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huán)球時報
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0日揭曉,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戴維格等3人因“對銀行和金融危機的研究”獲獎。諾貝爾經濟學獎過去給人的印象一直是偏好理論,而對眼前的重大經濟事件回應不夠。今年該獎項表現(xiàn)出了些許不同,顯示出對金融問題的關注。但從獲獎者看,諾貝爾經濟學獎還是頒給了主要的自由主義經濟學者。一度風靡世界的自由主義經濟學已在實踐中遭遇重挫,日益淪為“黑板經濟學”,但諾貝爾經濟學獎仍未放下對它的”情結”。
首先,自由主義經濟學存在認知錯亂。在西方自由主義經濟學詞典里,資本主義就等于市場經濟。在現(xiàn)實中,美西方占據著大量的全球經濟、政治、軍事資源,其貿易金融主導性權力、能力也都強大。但美式市場經濟卻秉持自身利益至上、“美國優(yōu)先”,一味迷戀國際霸主地位,為此不惜人為制造和挑動經貿摩擦,以惡性競爭取代國際經濟合作,不擇手段地破壞市場自發(fā)形成的國際分工。究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護持美西方的壟斷利益。如此看來,資本主義根本不能壟斷對市場經濟的定義?,F(xiàn)在美西方嘴里嚷嚷的“市場經濟”,在實操中甚至是“反市場”。
其次,自由主義經濟學為西方資本野蠻無序擴張開路。美西方資本頻繁對外擴張和霸凌,自由主義經濟學都被認為充當了“先鋒”角色,其中包括對所謂“經濟人理性”等概念的過度崇奉。目前,世界經濟復蘇本就面臨地區(qū)不平衡、政策不協(xié)調以及疫情不斷反復帶來的諸多不確定性。但美西方仍在雪上加霜,動輒將經濟制裁等作為殺手锏,采取一系列“脫鉤”、斷鏈、制裁、限制等措施,把經濟領域相關問題政治化、工具化甚至武器化,擾亂世界經濟正常循環(huán)和發(fā)展。
第三,自由主義經濟學讓美西方反受其害。美西方目前的困境很大程度上也是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困境。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政策主張導致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實體經濟虛擬化、空心化,支撐經濟體系的制造業(yè)大量外移。在自由主義經濟學旗幟下,社會不公、貧富差距拉大等問題與民眾的憤怒交織在一起,導致美歐國家內部民粹主義日盛,并通過選舉渠道越來越多地傳導到政治層面?,F(xiàn)實證明,長期過度的自由主義治理使不少西方國家喪失了在危機中采取有效應對措施的膽識與能力。正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過度的自由主義已成為自由主義的災難。
早在100年前,宏觀經濟學的開創(chuàng)者凱恩斯就說過,如果我們繼續(xù)把建立在自由放任與自由競爭假設基礎上的這些經濟學原理,運用到一個正在飛速背離這些假定的社會中,那么我們就要冒第十次風險,而且是愚蠢到極點。如此說來,以自由主義或新自由主義為特征的西方主流經濟學如果再不改弦更張,借用莎士比亞劇本里的一句話,生存還是毀滅,就真成了一個問題。
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等時代命題。諾貝爾經濟學獎要維持自身經濟學界“航標”地位,就須與時俱進。世界上不存在某種永恒的經濟學理論,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濟學教條。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發(fā)展和實踐過程也給世界帶來一個深刻啟示,那就是每個國家都應該探索立足于自身經濟實踐的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不斷提升,這為我國經濟學理論創(chuàng)新提供了歷史機遇,構建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已經具有堅實的實踐基礎。中國經濟學界需要站在中國和中國人的立場,努力從我國經濟發(fā)展偉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中,萃取和提煉更多經濟學的中國話語與中國理論?;仡櫄v史,正是20世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領銜了世界經濟發(fā)展,為經濟學的西方話語和西方理論提供了實踐土壤。進入21世紀,中國已經長期穩(wěn)定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且不斷為世界經濟注入穩(wěn)定性和正能量,世界也越來越多地向東看,正期待著經濟學的中國理論和中國貢獻。(作者是復旦大學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