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蒂耶是什么職業(yè)
1、杜蒂耶杜蒂耶(19122—20122)法國著名作曲家。曾擔(dān)任巴黎高等音樂師范學(xué)院和巴黎音樂學(xué)院的教授。曾獲得1938年的“羅馬獎”、1967年的“法國國家音樂大獎”、1994年的“皇家獎?wù)隆钡取?/p>
法國作曲家克勞德·德彪西有哪些成就?
法國作曲家、鋼琴家克洛德——阿希爾·德彪西是印象主義音樂奠基人和完成者、現(xiàn)代音樂創(chuàng)始者,是打開20世紀音樂大門的人。德彪西1862年8月22日出生在巴黎近郊圣日爾曼恩雷一個小陶器店主家里。
法國作曲家克勞德·德彪西被稱為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
德彪西(全名:阿希爾·克勞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在三十余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種被稱為“印象主義”的音樂風(fēng)格,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阿希爾-克勞德·德彪西(法語:Achille-Claude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國人,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音樂界頗具影響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時也是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牧神午后前奏曲 牧神午后前奏曲為管弦樂曲,克羅德·德彪西作曲。作于1892-1894年,取材于馬拉美的同名詩作《牧神午后》。 該曲為印象主義音樂的經(jīng)典作品。大海 《大?!窞榈卤胛飨壬?903-1905年創(chuàng)作的交響樂。
法國作曲家誰被稱為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
1、法國作曲家克勞德·德彪西被稱為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
2、克勞德·德彪西法國作曲家被稱為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藝術(shù)的熏陶。
3、法國作曲家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克勞德·德彪西。
4、法國作曲家被稱為印象主義音樂鼻祖的是克勞德·德彪西,他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音樂界有名的作曲家、革新家,也是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5、克勞德_德彪西是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在漫長的音樂歷史當(dāng)中,有不少偉人開創(chuàng)了一個又一個音樂流派。而克勞德_德彪西就是一位在西方音樂頗有影響力的作曲家,革新家。
6、法國作曲家克勞德·德彪西被稱為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德彪西的音樂正如同一時代印象派的繪畫一樣,他只是給人一些感受,關(guān)于色彩的感受。
賽薩爾·弗蘭克(法國作曲家、管風(fēng)琴演奏家)詳細資料大全
賽薩爾·弗蘭克 (Cesar Franck,1822-1890),法國作曲家、管風(fēng)琴演奏家,原籍比利時,十二歲畢業(yè)于列日音樂學(xué)校。1836年隨家遷居巴黎,后入巴黎音樂院學(xué)作曲與鋼琴。1842年以后開始演奏家的生涯,并從事作曲和教學(xué)。
弗蘭克[frank]作為男孩的名字(也不常用作女孩的名字弗蘭克)發(fā)音為frank。它是古德語起源,弗蘭克的意思是“法國人”。這個名字最初是指弗蘭克部落的一個成員,他們被認為是他們使用的一種矛。
-1750), 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愛森那赫市音樂世家。 卡爾·菲力普·埃曼紐·巴赫(Karl Philippe Emanuel Bach,1714-1788)德國作曲家,生于德國魏瑪,是偉大的音樂之父——約翰·賽巴斯蒂安·巴赫的第三個兒子。
塞扎·弗蘭克(1822-1890)法國作曲家、管風(fēng)琴家。原籍比利時,1842年以后開始了演奏家的生涯,并從事作曲和教學(xué)工作。在教學(xué)中,他支持學(xué)生大膽新穎的創(chuàng)造,造就了一個完整的作曲學(xué)派,丹第、肖松、杜帕克等都是他的學(xué)生。
夏爾·卡米爾·圣-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ns),法國鋼琴、管風(fēng)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產(chǎn)的作曲家,屬于浪漫時期。
法國作曲家音樂鼻祖
1、法國作曲家被稱為印象主義音樂鼻祖的是克勞德·德彪西,他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音樂界有名的作曲家、革新家,也是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2、法國作曲家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克勞德·德彪西。
3、法國作曲家克勞德·德彪西被稱為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
4、克勞德_德彪西是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在漫長的音樂歷史當(dāng)中,有不少偉人開創(chuàng)了一個又一個音樂流派。而克勞德_德彪西就是一位在西方音樂頗有影響力的作曲家,革新家。
5、法國作曲家克勞德·德彪西被稱為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德彪西的音樂正如同一時代印象派的繪畫一樣,他只是給人一些感受,關(guān)于色彩的感受。
6、“克勞德·德彪西”被稱為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印象畫派認為畫家的任務(wù)只是記錄在觀察客體時所經(jīng)驗到的直接感性印象,而不是客觀描繪事物固有的形態(tài)。
19世紀法國民族樂派的作曲家
肖邦經(jīng)常和聚集在巴黎的各國著名的文藝家交往, 如波蘭詩人密茨凱維支,法國文學(xué)家雨果、巴爾扎克,德國詩人海涅,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李斯特,意大利作曲家貝利尼,法國作曲家柏遼茲等。
喬治·比才出生于巴黎,4歲開始隨母親學(xué)鋼琴,9歲入巴黎音樂學(xué)院。1857年19歲的比才以鋼琴家兼作曲家的身份畢業(yè)于巴黎音樂學(xué)院,并獲得羅馬基金去意大利進修三年。
紀堯姆·德·馬肖(法語:Guillaume de Machaut,約1300年-1377年4月),法國中世紀作曲家、詩人。代表作有《圣母彌撒曲》。古諾 (1818~1893),男,法國作曲家1818年6月18日生于巴黎1893 年10月18日卒于圣克盧。
弗里德里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出生于波蘭華沙,19世紀波蘭著名作曲家、鋼琴家。
克勞德·德彪西(法語: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國人,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音樂界頗具影響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時也是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克勞德·德彪西(1862~1918),法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19世紀末,德彪西寫出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和音樂評論,同時,還研究了當(dāng)時的印象主義繪畫風(fēng)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