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都可能在某些方面與別人不同。與他人相處常常就會有大大小小的矛盾,當(dāng)我們面對這些矛盾時,不可以認(rèn)為“狹路相逢勇者勝”,因為勝的同時,將會更進一步加深相互間的矛盾?!?span id="tlbe93j" class="wpcom_tag_link">菜根譚》上說:“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此是涉世的一種手法。
留一步,讓三分,是一種謹(jǐn)慎的處世方法,適當(dāng)?shù)?span id="3hxau8f" class="wpcom_tag_link">謙讓不僅不會招致危險,反而是尋求安寧的有效方式。個人生活中,除了原則問題必須堅持,對于小事,對于個人利益,謙讓往往會帶來身心的愉快,以及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有時,這種“退”即是“進”,“失”就是“得”。
為人處世,遇事要有退讓一步的態(tài)度才算高明,讓一步就等于為日后的進一步打下基礎(chǔ)。
給人方便,實際上是日后給自己留下方便。
交朋友,就像在跳交誼舞,有進有退,有退有進,有時,退一步路更寬。你可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去登一座名山,往往會直奔主峰,一是因為有點“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氣魄,二是因為聽說主峰上有日出,有佛光,有云海,十分迷人。所以對沿途的景色不屑一顧,登到了峰頂,已是氣喘吁吁,滿身大汗,結(jié)果既沒見到日出,也沒見識佛光,偶見云海,又覺得不過如此,于是只得掃興而歸。假如換一個角度,不要將目標(biāo)定在頂峰,而是走到哪兒算哪兒,這樣一路走去,從容賞景;會覺得到處美不勝收,甚至還會有意外的發(fā)現(xiàn)與驚喜。
劉陽與周兵是同窗好友,他倆畢業(yè)后,同分在一個單位工作,有一個經(jīng)營推銷的位子空下來,兩人只能去一個。誰都知道,這是個體現(xiàn)自己能力的難得機會,但劉陽還是主動讓與了周兵,自己在文救科做職員。閑下來,他寫了幾篇爬格子的文章,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投到報社,居然發(fā)表了。以后,他堅持寫,以至于小有名氣,成為單位的“一支筆”
不刻意追求反而有所得,追求得太迫切、太執(zhí)拗反而徒增煩惱。以退為進,這種曲線式的生存方式,有時比直線式的生存方式更有效。劉陽的自我籌劃,讓他找到了更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