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消費品牌,或者消費服務提供方來說,當消費者通過一些渠道檢索相關品牌詞,所跳出的關聯(lián)詞滿是質疑的時候,這個企業(yè)往往是最危險的?;蚴瞧涮峁┑姆瘴丛诤诵南M群體建立起明確的認知,亦或是其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充滿著巨大的問題,無他。
在跨境電商這條賽道里,洋碼頭就是這樣一家企業(yè),通過百度搜索引擎檢索其品牌詞,跳出的四個關聯(lián)搜索項中,其中有一項是“洋碼頭的東西是正品嗎?”,另一項則是“洋碼頭的東西靠譜嗎?”而打假也成為其在品牌宣傳中最高頻的關鍵詞,在黑貓投訴等平臺,洋碼頭投訴量高達一千多條。
這家成立于2009年的老牌跨境電商企業(yè),在電商、新零售、甚至直播電商一波接一波的浪潮中存在感也越來越低,在跨境電商賽道,市場份額也持續(xù)走低,上市計劃也一再被擱淺。尤其在跨境電商市場一路向上的大背景下,這對于洋碼頭而言,似乎情況有些不妙。
售假風波不斷,重拳難見效
在黑貓投訴、電訴寶等平臺檢索洋碼頭,售假、商品質量、退款難等問題成為投訴重災區(qū)。有消費者黃女士表示,其今年2月中旬在洋碼頭平臺商家購買了一塊經洋碼頭鑒定為正品的阿瑪尼手表,但后來發(fā)現(xiàn)手表是假貨?!斑@塊手表造假明顯,連保質卡都是假的?!痹撓M同時表示,其聯(lián)系洋碼頭和商家,商家拒絕其他平臺鑒定,而洋碼頭則以時間超過15天為由拒絕。
與黃女士情況類似的匿名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表示,其在洋碼頭購買了奧爾濱健康水,在確定為假貨后,平臺拒絕賠付。該消費者表示:“洋碼頭平臺在此商戶商品信息頁面顯示支持“平臺鑒別,假一賠三”,但是與客服溝通過程中回復不提供平臺鑒別服務?!?b>而對于洋碼頭“平臺鑒別,假一賠三”形同虛設質疑的消費者不在少數(shù)。
而如今,隨著電商巨頭們加碼布局,以及小紅書、抖音等種草類平臺的崛起,跨境電商行業(yè)的競爭將會日趨激烈,口碑無疑將成為下半場競爭的硬實力,而洋碼頭在這方面顯然處于劣勢,這也是參與未來競爭最大的攔路虎。
洋碼頭創(chuàng)始人曾碧波也曾對于直播電商發(fā)表觀點認為,“人設決定流量,內容只是載體”,這樣的論斷,對于電商平臺同樣適用,但洋碼頭在如何建立起自己的“人設”,道阻且長。
事實上,洋碼頭在打假等方面也一直動作不斷,早在2017年,洋碼頭一方面推出主打正品的“碼頭優(yōu)選、另一方面建立平臺+會員的監(jiān)管機制“鷹眼聯(lián)盟”,對賣家貨源、資質、服務等進行全方位公開的監(jiān)督。此舉也被官方稱為雙拳出擊,但遺憾的是,效果似乎并不太理想。
數(shù)據顯示,2019年度“洋碼頭”共獲得20次消費評級。6次獲“不建議下單”評級,8次獲“謹慎下單”評級,6次獲“建議下單”評級。同時,投訴量也在跨境電商行列排在前列,被質疑售價也是投訴重災區(qū)。
而在今年7月底,洋碼頭再掀打假風暴,官方表示洋碼頭經過十年歷練打磨出的一套立體式風控+品控體系,但據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這全套的策略,也是電商平臺通用的,其又如何將洋碼頭拉出泥沼,還有待時間考驗。
買手制原罪難消
事實上,電商平臺假貨問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而跨境電商則是重災區(qū),這背后跨境電商流通環(huán)節(jié)冗長,供應鏈復雜等因素,也讓跨境電商打假問題難上加難,未來如何破局,也是對跨境電商平臺商業(yè)模式的巨大考驗。
目前來說,跨境電商平臺主要有自營+平臺、買手制、零售出口、社交導購等幾種主流模式。而洋碼頭則是典型的買手制模式,主要包括C2C和B2C兩大類。這一模式即平臺招攬海外商家、買手,由商家與消費者進行自由交易。這一模式的優(yōu)點也很明顯,極低投入,輕模式,容易規(guī)?;龃骃KU。但缺點非常致命,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其一是盈利模式非常單一,主要靠平臺交易的資金沉淀,因跨境電商本身的特殊性,資金周轉期較長。而洋碼頭也在此之外,布局了貝海物流,來拓展自己的盈利空間,也因此,洋碼頭宣布目前已實現(xiàn)盈利,但要做大,并非易事;
其二是買手制很難在貨源方面進行把控,導致假貨、次貨充斥其中,平臺需要花巨大的代價來打假,但終難以徹底解決假貨問題,其次,對于電商來說,低價好物是競爭的關鍵,而在流通渠道逐漸去中心化的當下,買手對于品牌方的議價能力也越來越低,靠差價獲取利潤也將越來越難,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參假似乎也成為不可避免的問題。
