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姐姐的話:就好比警察也會碰到小偷一樣,就連銀行自己人也會被盜卡,所以,防不勝防的時候,必須學兩招,甚至三招。來,看過來。同時,友情建議,在花錢這個問題上,不用給自己太多信用卡。
這兩天,一篇信用卡被盜刷后的“自救攻略”在網(wǎng)絡上熱傳。
10月19日凌晨,北京一位記者的信用卡通過網(wǎng)上消費形式,在境外被盜刷3筆共計8000美元。
按照文章敘述,身處北京的卡主第一時間撥通銀行信用卡客服熱線報案,馬上凍結了信用卡,但取消支付的要求得到否定的答復,原因是交易已成功,銀行沒有權力單方面取消,需要3-45個工作日調查流程才能給出明確答復。
記者馬上去附近的網(wǎng)點對已凍結信用卡進行了查詢,在取款機上留下操作記錄。撥打110報案,被指引去家附近的派出所處理,遭遇了一番不愉快的周折,一言難盡。
最后,其決定“自救”再自救,憑借流利的英語先后與那三家美國網(wǎng)站交涉,取消交易挽回了損失。
01
隨著信用卡的普及,信用卡被盜刷事件時有耳聞。被盜刷了該怎么辦?
從這位卡主的做法看,及時凍卡報案留操作記錄屬于“標準動作”。
其實,更為完備的應是:遇到盜刷后,建議立即聯(lián)系24小時客服熱線否認交易并申請凍結卡片;
如疑問交易為過卡交易,客戶可就近進行刷卡交易,證明卡片在身邊;
如疑問交易為網(wǎng)絡交易,建議客戶修改賬戶密碼;如有手機中毒、SIM卡被報停補辦的其他通訊異常,則需要馬上進行手機殺毒、重置,或聯(lián)絡服務運營商及手機廠商取得處理方法。
另外,客戶盡快向警方報案。
遭遇盜刷,金額不小,誰都心急如焚,希望銀行信用卡部門馬上能幫忙挽回損失。為什么不能取消交易?依靠信用卡部門能不能把錢追回?是不是一定要親自出馬交涉自救,遇到境外盜刷那英語不好的豈不是抓瞎了?“自救攻略”一文引發(fā)眾人的疑問,需要解答。
且舉身邊的一個例子。李先生(化名)每年要出國長途旅行,迄今居然遭遇3次信用卡被盜刷事件。
一次是人在美國,卡沒離身卻在意大利消費了好幾筆;
第二次人在法國,盜刷地點是紐約;
第三次人在中國,盜刷發(fā)生在國外。及時撥打信用卡機構客服熱線,根據(jù)建議完成上述提到的一系列流程后,最終確認屬于盜刷,沒有損失一分錢。
他事后回憶總結每次信用卡泄露的可能原因,第一次蹭了國外公共WiFi用卡,第二次在巴黎不知名小店刷卡買手工藝品,第三次應該是上一家不大的專業(yè)網(wǎng)站訂國外酒店后信息被竊取。
為了一勞永逸,李先生買了防盜刷的保險,每月信用卡扣款5元。同時,也不斷提醒自己小心用卡。
02
信用卡盜刷案件發(fā)生的特點一直在“更新?lián)Q代”,防不勝防。
前幾年東南亞屬于重災區(qū),很多前去旅行刷卡消費的市民回來后就接到銀行信用卡部門的來電,建議換卡避免風險。
這兩年,很多是通過偽基站、偽造機票退改簽、偽造提額等形式,盜取持卡人信息。還有不少盜刷就像李先生和“自救”一文作者遭遇的那樣,是發(fā)生在境外的網(wǎng)上交易。
為什么需要較長的處理時間呢?信用卡專業(yè)人士介紹說,整個交易涉及到客戶、商戶、發(fā)卡行、收單行等幾個方面,需要處理時效,銀行不可以單方面取消交易。銀行接到報案后會作初步調查分析,并3個工作日之內聯(lián)系客戶進行溝通處理,分析定性后盡快告知客戶處理方案。由于客戶反饋的疑問交易,通常需要通過銀行卡組織的相關規(guī)則進行處理,根據(jù)盜刷交易的形態(tài)不同,時效會不同。調查期間,不需要用戶承擔被盜刷的損失。
說到底,安全用卡才是“王道”。專家昨天介紹了要緊的幾條:盡量選安全性較高的芯片卡;不要透露查詢密碼、驗證碼等敏感信息,網(wǎng)絡盜刷不僅僅是背面簽名欄后三位碼被泄露,同時需要信用卡號碼、有效期等信息,都要保護好。
出國前開通信用卡海外支付提醒功能及手機國際漫游,確保第一時間接到通知;在信用卡背后簽名欄處簽名;選擇大型、正規(guī)的店鋪以及靠譜的網(wǎng)上平臺刷卡交易;刷卡時不要讓卡離開視線,簽字時注意款項細節(jié)及是否有多張收據(jù)疊加;有的銀行提供“一鍵鎖卡”服務,可立即將額度降低為0。
享受信用卡給消費帶來的便利,防范安全隱患、掌握盜刷后及時處理方式是必修課。雖然難免耳朵聽出老繭,若能遇事避免損失,多聽幾遍“復讀機”也算值得。
感謝關注《財經(jīng)生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