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星馳的60歲生日。
有人說,小時候看周星馳的電影,覺得是喜劇片,長大后再看,才發(fā)現(xiàn)是紀錄片。
喜劇的內(nèi)核是悲劇,正如“星爺”后來的人生,退居幕后,每次大家提到這個名字,總是跟孤獨、寂寞、心酸掛鉤。
但他帶給我們的快樂,一直深深留在一代人的心底。
“如果說中國有查理·卓別林的話,那就是周星馳?!?/p>
一路走來,周星馳從“星仔”到“星哥”,再到眾人心中的“星爺”,他用一部部“無厘頭”喜劇,為草根人物代言。
如今他已經(jīng)60歲了,但在不少人心里,他仍是那個無厘頭少年,懷揣夢想?yún)s很難成功。
幾乎所有的電影里,周星馳的角色都只是一個“l(fā)oser”,讓我們輕易窺見那種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后,留在身上的標記、氣味以及傷痕。
他不遺余力地將生活糅進電影,不管是鄰居中的“絕世高手”,還是低聲下氣的“店小二”;不管是自作聰明的“小混混”,還是亦正亦邪的“大英雄”,你總能從某個人的某個瞬間,看見自己的影子。
豆瓣上有人問:為什么越長大,看星爺?shù)碾娪霸诫y過?
或許就是因為,在這些嬉笑怒罵背后,隱藏著一個真實而又殘酷的現(xiàn)實世界。
我們跟著周星馳一起哭、一起笑,到頭來才發(fā)現(xiàn),自己才是他鏡頭下的主角,戲里戲外,是一樣的天地。
真正驅(qū)動成長的,是痛苦
50多年前的一個傍晚,香港九龍貧民窟的一間木板房里,傳來了一陣打罵聲。
這天,凌寶兒好不容易從娘家要來一根雞腿,精心烹飪,沒想到兒子剛咬了一口,就把整個雞腿扔在了地上。
她頓時暴跳如雷,狠狠打了兒子幾巴掌,撿起臟了的雞腿自己吃掉。
這個看似不懂事的孩子,就是周星馳。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很多年后,在鳳凰衛(wèi)視的訪談里,凌寶兒舊事重提,才知道兒子的一番好意。
因為窮,凌寶兒舍不得吃肉,只會偷偷撿孩子們剩下的、弄臟的吃。
為了讓媽媽多吃點,小小年紀的周星馳自導自演了這么一出戲。
周星馳的童年,籠罩在貧窮的巨大陰影之下。
他的爸媽是廣州來的逃港客,一家五口擠在巴掌大的“棺材房”里,像很多底層老百姓一樣,活成了香港這件華服褶皺里的虱子。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為了生計,周星馳很早就開始打工,尤其是父母離異后,他甚至不分晝夜地連軸轉(zhuǎn):在酒樓賣蝦餃、在尖沙咀賣報紙、和外婆擺地攤、替人跑腿、給人打雜……
糟糕的家境,讓周星馳不止一次提醒自己:別想了,你不會有未來。
然而,當他被媽媽第一次帶去電影院,當他第一次看見銀幕上的李小龍時,周星馳似乎看見了自己朦朦朧朧的未來——做一名電影明星。
圖片來源:電影《少林足球》
關于這個夢想,朋友笑他不自量力,母親勸他腳踏實地,女友希望他盡早放棄。
面對全世界的反對,周星馳迷茫、無助、孤獨,但“拍電影”的種子已在心里生根發(fā)芽,他只能逆流而上,走向命中注定的那條路。
周星馳窮困的成長經(jīng)歷限制了他,也成就了他。
沒有這段經(jīng)歷,他便少了對大眾生活的洞察;他似乎生來孤獨,可沒有感受過孤立無援,就無法破釜沉舟,逼自己向前。
恰如哲學家尼采所言:“一切決定性的東西,都從逆境中來?!?/p>
真正驅(qū)動我們成長的,是一次次挫折與磨礪;真正激發(fā)我們斗志的,是一次次打擊與失望。
都說人生實苦,殊不知苦也有苦的價值。
讀者,贊336
沒有誰的日子,不委屈
如今看來,周星馳當屬潮流的塑造者,中國電影史無法繞開的人物。
但在入行之初,他身上毫無“走紅”的跡象。
為了夢想,執(zhí)拗的周星馳連考了3年,才進入TVB藝員班。
他清晰地記得,當年為了不讓身高成為障礙,他花不少錢買了雙增高鞋,結(jié)果面試時考官只看了他一眼,就不屑地說“回家去吧”。
但周星馳沒有離開,他一邊展示才藝,一邊賠笑臉、說好話,總算求來入職的機會。
誰也沒有想到,在之后整整6年的時間里,周星馳只能靠卑微地獻殷勤、扮乖巧為自己討一兩個“跑龍?zhí)住钡男〗巧?/p>
《喜劇之王》里,有這樣經(jīng)典的一幕。
周星馳飾演的尹天仇,對女主柳飄飄說:“小姐,如果你非要叫我跑龍?zhí)椎?,可不可以不要加一個‘死’字在前面?”
賤賤的語氣、自嘲式的微笑,讓喜劇效果直接拉滿,但對周星馳而言,那是他苦澀往事的縮影。
圖片來源:電影《喜劇之王》
他的朋友宋子文曾說:“當時星仔混得很差,為多賺幾十塊錢任人差遣,他學著很油的樣子,跟人磨嘴皮子,有時候為了演死尸,都得浪費一升口水。”
有一次,他忍不住在導演面前表達對電影的理解,沒想到話音未落,就引來哄堂大笑。
周星馳不得不尷尬地沖“大哥”笑笑,以示歉意,然后開始拍馬屁,說好話。
卻不想這位“大哥”當眾說:“這人怎么跟狗一樣?”
