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的試卷
兩院院士的筆記
會是什么樣子
今天跟教育小微
一起閱覽——
錢學森的試卷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新校史博物館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qū)文博樓開館。展品中,“錢學森試卷”頗受青年學生的關注。這份試卷的卷首時間為1933年6月,課程是水力學。
試卷中6道題全部解答正確。只是最后一題公式推導中“Ns”漏寫了一個“s”,被扣去4分,得96分。而這份漏掉下標“s”的96分試卷就成為了交大優(yōu)良教學傳統(tǒng)中“要求嚴”的典型反映。
像是打印的手寫筆記
這是一本微分方程課堂筆記,筆記本的主人,便是我國航天事業(yè)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緯祿。
這本80多年前的“學霸筆記”里,是如同印刷版的手寫體、工整的標點和符號、細致精美的畫圖。不少網(wǎng)友用“震撼”來形容自己看到筆記時的感受:“連運算符號看上去都像是打印的一樣!”
與母校同齡的筆記
這是一本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同齡的課堂筆記,這本筆記的主人是中石大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汪燮卿。1956年,汪燮卿從北京石油學院畢業(yè)走出校門,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將這本珍藏多年的大學時代在北京石油學院《化工原理》課上的課堂筆記捐贈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勉勵青年學子成長成才。
記筆記的留白習慣
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江明教授的這本筆記,有著60多年歷史,直到今日,里面的內(nèi)容依然清晰可見,散發(fā)著濃濃的書香。
這是江明教授的記筆記習慣,“我那時候記筆記,除了把課堂老師講的東西記錄下來,通常旁邊會有1/3的留白,這個留白記錄一些課后看的參考書或資料的一些心得想法,或者是對相關問題的思考?!?/p>
這些歷史悠久的筆記
折射出前輩們
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
歷經(jīng)歲月沉淀
優(yōu)良的學風
在一筆一劃中得以傳承
春日正是讀書時
我們一起努力奮進
不負韶華
來源 | 綜合自人民日報、東南大學、復旦研究生微信號、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微信號:jybx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