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里講:“事非干己休多管,話不投機莫強言?!?/p>
經(jīng)歷得越多,越會明白:
話多,是麻煩的起點,多事,是災禍的根源。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收斂自己的言行。
01
見人少說話
俗話說,一壺水不響,半壺水響叮當。
人生在世,言語需謹慎,行動莫輕浮。
稻熟低穗,人熟低聲。
一個人如果說話不知節(jié)制,只會暴露自己的淺薄與無知。
知乎網(wǎng)友@ali剛入職場時,每次去談業(yè)務,一見面就夸夸其談,以為這樣可以顯示出自己的熱情,可簽單量卻很少。
因為客戶覺得他說話沒個把門,感覺他不靠譜。
長了教訓之后,他再出去談業(yè)務,總是斟酌再三才回答對方,客戶也因此常夸他穩(wěn)重踏實。
此后,他憑借著謹言慎行的工作態(tài)度,一路青云直上,做到公司副總。
每次別人問他談業(yè)務的經(jīng)驗,他都會說:“我寧愿對方覺得我是個悶鬼,也不愿意讓對方認為我是個大忽悠。”
有時候,那些看上去沉默寡言的人,并不是沒有本事,也不是不會說話。
相反,靜水流深,越是胸有溝壑的人,為人越是沉默而不張揚。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有三個兒子,分別名為徽之、操之、獻之。
有次,王羲之帶著他們去拜訪大將軍謝安。
宴會上,年長的徽之和操之旁征博引侃侃而談,而最小的獻之只是禮貌地寒暄,全程惜字如金。
待到宴會結束后,王羲之悄悄問謝安:“這三個孩子將來誰最有前途?”
謝安笑道:“小的最好?!?/p>
王羲之納悶道:“憑何緣由?”
謝安意味深長地說:“賢明之人言辭少,急躁之人言辭多。”
果然,沉默穩(wěn)重的王獻之,數(shù)十年如一日,專心研究書法,后來成為與父親王羲之齊名的書法家,在書法史上與王羲之并稱為“二王”,有“小圣”之稱。
言語,代表一個人的三觀。
凡有大智慧者,往往如王獻之這般,克制而安靜,不輕易開口。
心中有尺,說話有度,是為人最基本的修行。
高山默然無語,自有其巍峨;大海沉寂無聲,終成其浩瀚。
02
遇事少摻和
曾看過一個段子。
西游取經(jīng)路上,唐僧心善,發(fā)現(xiàn)孫悟空的衣服總有個破洞,便接連幾個晚上,悄悄起床幫他縫上。
如此往返幾次后,孫悟空終于忍不住了,說道:“師傅,你不要多管閑事行不行!你把洞縫上了,我尾巴往哪里放?”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喜歡無端插手別人的私事,以為是助人為樂,結果反倒招人不待見。
大張偉曾說過:“空調吹多了得病,閑事管多了要命。”
年紀越大越明白,管別人的閑事,管的越多,錯的越多。
你之蜜糖,彼之砒霜。
凡事自作主張去干涉別人,多數(shù)會給對方造成困擾。
曾看過一個帖子,博主去爬華山,看到挑夫扛著100多斤的貨物,在陡峭的階梯上行走。
眼看挑夫累得滿頭大汗,他心生同情,詢問挑夫是否需要幫忙,挑夫說不用,他以為挑夫是客氣,就直接上去把挑夫的貨物給提了下來。
沒想到,挑夫卻因此而跌了一跤。
原來挑夫挑著極重的貨物,全身肌肉緊繃,已經(jīng)適應了貨物的重量,這時突然重量被減去,就容易因卸力不及而受傷。
博主本出于好心去幫忙,可站在挑夫的立場來看,這樣的幫忙反而是添亂。
正如史鐵生所說,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于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變?yōu)閬y摻合。
不多管閑事,不干涉他人生活,認清相處的邊界,是成熟的標志,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03
冉高鳴在《奇葩說》中說:“問渠哪得清如許,你先管好你自己?!?/p>
話雖玩笑,卻也現(xiàn)實。
掌好自己的舵,休管他人的槳。
自己的船劃不好,一切都是徒勞。
曾國藩與四弟曾國荃同在朝中為官,曾國藩知道自己的四弟為人熱心愛好幫忙,常常提醒他,管好自己,盡好本分,少去管別人的閑事。
一次,曾國荃接到命令去長沙辦事,按正常進度只需一日便可折返。
但足足過了三天,曾國荃才姍姍來遲,延誤了上面給的期限。
曾國藩一查才知道,原來曾國荃是受了友人委托,多拉了幾車貨,才導致行程如此之慢。
事后,曾國藩大怒,寫信給四弟:
“不特不必到省管閑事,即衡州東征局及鹽局之務亦可不必與聞?!?/p>
他勸告四弟不要到省里多管閑事,即使是衡州東征局和鹽局的事也不能去聽去辦。
話雖硬語,內里卻盡是柔情。
曾國藩擔心弟弟一顆熱心都在別人身上,而疏忽了自己為官的本分。
陳郁有詩:閉門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張。
人行于世,猶如過江之鯽,人人都有心中的彼岸,自己游過去之前,先不用操心別人的閑事。
楊絳一生,擇高處而立,就平地而坐,面對外界只說一句: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成名以后,昔日的友人邀請她去為活動站臺,經(jīng)常合作的出版社邀請她去做宣傳,一些媒體朋友想讓她接受采訪。
她一概拒絕:“做學問才是我的本分,其余都可免除?!?/p>
她只求書香盈屋,學問滿堂,專心致志于自己的學術事業(yè)。
佛語云,渡人先渡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片苦海,先把自己渡化,才能渡化別人。
人的精力總有限,將時間和精力虛擲在他人的瑣事之上,只會徒增煩惱。
專注自我成長,才能讓三四月撒下的種子,在七八月開出絢爛的花。
王陽明曾說,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閑話,管閑事。
與其多嘴多事,招惹一地雞毛,不如靜心寡言,收獲一方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