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義(aestheticism)認為“美”才是藝術的本質(zhì),主張生活應該模仿藝術。
“藝術來到你面前,除了為你帶來最高品質(zhì)的瞬間外,別無其他?!蔽乐髁x在轟然結束后,一直被貼上“保守”的標簽,很多藝術家都自覺與其保持距離。然而回顧近些年的時裝周、室內(nèi)設計及世界攝影大獎等,人們又會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其身影。唯美主義又回歸了?今天,時尚芭莎藝術帶你了解。
穿一件藝術品
“一個人要么成為一件藝術品,要么穿一件藝術品。”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的著裝與其毒舌一樣出名。天鵝絨夾克、及膝馬褲還有插在紐扣上的向日葵或綠色康乃馨:他本著唯美主義原則精心打扮自己,旁若無人地出入街頭,向人們展示極致的美。
唯美主義的真正代表是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他穿著“唯美服裝”(Aesthetic Dress)進行演講。
茱莉亞·格溫在喜歌劇《忍耐》(Patience)中飾演沙斐夫人的照片,攝于1881年。
在他不遺余力地宣揚下,唯美主義成為最時尚的話題和模仿的標準,而其從頭到腳的行頭也成為唯美主義的象征。
但談及唯美主義,離不開它的前身——拉斐爾前派。
詹姆斯·阿博特·麥克尼爾·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白色交響曲1號:白衣少女》(Symphony in White, No. 1: The White Girl),布面油畫,215 108cm,1862年,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藏
詹姆斯·阿博特·麥克尼爾·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白色交響曲2號:白衣小姑娘》(Symphony in White, No. 2: The Little White Girl),布面油畫,76.5 51.1cm,1864年,倫敦泰特美術館藏
19世紀中后期,英國工業(yè)資本主義經(jīng)濟進入了蓬勃發(fā)展期,而藝術卻充斥著工業(yè)時代的匠氣和淺薄。此種現(xiàn)狀讓諸多藝術家開始了對于藝術的真正探索,他們認為真正的藝術存在于拉斐爾之前,企圖發(fā)揚拉斐爾以前的藝術來挽救英國繪畫。
于是在1848年,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John Everett Millais)、但丁·加百利·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威廉·霍爾曼·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三人秘密成立了一個畫派,史稱“拉斐爾前派”。而后,威廉·邁克爾·羅塞蒂(William Michael Rossetti)、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等相繼加入。
但丁·加布里埃爾·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簡·莫里斯》(藍色絲綢連衣裙),布面油畫,102 90cm,1868年
拉斐爾前派強調(diào)讓美回歸于原始的美,而不是被各種程式化、理論和教條捆綁的“經(jīng)驗美”。它是一種反叛也是一種回歸,試圖將藝術重新?lián)芑氐阶钫嬲\的美上面。
1873年,沃爾特·佩特(Walter Pater)在《文藝復興研究》一書中提出“為藝術而藝術”的美學主張,贏得了拉斐爾前派的贊譽;與此同時,莫里斯提出日常生活的藝術化,二人為接下來的唯美主義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基礎,唯美主義就此誕生。
1873年12月6日的《The Queen》雜志插圖
唯美主義在拉斐爾前派的基礎上,進一步對美做了極致化的呈現(xiàn):藝術不應具有任何說教因素,美才是藝術的本質(zhì)。
唯美主義的真正代表是王爾德,其以藝術的形式美作為絕對美,并大肆宣揚。在一片歡呼聲中,大批藝術家奔向唯美主義的懷抱。
克拉倫斯·庫克(Clarence Cook)《The House Beautiful》,1878年
在服飾上,藝術家們開始從中世紀晚期和文藝復興早期的藝術中尋求靈感,離其最近的妻子與模特則漸漸將中世紀的浪漫長袍作為日常穿著。這也成了“唯美服裝”(Aesthetic Dress)的典型:衣著寬松、顏色簡單,渾身上下充斥著柔和與舒適感。
法國時裝設計師雅克·杜塞(Jacques Doucet)于1898-1900年設計的舞會禮服,具有典型的唯美主義特點:設計簡單,但在所用材料的選擇上卻十分奢華:純金銀線的襯里增加了厚度,下擺處的蕾絲荷葉邊則增添美感。
室內(nèi)設計方面,色彩絢麗、用色大膽,家具優(yōu)雅而簡約。設計師們參考了亞洲、埃及、希臘等元素,常以孔雀羽毛和藍白相間的中國瓷器作為裝飾。
經(jīng)典之作莫過于畫家惠斯勒為收藏家理查德·雷蘭德(Richards Lyeland)設計的孔雀屋(Peacock Room)。房間以藍綠色和金色為主色調(diào),從天花板、墻壁、地板到展架、桌子、百葉窗,處處充滿唯美主義氣息。
惠斯勒設計的孔雀屋(Peacock Room)
銷聲匿跡的美
但好景不長,唯美主義很快隨著王爾德的入獄監(jiān)禁而結束,現(xiàn)代主義成為引領近一個世紀的潮流。
19世紀后期,現(xiàn)代工業(yè)和城市化的興起,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愈加疏遠冷漠;而20世紀初期的世界戰(zhàn)爭更是將人們唯美、博愛的觀念粉碎,緊繃、破碎、消極、絕望成為主題詞。在這樣的形式下,傳統(tǒng)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已無法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唯美主義的基調(diào)和理念也不再適用。
