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的丈母娘應(yīng)該叫阿姨、伯母、親家母。丈母娘是一種俗稱,特指妻子(夫人、老婆、愛人、太太)的母親。出自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爾雅》妻之父為外舅,母為外姑。今無此稱,皆曰丈人、丈母。柳子厚有祭楊詹事丈人、獨(dú)孤氏丈母,則知唐已如此。
親家:
結(jié)婚男女雙方的父母互相稱呼對方父母的稱呼。稱呼男士為親家公,女性則為親家母。個別地區(qū)同時也指干親的父母之間稱呼,如孩子的干爹、干媽,也可以稱呼為親家。親家之稱最早始于唐代。《新唐書蕭嵩傳》載: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謁,帝(玄宗)呼為親家。最初這一稱呼只流行于皇親國戚的聯(lián)姻上,唐玄宗直呼龍婿生母為親家母,足見其關(guān)系的親密。因此,唐代詩人盧綸作《王駙馬花燭詩》云:人主人臣是親家。五代十國時期又出現(xiàn)了親家翁的敬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