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二十大代表風采】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張治立
“馮阿姨,我們來看您了!”9月3日,在瑪納斯縣蘭州灣鎮(zhèn)八家戶村,昌吉日報社駐八家戶村第一書記、“訪惠聚”工作隊隊長馬瑜和村干部帶著生活用品,敲開了74歲獨居老人馮艷花的家門。
噓寒問暖中,馮艷花十分高興:“馬書記經常來看望我,幫我收拾院子,為我解決困難,我把她當成了親女兒?!?/p>
在駐村工作中,馬瑜通過大喇叭作宣講、發(fā)通知,飽含民生情懷帶著干部入農戶、進田間,成為村里一道亮麗的風景。
從“公益記者”到第一書記,22年來,馬瑜帶著一顆愛心,真心服務群眾。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始終以身作則發(fā)揮表率作用,激揚起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
馬瑜出生在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父母的善良一直影響著馬瑜的成長。參加工作后,她一直想為困難群眾多做些暖心事。2000年,她調入昌吉日報社成為一名民生新聞記者,積極投身愛心行動和公益活動。
2008年,昌吉市民張曉明身患白血病,找到了合適的配型但沒錢做手術。接到求助電話后,馬瑜連夜采寫報道,短短幾天,就募集到十多萬元捐款。緊接著,她又參與籌備義演活動,籌集善款21.6萬元。在多方力量的幫助下,張曉明成功移植了造血干細胞。
從事新聞工作以來,馬瑜采寫了近200萬字的報道,通過報道呼吁為各族群眾募集善款近百萬元,被廣大讀者稱為“關注民生的好記者”。
2019年,她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
2021年5月,馬瑜主動報名,到蘭州灣鎮(zhèn)八家戶村參加“訪惠聚”駐村工作。八家戶村位于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核心區(qū),這里有連片的荷塘、蔥郁的林帶、多彩的墻畫。馬瑜發(fā)揮媒體工作者和派出單位的優(yōu)勢,通過組織攝影家入村采風、舉辦鄉(xiāng)村攝影展、開展直播活動等,宣傳當?shù)孛谰?,來這里的游客不斷增多,很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在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的新征程中,馬瑜帶領“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積極推動渠道橋涵、衛(wèi)生公廁建設和煤改電、生活垃圾治理、鄉(xiāng)村風貌改造等一批項目落地,做好村莊綠化管網改造、安裝太陽能路燈、購買分類垃圾箱和清雪機等,讓八家戶村越變越好。
如今,在馬瑜和大家的努力下,八家戶村實現(xiàn)了環(huán)境優(yōu)美、產業(yè)興旺、農民富裕。2021年,該村村民人均純收入達2.4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06萬元。
八家戶村不少干部群眾這樣評價馬瑜:她傳播愛心不停歇,是我們村民的貼心人、暖心人,是我們身邊的好黨員、好干部。
“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我感到無上光榮,也感到責任重大。今后,我要進一步在感情上接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時刻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設身處地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始終把黨代表身份記在心頭、把履職盡責抓在手中,永葆初心,踐行使命顯擔當?!瘪R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