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出生的彭建輝,平時有一個愛好,就是在各大網絡公司后臺尋找安全漏洞。他這么做的目的不是為了攻擊,而是向公司提交漏洞來獲得相應的獎勵。不過,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彭建輝還是省科技庫的在庫專家,也是多地公安局的高級技術顧問,已經在反詐戰(zhàn)線上堅持了3年,破獲了多起大型的詐騙案,為國家挽回上億資產。
三年的公益反詐一線工作中,彭建輝和團隊見到了很多因被詐騙而受傷害的老年人。彭建輝分享了其中一個案例:一位老人因誤點了鏈接,導致信息被竊取,造成了損失。后來老人因為自責而選擇投河自盡。
包括彭建輝在內的很多人,都開始思考:如今的科技能為社會做什么?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青少年、中老年以及大自然都受到了時代浪潮的沖擊。
“科技向善”,正是互聯網公司為數字公益創(chuàng)造的解題方向。中國互聯網發(fā)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彭鋒也認為,互聯網賦能公益事業(yè)大有可為。
彭建輝成長于新時代,血液中流淌著互聯網的基因。2022年,彭建輝大學畢業(yè),帶著已經合作三年的公益團隊成立了山東犀鹽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設計了一套玄鉞安全精準反詐分析模型。
彭建輝在設計精準反詐模型時,無意間打開了一個百寶箱:騰訊云智能平臺。基于騰訊云智能的AI能力,彭建輝將AI語音識別的成功率從78%提高到95%,OCR識別功能更是直接解決了他在前期的部分摸索成本。
而像彭建輝這樣的創(chuàng)意項目,在Light·技術公益創(chuàng)造營活動中已經出現了3600次。
“AI+公益”的3600個腦洞
5月13日,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中國互聯網發(fā)展基金會主辦的第三屆Light·技術公益創(chuàng)造營項目路演在北京舉辦。眾多優(yōu)秀公益隊伍聚焦數字時代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老年人用網安全”“生物多樣性保護”三大議題。
據介紹,本屆Light.技術公益共吸引1429支隊伍報名參與公益提案,136支隊伍入圍,最終三大議題共有24支團隊來到路演現場,向社會展示技術公益的個性化、多元化解決方案。
經過三屆活動的積累,Light.技術公益已經吸引超過3600支隊伍、18000名開發(fā)者參加,是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技術公益平臺之一。這也意味著,Light已經激發(fā)出3600個“AI+公益”的創(chuàng)意。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zhí)行秘書長竇瑞剛表示:“我們之前的活動基本上過濾了企業(yè)參與,而這一次我們對社會企業(yè)也是可以開放的。就騰訊SSV可持續(xù)社會價值事業(yè)部來講,我們探討的是一個綜合性的模式,既包括基金會資助,也不排除通過影響力投資,甚至是通過風投等方式去扶持一些能夠去大規(guī)模地應用之后,能夠有效地解決社會問題的這樣一些產品和解決方案。”
今年以來,AI熱度居高不下,騰訊云智能平臺作為技術資源的支持方,也在跟進互聯網公益與時俱進的技術需求。據騰訊副總裁、騰訊云智能平臺負責人李學朝介紹:騰訊云智能有許多技術積累,活動的項目很多都是應用了騰訊云智能的技術原子能力,包括語音識別、合成,圖像識別,數字人等一系列技術,包括騰訊內部的很多C端的產品和B端產業(yè)客戶在廣泛使用的產品。
在老人用網安全領域,彭建輝帶來的公益項目山東犀鹽數據玄鉞安全實驗室基于騰訊云AI建設高精準反詐分析模型,實現智能識別疑似詐騙電話、短信、APP風險,并對風險行為預警及提示,有效提升事前預警、事中干預、事后線索提供的防詐騙能力,封堵老年人群體在網絡世界中遇到的詐騙行為。六便士隊的“綠盾守護者”項目通過先掃碼識別、再語音提醒、最后看實際受騙案例一連串體系化的動作,幫助更多老年人形成防騙意識閉環(huán)。
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淄博藍色蔚來團隊的植樾—中國古樹地圖項目運用騰訊云自然語言處理,將個性化的信息標準化,讓每一棵古樹擁有自己的“身份證”,從而更好地幫助古樹名木保護與傳承的單位與個人搭建古樹數據地圖,進一步強化古樹保護能力。
24支隊伍在路演現場全力展示,經過專業(yè)評委現場評審,創(chuàng)造營最終獲獎名單出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賽道的中國家庭教育學會、深圳市鏡像科技有限公司、麥芽心理,“老年人用網安全”賽道的山東犀鹽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六便士小組、獨立老人隊,“生物多樣性保護”賽道的愛動超越人工智能、阿爾泰山自然保護、淄博市藍色蔚來社會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心等眾多隊伍榮獲優(yōu)秀項目獎;其中,彭建輝的山東犀鹽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憑借“老年人用網安全”的創(chuàng)新探索,榮獲公益創(chuàng)新項目獎。
以數字公益探索“善”的邊界
