!?/p>
而她這句話也為她日后的選擇埋下了伏筆。
1993年,李秀明出演了《燃燒的雪花》之后便息影消失在公眾視野中,多年后她在另一領域大獲成功時才道出告別影壇的原因,原來,李秀明在八十年代末結婚生下了女兒,生子后的她身材走樣,她認為自己“再繼續(xù)演電影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于是這位大明星毫不留戀地離開了演藝界,當她再次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時已經(jīng)過去七年了,她搖身一變成為了“上海興運食品有限公司”的總裁。
早在1992年下海潮興起的時候李秀明就萌生了開公司的念頭,隨后她和丈夫程久實一起去聽了營銷學的課。
聽完課程后,她徹底對經(jīng)商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可她并沒有沖動行事,畢竟相比于其他人,她不過是個門外漢。
她前往財貿(mào)學院專門學習市場營銷,為日后創(chuàng)業(yè)打下基礎。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習,李秀明摩拳擦掌覺得自己有能力經(jīng)營好一個公司。
可該做什么生意呢?這個問題成為了李秀明日日思考的難題。
有天,她的一個朋友從國外帶回了幾包薯片,李秀明第一次吃到這種零食,她對此贊不絕口。
吃著吃著,她腦中靈光一閃,國內(nèi)剛好沒有薯片,她如果做恰好可以彌補空缺,必定是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
當下李秀明連薯片也沒心思吃了,立即起身去規(guī)劃自己公司未來的藍圖。
1993年,退出演藝圈的李秀明正式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公司。
創(chuàng)業(yè)必定是承擔著巨大風險的,從原料到設備乃至后續(xù)一系列的耗資所需總價上億,李秀明和丈夫冒著破產(chǎn)的風險堅持了下來。
李秀明將品牌名稱為“大家寶”,在公司上注入了莫大的心血,凡事親力親為,就連建廠時廠房的門鎖、把手和墻紙都是她自己跑到市場里挑選的,員工的服裝也是由她親手設計。
產(chǎn)品做出來后李秀明帶著員工去商場推銷,可碰到的都是些冷面孔,許多人沒見過薯片所以不知道這東西好不好,李秀明并沒有因為遭受冷臉氣餒,只要有人看一眼產(chǎn)品她都熱情的沖過去解釋。
可盡管如此艱難,李秀明卻沒有賣情懷依靠自己的名氣為品牌宣傳,她讓兒子成為了薯片的代言人,為“大家寶”拍廣告片。
在李秀明的努力下,“大家寶”的銷量慢慢有了起色,口口相傳下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品牌,填補了國內(nèi)薯片市場的空白。
1997年,僅創(chuàng)立四年的“大家寶”成功上市,李秀明收益高達四千萬,“大家寶”的知名度一度與國外知名品牌不相上下。
這時大家才知道,原來這“大家寶”的幕后總裁竟是當年息影的影后李秀明,不少人開始佩服起她來,無論在哪個領域都能做得這樣好。
之后有記者去采訪李秀明,詢問她是否有想過回歸影壇,而李秀明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即使有合適的片子我也不會再去演了,因為現(xiàn)在的事業(yè)令我更有自信。”
有了“大家寶”的先例,不少效仿者紛紛出現(xiàn),開始搶奪薯片市場。
這時的李秀明審時度勢,再一次做了明智的選擇,她轉(zhuǎn)手將公司賣給了百事公司,拿著身家過億巨款舉家移民到加拿大。
自那之后她徹底消失在公眾視野中,專心過起了自己的悠閑日子。
從頂流女明星跨界歌手,再到轉(zhuǎn)戰(zhàn)商海大獲成功,又能在合適的時機抽身離開,李秀明一路走來有如神助,歸根結底是因為她夠“舍得”。
俗話說有舍才有得,李秀明的人生經(jīng)歷是這句話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