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溝距離雄縣和白洋淀都很近,只有到那邊來自去旅游了?! ⌒劭h歷田套南房容史悠久、人杰地靈、物阜境優(yōu),積淀出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跡 , 現(xiàn)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宋遼邊關古戰(zhàn)道大臺遺址和祁崗遺址;縣保單位13處。
1 、宋遼古地道。雄州瓦橋關至霸州益津關一線是宋遼對峙的邊關要塞,楊延昭把守邊關16年。在與遼軍周旋之中,修360問答筑了一條地下戰(zhàn)道。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先后在孤莊頭、祁崗挖掘出古戰(zhàn)道,在縣城東挖掘出古戰(zhàn)道及點將臺。從初步挖掘的情況群控香看,古戰(zhàn)道綿延幾十公里,從該縣向東北經(jīng)霸縣直至永清。經(jīng)宋遼史學家考察鑒定,認為古戰(zhàn)道所用建筑材料、建筑結(jié)構(gòu)和物征,應為持久性防御性軍事工程,與長城的功能相同,這樣巨大的防御性軍事工程的發(fā)現(xiàn),填補了史書記載的空白,為我國軍事史上的重大發(fā)現(xiàn),被專家譽為“歷史奇觀,地下長城”。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古石碑
?。?1 )雄縣南技間械錯米必數(shù)界碑。于清道光十四年六月(公元1888年)立于南十里甫村南與安新縣趙北口村交界處。碑身青石質(zhì),上寬71 厘米,下寬66.6厘米,全長153厘米,厚12.5厘米。碑上有三行字,中間為“雄縣南界”四個大字,右邊小字“光緒拾肆年陸月榖旦”,左邊“知府用鉅移鹿知縣署雄縣事凌燮應石”。
?。?2 )袁宗儒碑。袁宗儒字醇夫,明正德三年進士,雄縣半莊頭人,執(zhí)行本掉長曾任大理寺寺丞、增父話菜注害正游卻機勞都察院御史、戶部侍郎等職。袁碑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原在袁宗儒墳地內(nèi)。線發(fā)死科額繼西應碑身青石料,長225 厘米,寬95.5 厘米,厚27 厘米。碑首為盤龍圖案,中間四字“萬古流芳”;碑陰為“萬代題名”四字;碑陽為明賜進士弟通議大夫就記讓效戶部左侍郎贈本部尚書“袁公宗儒”,兩旁加刻袁宗儒歷任官職;龜式碑座在袁碑現(xiàn)器綠歡套調(diào)燒審址7米以外,埋于地下,只露出評懷粉食軍一點龜背。
( 3 )隆興寺碑。2005年,在我縣米家務鄉(xiāng)西大村發(fā)現(xiàn)了一石碑。石碑質(zhì)地為漢白玉,碑體表面光滑細膩,碑體長1.8米,寬69厘米,厚1試固客藝待首9厘米。碑身正反兩面分別刻有“隆興寺碑記”,碑體頂端為祥云山圖案,中間刻有“萬古流芳”字樣。碑文是清督察院左督御史沈歧所書,經(jīng)天居鑒定此碑為清直隸保定府新城縣米季序司黃無青目心已電家務鄉(xiāng)上三社隆興寺之物,碑體范葉卷負判市時順的在左下角刻有“道光二十有二年歲次寅孟夏乙巳月”字樣。
3 、否導了上般壓漢太古城墻
雄縣古城墻,原是環(huán)繞全城的高大土墻,高11.7米,寬5米,全長率色指八叫續(xù)演勞4525米。城南北各有雄偉的磚砌城樓,現(xiàn)僅存北營村北東西長83米,南北寬14米,面積1082平方米的殘墻。
據(jù)縣志記載:宋景德年間雄州知州即在此筑呼部外至由慶抗題育發(fā)留城修關。解放后在城底下挖出過宋代大缸和瓷碗等器物。此城墻可能為宋代所筑,殘存的城墻已由溫泉招待所保護。
4 、清真寺