如今,技術正在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同樣數字技術也在改變著我們的公益事業(yè)。技術公益的到來,讓我們騰訊的公益和市面上很多公益都發(fā)生著深刻的改變,比如說通過技術,公益的發(fā)起方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愛心企業(yè)。公益項目的對象也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弱勢群體,同樣地,公益項目的實現方面也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財務的捐贈。
騰訊云副總裁、騰訊云智能負責人、優(yōu)圖實驗室負責人吳運聲在路演現場表示,以科技向善價值觀為指導,以助力公益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目標,搭建Light技術公益平臺旨在通過開放騰訊云智能超過300多個AI原子能力,降低公益事業(yè)參與的門檻,鼓勵更多人利用科技的力量來解決社會問題。
此外,騰訊還通過質量云平臺WeTest,為復選項目提供WeTest一站式質量服務;并提供底層開源操作系統(tǒng)OpenCloudOS底座生態(tài)支持,使得參與團隊便捷地將AIGC、圖像識別、語音生成等多領域新技術應用到技術公益落地的過程中,持續(xù)激發(fā)公益人士探索數字技術應用于公益場景可行路徑的能動性。
畢竟AI只有實地應用才能體現價值,滿足真正的社會需求,也是技術公益創(chuàng)新的根本動力。依托騰訊云智能開放的AI原子能力,參與團隊洞察特殊群體普遍、深層的急難愁盼問題,并根據自身的創(chuàng)意、經驗創(chuàng)想公益項目,群策群力創(chuàng)變出更具針對性的多元化公益落地產品,提升公益慈善的效能,搭建起一座座公益數字化的價值橋梁。
通過數字技術讓我們的公益做到“人人可為、時時可為、處處可為”,這也是騰訊連續(xù)三年舉辦Light技術公益創(chuàng)造營的初衷。三年來,Light·技術公益創(chuàng)造營不斷推動云上AI“技術價值外溢”,新生兒黃疸AI圖像識別、AI尋人、AI物種保護……在“AI+公益”的浪潮中,著力解決越來越多領域的民生痛點。
到了第三屆Light技術公益,騰訊也更加注重公益項目的“成長”屬性,因為公益需要持續(xù)性。彭鋒表示,中國互聯網基金會聯合騰訊啟動數字公益創(chuàng)新空間項目,一方面從內部推動數字化轉型,實現了公益項目全流程數字化、透明化;另一方面,為落地公益項目提供項目咨詢、孵化、共享辦公,以及團隊培育等支持,逐步推動形成數字公益生態(tài)圈。
竇瑞剛也透露,在路演階段,評判組更看重項目的可落地性,可行性,以及未來項目是不是能夠形成規(guī)?;慕鉀Q方案,真正能夠被大規(guī)模應用,去解決社會問題。未來,Light技術公益創(chuàng)造營也可以連接產業(yè)投資基金來觀摩。
無數技術公益項目的開發(fā),將“善”的邊界向外拓展。正如Light公益的活動slogan“AI讓美好變更好”,在騰訊云智能平臺的支撐下,技術公益項目的效率和落地的前景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科技應向善
如今,公益對象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弱勢群體。即便中老年人面臨著用網安全的需求,但我們不能將其視為特殊群體。尤其是在數字公益時代,老年人和青年人一樣,在信息安全方面具有共同的訴求,就像電信詐騙的受害群體不是只有老年人。
在技術公益的前行探索上,騰訊始終秉承長期主義構建向善傳播和落地平臺。從第一屆挑戰(zhàn)賽的“‘哇!白海豚’助力野生動植物保護”、“‘悅聆’關愛空巢老人”,到第二屆挑戰(zhàn)賽的“蒙新河貍科技賦能”“‘語言海洋泡泡’幫助山區(qū)孩子講好普通話”,再到如今的第三屆共創(chuàng)營,騰訊攜手眾多生態(tài)伙伴、社會力量構建不斷創(chuàng)變的可持續(xù)公益模式,深度踐行科技向善的理念,努力實現技術與公益的有益互動,為公益可持續(xù)發(fā)展帶來更多可能。
其中,騰訊一方面引導參與團隊用AI去解決社會問題,著力改善諸多公益場景難題;另一方面,則努力實現公益產品覆蓋區(qū)域最大化、技術公益模式的可持續(xù)。從策劃階段開始,騰訊就通過鏈接政府、NGO公益組織、公益志愿者等多方資源,推動技術公益項目精準觸達更多人群并落地實踐,使其能夠應用范圍更廣,效果更顯性化,助力開啟解決社會問題的“共益時代”。
未來,騰訊將以Light·技術公益創(chuàng)造營等技術公益平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契機,以技術創(chuàng)新拓展公益的寬度和廣度,并持續(xù)探索低門檻、多場景的共創(chuàng)公益生態(tài)可行路徑,讓更多社會公益議題走進大眾視野的同時,持續(xù)激發(fā)更多人群向善向美的正能量,打開“人人公益”全新的想象空間。
2021年,騰訊將“可持續(xù)社會價值創(chuàng)新”納入公司核心戰(zhàn)略,并成立了可持續(xù)社會價值事業(yè)部。Light技術公益創(chuàng)造營之外,騰訊此前也啟動了包括“騰訊技術公益創(chuàng)投計劃”在內的多個平臺。
科技向善的背后是人心向善,Light技術公益也像光一樣,將科技的普惠價值高效地播撒到社會的各個角落。
本屆Light·技術公益創(chuàng)造營的“公益?zhèn)鞑ゴ笫埂秉S曉明指出,公益是社會的溫度計,科技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兩者深度結合,用智慧的火花點亮希望之光,助推無數需要幫助的人更好地融入數字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