此外,也因買手資源復雜,商品也面臨著同質化與價格的層次不齊的難題,導致消費體驗無法提升。當然更為重要的是,該模式管理成本高,售后難保證,平臺容易陷入“打假售假”的死循環(huán)。
當然,更為致命的是,對于平臺來說,買手是平臺最核心的資源,如果管控趨嚴,很容易造成買手流失,所以這也給打假造成了極大的困難,除了誤傷,還會降低買手的積極性,如何做好平衡更是難上加難。并且站在平臺價值角度來看,買手制模式只有建立起強大的買手資源才是參與市場競爭的關鍵,只有豐富買手資源,平臺才能不斷的吸引流量,顯然,買手制是一把雙刃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曾有媒體報道過“洋碼頭平臺商家店鋪買賣”事件,據報道,洋碼頭平臺上存在的買手資質作假、商家作假售賣商品等問題,只要付出“足夠”的費用,就能購買到任何國家“包年審”的洋碼頭店鋪,據報道,一家買手店鋪資格售價為1.5萬-2.5萬元不等,這也進一步增加了平臺打假的難度。
而一鳴網在洋碼頭貼吧看到,付費“收店”、出售店鋪的帖子比比皆是。
“一方面要大量吸引買手資源,另一方面要打假,這個過程充滿了難以取舍的矛盾,這也是買手制的原罪。”一位業(yè)內人士在接受一鳴網采訪時表示。他同時也認為,目前買手制電商發(fā)展尚在初期,買手資源供給嚴重不足,這也是導致行業(yè)亂象叢生的根本原因。
經查閱媒體報道及用戶投訴信息一鳴網也發(fā)現(xiàn),包括媒體消費者對洋碼頭袒護買手的質疑也一直未斷。有消費者表示,洋碼頭的評價機制是筆記式,通過曬單等形式寫一個較為客觀的評價,也會遭到平臺屏蔽。
破局乏力,未來在哪?
今年初,已經兩年未融資,且上市一直被擱置的洋碼頭終于迎來微博領投的新一輪融資。曾碧波也直言,過去兩年是洋碼頭最悲催的兩年。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洋碼頭最慘的是2018年,找不到任何流量入口,流量大幅下跌,交易額也跟著下跌,虧了很多錢,整個過程非常痛苦?!?/p>
顯然,在假貨問題之外,洋碼頭面臨的另一嚴峻的問題是競爭、流量。而且如今用戶量究竟如何,目前只能查到其官方多年未更新的截止2017年第三季度的數(shù)據,為4800萬。
而微博成為投資方,顯然是為洋碼頭的流量焦慮打開了一個窗口,據官方表示,洋碼頭將獲得微博的流量扶持,但時間已過去數(shù)月,雙方合作效果究竟如何,官方也未有進一步披露。
近年來,跨境電商方興未艾,數(shù)據顯示,2018年我國海淘用戶規(guī)模突破1億,2019年,這一數(shù)據達到1.55億,預計2020年將擴大至2.35億,市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的市場交易規(guī)模預計達到10.3萬億元。當然,市場規(guī)模擴大的同時,競爭加劇也會隨之而來。
在企業(yè)競爭層面,阿里、京東、蘇寧憑借品牌及平臺優(yōu)勢,也將跨境電商最為戰(zhàn)略重點,網易考拉也于去年賣身阿里,并入天貓國際,巨頭化趨勢愈發(fā)明顯。根據艾媒咨詢數(shù)據顯示,2017年Q,洋碼頭在跨境電商市場份額為5.9%,而到了2019年Q3,這一數(shù)據下降至不足1.5%,轉型破局顯然成為洋碼頭當下重要的課題。
一方面,洋碼頭大力擴充品類,另一方面積極擁抱新零售,入局社交電商、加碼直播等等,甚至曾碧波親自下海直播。不過,轉型之路除了不好走之外,核心的難題也并未解決。
去年,洋碼頭正式宣布加入加入社交電商陣營,推出全球優(yōu)選。全球優(yōu)選除了復制主流的社交電商玩法之外,也增加會員制屬性,消費者購買399~9999元價位任意禮包成為會員后,即可享受會員專屬價以及參與線下體驗活動,同時,通過社交鏈分享引導商品購買,會員即可獲得5%~55%的返利等等,此外,全球優(yōu)選也推出了合伙人制度,而其一系列玩法也被業(yè)內質疑與傳銷類似。
今年,在社交電商之外,洋碼頭也緊跟直播電商風口全力押注,但如今直播電商已經足夠飽和,一些流量主播也紛紛在抖音??焓帧⑻詫氈辈サ绕脚_站隊,對于小平臺來說,似乎毫無競爭力可言。同時,直播電商究竟未來如何發(fā)展,也是未知數(shù)。
但縱觀洋碼頭的轉型布局,更多的是跟風行業(yè)熱點、風口,跌入流量玩法陷阱。比如跨境電商的消費屬性更加強調品牌、品質,這是否符合社交拼團類電商低價的本質還有待商榷;
同樣,直播帶貨,究其本質則是IP主播依托于流量背后的強大的議價能力,如果沒有低價,直播帶貨或許是一個偽命題。所以不管是布局社交電商,還是直播,洋碼頭似乎至今也未掀起多大風浪。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對于洋碼頭來說,比流量更加重要的則是消費者口碑,如果假貨、售后難等問題沒有明顯解決,縱使有再多的流量也成為一場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