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英3月24日,據央視報道,首批心理專家50余人趕赴東航MU5735事故現場,廣西梧州市也組織了70名心理醫(yī)生待命,隨時準備對到梧州的家屬進行心理疏導。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兼委員吳坎坎表示,在這類重大突發(fā)事件中心理援助是非常必要的,心理援助被稱為生命救援和物質援助之后的第三大救援體系,它的目的是幫助相關人員盡快恢復到正常工作和生活。
在23日和24日的“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國家應急處置指揮部新聞發(fā)布會上,東航介紹已針對123位旅客涉及的110個家庭組織了300多人的援助隊伍,建立一戶一策一專班的對接服務,提供包括心理援助在內的各方面支持,同時已組織專業(yè)力量對失聯員工的家屬進行心理疏導和生活幫扶。
吳坎坎曾參與多次重大突發(fā)事件的心理援助工作,比如天津港爆炸事件、木里“330”火災事件等。在這些事件中,他發(fā)現家屬、親友和救援人員都需要及時且持續(xù)的心理援助支持。對于家屬,一般每個家庭應該配備1-2位心理咨詢師,理想的情況下還可以再配一個精神科大夫。而當家屬逐漸回歸到日常生活后,如何建立長期的心理支持體系也是特別需要關注的問題,國內目前尚缺乏長期心理援助的保障機制。
同時,吳坎坎認為,對于參與救援的人員,也需要提供及時的心理援助。許多救援人員往往也沒遇到過如此重大的突發(fā)事件,也會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如在汶川地震后就有救援人員因心理問題無法繼續(xù)服役,在“強大”的形象后面他們也需要得到專業(yè)的心理援助。
經濟觀察報:這一次事件中,有哪些群體需要得到心理援助?
吳坎坎:第一時間需要關注到的人群是當事人及直系家屬,愛人、孩子、父母,他們常常會出現一系列的創(chuàng)傷或哀傷反應,比如我們看到的親屬痛哭這種情感宣泄,針對夫妻關系、親子關系需要有不同的創(chuàng)傷干預方式。直系親屬除了及時的心理援助外,還需要長期的心理輔導機制。
當事人的社會支持網絡,親人、好友、同事這三類與他關系密切的也需要進行心理干預?,F實情況中,這幾類群體一般通過舉行紀念儀式,能得到一些情緒上的調試。
此外,所有參與到整個事件處理中的工作人員,都需要心理援助。特別是第一批進入的消防救援人員,其中多數的消防人員可能都沒有見過這樣的畫面,會出現應激反應,會出現情緒低落,或者有一定的激烈情緒,很疲勞很無助,短期內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都是我們人類在遇到突發(fā)事件后的正常應激反應。救援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心理援助往往是被忽視的。
經濟觀察報:據報道,目前已有50多位心理專家趕赴事故現場,梧州也組織了70多名心理醫(yī)生準備為家屬提供心理疏導。針對直系家屬,心理援助怎么提供幫助?
吳坎坎:針對機上123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所在的家庭,每個家庭可能都需要配1-2名心理咨詢師,需要及時的陪伴和支持,特別是如果家屬出現哭暈等應激反應,還要實施醫(yī)療急救,心理上也需要急救,怕他有激烈的情緒反應,如果激烈的情緒持續(xù)時間較長,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就需要有一些鎮(zhèn)定類藥物,所以如果有心理咨詢師再配一位精神科大夫和急診醫(yī)生可能起到更好的保障。
家屬的哀傷反應往往分為否認期、憤怒期、討論期、抑郁期、接受期5個階段。在前3個階段往往都有心理援助人員在現場提供支持。但到了后面兩個階段,往往也是持續(xù)時間比較長、需求更強烈的階段,家屬一般都已回家,心理援助團隊也往往解散,此時可能出現心理援助缺位的問題。最好的一個辦法,團隊雖然在廣西解散了,但是家屬所在省份成立相應的工作組。
國內目前還沒有建立一個長期的心理援助體系,也缺乏相應的資金支持。2019年木里“330”火災后,我們針對當地的消防員及家屬提供了1年的心理援助服務,當時的資金是在公益平臺募捐的。資金緊缺時,我們也會采取志愿者服務的方式。天津港爆炸后,因為當時遇難的消防員來自全國各地,在四川德陽就有我們的專業(yè)志愿者能跟進上,不過其他地方往往沒有相關人員就沒法跟進。同時,專業(yè)志愿者也往往不能長期免費提供服務。
我們正在研討專業(yè)、可持續(xù)的心理援助解決方案,如以意外險的機制來提供長期保障。比如現在學生的意外醫(yī)療險中就包括了心理賠付條款,可以直接經濟賠償,讓家屬自己選擇當地的心理服務,也可以由保險機構組織提供心理援助。
經濟觀察報:據了解,您曾經針對消防救援人員進行了跟蹤援助,對于這類人群需要的心理援助,您怎么看?
吳坎坎:現階段救援人員的心理援助往往不被關注和重視。好多人認為他們天天出任務,對他們沒有影響,會忽略掉他們的一些情緒反應。實際上,那些第一時間進入現場,看到創(chuàng)傷畫面比較多的,很可能最近吃飯都吃不下,睡覺也睡不好,如果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一周,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我們一直在關注消防員這個群體,從天津港爆炸到2019年木里“330”火災、2020年西昌“330”火災,我們都發(fā)現對消防員群體的心理援助不足的問題。消防員一直被定位為逆行者,被樹立起非常高大的形象,但實際上很多消防員非常年輕,也沒有太多應對重大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消防員,面對東航這樣的事件也是前所未有。再加上消防工作的強度很高,有可能會不斷把自己的創(chuàng)傷反應累積下來。我們曾經聽到一些在汶川地震之后參與救援的人因為心理創(chuàng)傷反應,沒法繼續(xù)服役了。
2014年云南昭通魯甸地震時,我們就給當時去救援的消防隊提供了心理援助,參加了我們的活動后,消防員的狀態(tài)就從緊繃著的、高壓力的狀態(tài),一下子就放松了下來,有了笑容,也吃得香睡得快了,效果還是很明顯的。但目前許多地方還是缺乏對消防系統(tǒng)的專業(yè)、持續(xù)的心理援助支持。
本文經「原本」原創(chuàng)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2TH4XF7H】獲取授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