這幾個字,仿佛一記猛拳,擊碎了周星馳的心,讓他久久不能釋懷。
很多年后,他將這句話寫進了電影《大話西游》中,成為了影片結(jié)束時,最為經(jīng)典的一句臺詞。
入行后的這幾年,可謂周星馳的“煉獄時刻”。
時常事與愿違,總是被人瞧不起,受盡委屈與欺辱。
他讓我想起了劉震云的一句話:“世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挑,就是日子不能挑。世上所有的事情都經(jīng)不起推敲,一推敲,每一件都藏著委屈。”
星爺如此,你我亦然。
在充滿辛酸與壓力的生活面前,誰不是一邊受盡委屈,又一邊咬牙前行。
圖片來源:電影《少林足球》
為了夢想,為了生存,為了爭口氣,我們總是逼自己說不喜歡的話,做不喜歡的事,因為我們心有不甘,不想放棄與世界的較量。
你真的很難讓所有人滿意
1988年,對周星馳來說太重要。
這一年,他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擺脫了事業(yè)上困頓的局面。
在《霹靂先鋒》嶄露頭角后,他先后參演了《蓋世豪俠》《龍在天涯》等電影,迅速打開了知名度。
甚至在1992年,他連續(xù)上映7部影片,一舉包攬了年度香港電影票房前五名。
而這一年,也被香港媒體稱為“周星馳年”。
《賭圣》《逃學威龍》《武狀元蘇乞兒》《唐伯虎點秋香》《大話西游》……一部部經(jīng)典影片先后問世,把周星馳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與周潤發(fā)、成龍并稱為“雙周一龍”,憑一己之力撐起了香港電影的半壁江山。
在VCD盛行的年代,幾乎每個人都看過周星馳的盜版光碟,難怪有人說:“我們都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
連《時代》周刊都說:“周星馳的喜劇,似乎能夠讓人暫時擺脫憂慮和痛苦?!?/p>
然而,作為“喜劇之星”,周星馳自己卻很難快樂。
因為伴隨走紅而來的,是演藝圈的紛爭與名利場的爭奪。
有人說他是“片場暴君”,待人苛刻,動輒罵人,是王晶口中“主宰一切”的人;
有人說他“人緣差”,不少合作過的導演、演員罵他耍大牌,脾氣暴;
還有人說他“自私自利”,指責他太愛錢,給錢時小氣,收錢時卻“獅子大開口”;
向華強妻子陳嵐炮轟過他,羅家英公開指責過他,就連黃金搭檔吳孟達都與他漸行漸遠。
而周星馳本性里的孤僻與沉默寡言,又讓他難以為自己辯解。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漸漸地,周星馳成了人們眼中的“怪咖”,一方面登峰造極,另一方面又是眾矢之的。
參加專訪時,提到自身問題,周星馳解釋說:“我是一個很認真的人,工作狂,認真起來就會讓人不高興。”
除此之外,再無多言,畢竟他明白,做得再好,也有人不滿意。
正如作家劉同所言: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性格能避免得罪人,說話直會得罪小人,說話委婉會得罪急脾氣的人,老好人會得罪有原則的人,圓滑的人會得罪聰明人。既然都會得罪人,那就做好你自己,做好了自己,就不怕得罪人,因為你可以承擔后果。”
懂你的人自然會理解你,不懂你的人說再多也沒有用,我們無需向別人證明自己,更不必討得所有人歡心。
孤獨,才是生命的底色
除了作品、人品,周星馳的感情生活,也一直讓人津津樂道。
可焦點并非“才子佳人,花好月圓”,而是一次次的錯過與遺憾。
初戀羅慧娟曾對他癡心一片,無奈周星馳無心結(jié)婚,結(jié)果分道揚鑣;
而后來與朱茵、莫文蔚的戀情,也都沒有撐過3年,便煙消云散。
問及緣由,她們的回答竟驚人地一致:“周星馳只愛電影和自己?!?/p>
歲月匆匆,周星馳活成了孤家寡人。
有人說,他的孤獨,從1962年一出生就開始了。
小時候,他總是一個人看向香港的車水馬龍,沒有玩伴,亦沒有朋友;長大后,現(xiàn)實赤裸而粗糲,他似一葉扁舟,顛簸于洶涌的生活中。
等到功成名就,撲面而來的名利與紛擾,又促使他總在躲避,總想著逃離人群。
周星馳很難被定義,他是天才、偶像,做過演員、導演,涉足過商業(yè)、政壇,但最終,他把自己塑造成了孤獨的“王者”。
很喜歡梁實秋的一句話:“人生,不過是一段來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p>
其實,我們和周星馳一樣,也曾凌云壯志,滿腔抱負;也曾吃過苦,受過累,遭遇不公與踩踏;也曾深夜痛哭,卻不得不繼續(xù)奔跑。
為什么周星馳是不少人心中“神”一樣的存在?
或許就是因為他讓我們這些普通人看到了“生活會變好”的一束光芒。
恰如《喜劇之王》里的那段經(jīng)典對話:
“看,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p>
“也不是,天亮后便會很美的。”
周星馳說:
“20年前,觀眾沒有和尹天仇一起看到‘天亮’,但20年后,大家可以看到了,天亮以后真的很美?!?/p>
我們在人生旅途上穿梭,不必害怕一時走進暗影,只要堅持走,也會和星爺一樣,看到自己生命的曙光。
最后,祝福周星馳:
星爺,要開開心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