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格爾尼卡》(Guernica),布面油畫,349.3 776.6cm,1937年
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構成主義以及達達主義等五花八門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輪番登場,人們對“什么是藝術”產(chǎn)生了長久的迷惘。
傳統(tǒng)的柏拉圖美學觀念認為藝術是真善美,而現(xiàn)代主義的審美卻摻雜了太多的復雜傾向。在個人無法改變世界的前提條件下,他們開始在作品里表現(xiàn)出各種頹廢、憤怒或玩世不恭,以此表達“誠實的意識”。
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側躺的女人與蜻蜓》(Nu couche a la libellule),布面油畫,97 162cm,1968年
賈科莫·巴拉(Giacomo Balla)《Abstract Speed——The Car has Passed》,布面油畫,50.2 65.4cm,1913年
他們肯定美的存在,但不愿再以真和善的眼光來認識世界。正是社會太多的不完美,才帶來數(shù)不清的災難。所以,現(xiàn)代主義認為自己是“從著魔狀態(tài)下清醒過來”,是“天真狀態(tài)的結束”。
賈科莫·巴拉(Giacomo Balla)《Street Light》,布面油畫,174.7 114.7cm,1909年
正如索爾·貝婁(Saul Bellow)所說:“奇特的腳穿奇特的鞋?!彼囆g沒有了固定的形式,選擇將時間、空間、意識等一切打破,因為只有這種方法才能更深刻而準確地表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和人的復雜心理。
就此,唯美主義一度銷聲匿跡,偶有冒頭也會遭受各種嗤笑和譏諷。
它一直存在
直到2011年4月,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首次舉辦了關于唯美主義的展覽——“美的崇拜:唯美主義運動1860-1900”(The Cult of Beauty—The Aesthetic Movement 1860-1900),展示了當時一些重要人物的繪畫、家具、陶瓷、壁紙、照片、服裝等,一舉將唯美主義重新拉到人前。
同年九月,奧賽美術館(Musée d’Orsay)緊接著推出“王爾德時期英國的美、道德與愉悅”(Beauté,morale et volupté dans l’Angleterre d’Oscar Wilde)大展,更是為唯美主義吸引了大量關注。
奧賽美術館(Musée d’Orsay)推出“王爾德時期英國的美、道德與愉悅”(Beauté,morale et volupté dans l’Angleterre d’Oscar Wilde)大展
隨后,目光可及之處,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唯美主義占據(jù)了越來越多的市場和資源。
其實唯美主義的重新歸來完全可以理解:首先,藝術是一個圓。在經(jīng)歷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現(xiàn)當代藝術包圍,傳統(tǒng)美自然而然地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其次,長久的安靜祥和的社會氛圍,讓人們對生活重新建立信心。對于藝術審美,也有了重新的認識;最后,是整個藝術大環(huán)境的包容。如今這個時代堪稱藝術界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無論是唯美主義、現(xiàn)代主義還是超現(xiàn)實主義,都有足夠土壤促進其發(fā)展。
土耳其攝影師Kemal Kamil Akca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唯美的女性攝影作品
在前段時間落幕的2022秋冬時裝周上,我們再次看到了唯美主義的身影。
時隔23年,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品牌創(chuàng)意總監(jiān)莎拉·伯頓(Sarah Burton)攜2022秋冬女裝系列重返紐約舉辦大秀。作為回歸秀場,品牌選擇以經(jīng)典致敬:薄紗裙上的刺繡將品牌精湛的手工藝技術展現(xiàn)到了極致,一舉將古典唯美的歡呼聲推向高潮。
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攜2022秋冬女裝系列重返紐約時裝周
國際頂尖設計大師安德莉·普特曼(Andree Putman)是唯美主義精髓的繼承人,她堅持“讓美成為人人都能擁有的東西”,堅持以質(zhì)樸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心靈的奢華,被譽為“室內(nèi)設計界的香奈兒”。
安德莉·普特曼(Andree Putman)曾獲美國室內(nèi)設計師協(xié)會設計成就獎以及法國文化部長頒發(fā)的國家工業(yè)創(chuàng)新設計大獎等
在當今諸多藝術領域中,最能體現(xiàn)唯美主義的還是要看攝影。
英國唯美主義攝影大師大衛(wèi)·漢密爾頓(David Hamilton)曾與眾多時尚雜志合作,其朦朧浪漫情調(diào)的藝術作品不斷被刊載,掀起一陣唯美風潮。
大衛(wèi)·漢密爾頓(David Hamilton)的攝影作品
有“莫斯科女巫”之稱的攝影師克里斯蒂娜·馬克伊娃(Kristina Makeeva)憑借作品《貝加爾湖》獲得了2021WPA世界攝影獎藝術創(chuàng)意組金獎,其作品夢幻而艷麗,可見國際社會對唯美主義的認可。
克里斯蒂娜·馬克伊娃(Kristina Makeeva)《貝加爾湖》
從時裝大秀、設計大師到攝影大獎,越來越多的唯美主義藝術家開始發(fā)揮國際效應,掀起新的流行浪潮。與此同時,一些在社交網(wǎng)站上擁有強大影響力的藝術家也跟著追求唯美的藝術效果,勢頭強勁。你如何看待唯美主義?歡迎留言分享看法。
編輯、文一二三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chuàng),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