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財經網 實習生張楊/文
作為摩拜B輪投資方和董事會成員,熊貓資本創(chuàng)始人李論,不僅參與了那次美團收購摩拜的重要會議,還投出了場上唯二的一張反對票。這是怎么回事呢?運營商財經網幫您回顧下。
熊貓資本成立于 2015 年。
這一年,李論決定離開合力投資,他先后找到三位合伙人,四人共同創(chuàng)立了熊貓資本,李論任創(chuàng)始合伙人。
自此,一家典型的 VC2.0 宣告成立。
2016 年,在摩拜單車的“千萬級美元”B輪融資中,此時尚名不見經傳的熊貓資本成為了其領投方。隨著摩拜此后估值的一路飆升,這家年輕的基金也因此在一眾VC中脫穎而出。
投資摩拜與李論個人有很大關系。李論很早就認識王曉峰,2016年,王曉峰組織進行的摩拜融資不太順利,李論卻對摩拜項目非常感興趣,最終做出了投資決定。
摩拜一度是熊貓投資項目里投入金額最高的:在B輪領投后,緊接著又跟投三輪,前后砸下950萬美元——這甚至超過了“單個基金規(guī)模15%”的內部風控線,李論不得不臨時又找了一些LP,組建專項基金追投。
但如今,再討論那場美團收購會議,李論已經不想再提。
當談到當初為什么會投出反對票,李論說:“為什么資本的不理性要讓那些擁有很好初心的創(chuàng)業(yè)者去承受呢?”
當時的摩拜,在很多人眼里已經走到瓶頸期,轉化利潤低引發(fā)質疑。但李論認為出現這樣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過度競爭導致的,而過度競爭的背后其實是部分資本的不理性推動的。
當被問及,收益如何時,李論回答,“最后算下來還是滿意的?!?/p>
確實,2018年美團以 27 億美元收購摩拜單車,為熊貓資本贏得了超過11倍的回報,這也是熊貓資本目前單筆回報最高的一筆。
2019年起,熊貓資本原來的 ” 四位合伙人 ” 體系,逐漸裂變成為兩個團隊:李論獨立一支,以大消費賽道為主;而梁維宏和李心毅聚焦技術、醫(yī)療和To B領域。作為原合伙人之一的毛圣博早已離開,加入了奇績創(chuàng)壇。
今后李論和熊貓資本將如何發(fā)展,運營商財經網將持續(x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