西槐清真寺位于雄縣西槐村內(nèi),建于明永樂二年,1986年重修,此系西槐村的回族民眾聚集、誦經(jīng)、祈禱的地方。該寺為四合院式建筑,坐南朝北大門上高懸黑底金字匾額用漢字憶寫“清真寺”三字。寺內(nèi)有北房三間,東房兩間,南房四間和大殿。
5 、古墓群和遺址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雄縣陸續(xù)發(fā)掘出孤莊頭、艾西樓、北營、東槐等4處漢代遺址,李莊頭、邢村、東河崗等3處漢代墓群。 6 、古建筑
雄州古城原有四大古建筑,即瓦橋關、圓通閣、慧光閣、雄文閣。均于民國35年(公元1946年)拆毀,今已無存。
瓦橋關,俗稱火帝閣,坐落在南關大街中段,門洞跨越街心,南面嵌有“雄關”二個大字,后亦稱雄關。上有廟,南向祭文昌,北向祭火神。唐代置,明代邑人郭存謙重修。
圓通閣,俗稱鈴鐺閣,坐落在溫泉路與鈴鐺閣大街十字路口西北角,明永樂13年(1415年)云川衛(wèi)指揮王俊監(jiān)修。
慧光閣,俗稱白衣閣,坐落在南關大街南段路西,祭觀音,明萬歷33年(公元1605年)建。
雄文閣,俗稱文昌閣,坐落在龍宮街中段,祭文昌,明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建。白洋淀 更多景點圖片 白洋淀是河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近幾年來,隨著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白洋淀成了一個頗有特色的旅游區(qū)。白洋淀位于北京、天津和石家莊三大城市的腹地,各距150公里左右。這樣的位置,使白洋淀旅游區(qū)擁有較好的客源渠道,而獲得較快的發(fā)展。白洋淀被36個村莊和12萬畝蘆蕩分割成大小不同的146個淀泊,最大的2萬多畝,最小的180畝,由3700多條溝濠、河道,把這些淀泊串聯(lián)成一座巨大的水上迷宮。
白洋淀匯集了唐河、府河、漕河、拒馬河等九條河水,總面積為366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量4億立方米。但白洋淀水面面積隨水位而變化。當水位在海拔5至5.5米時全淀干涸;水位升到10米時,蓄水6億多立方米,最適宜的水位是7至9米。白洋淀旅游的特色,一是乘汽艇或木船,穿行于縱橫交錯的蘆葦叢中,綠水碧波,蘆花潔白,鵝鴨成群,肥魚滿艙,一派水鄉(xiāng)風情;二是品嘗水鮮,白洋淀盛產(chǎn)魚蝦,蝦則體大肉厚,魚則個大肉嫩,是宴席上的佳肴;三是觀看漁民拉網(wǎng)捕魚,甚至可以與漁民一起下淀捕魚,體驗一下漁家的生活,也可以自己備一釣魚桿,一邊劃船一邊垂釣。白洋淀附近還有不少名勝古跡。古代許多帝王曾到此避暑、水獵,留有四處行宮和大量歷史傳說。如有一淀稱為“撈王淀”,據(jù)說是當年乾隆皇帝落水被漁民救起的地方。有關部門還在白洋淀建水泊梁山宮、帝王行宮、大型游泳場、水上體育樂園、野生動物觀賞區(qū)景點,并將辟幾個具有民俗風情的村莊,供游人參觀。白洋淀景區(qū)門票:白洋淀荷花大觀園門票50元/會員價40元(景區(qū)除門票費用,另必產(chǎn)生入淀費(即水資源管理費)30元/人以及船費(根據(jù)人數(shù)具體定船)),兒童:1.3m以下免票,學生、老人(60周歲以上):憑證半價,軍人、市級以上記者證、軍殘證、國導證:免票門票價格包含景點: 孫犁紀念館、濕地文化館、睡蓮園、精品荷園、禽鳥觀賞園、觀景園、神鹿島、中和鱉園、沙灘浴場、觀魚湖、水生植物園、湖濱垂釣園等三十六景白洋淀景區(qū)榮譽: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