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生財妙招”,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這個令人“一夜暴富”的神奇小玩意,就是比特幣。這個2008年11月1日由中本聰提出,在2009年1月3日的數(shù)字貨幣,起初寂寂無名,卻因為P2P網絡,而一躍成為當前最火爆的“熱錢”之一。
說到炒作比特幣,就必須提一個大名鼎鼎的中國人,他是李笑來。這個男人憑借比特幣問世之初購入的10萬枚比特幣,套現(xiàn)了135億的資金,實現(xiàn)了“無本萬利”的神話。然而,他卻稱比特幣為騙局,其中究竟有何蹊蹺?
什么是比特幣
貨幣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每天我們都在使用貨幣維持日常生活。小到打車去公司支付的費用,大到國債,貨幣的流通刻畫了社會運行的軌跡。
而在經濟學上,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用以作為商品交換的中介和衡量商品價值的工具,歷史悠久。最早的貨幣是海貝和石頭制作的,當人類開采金銀礦后又出現(xiàn)了金幣,中國歷史上還流通過青銅幣、鐵幣、紙幣等。
進入近代,大多數(shù)國家實行“硬幣+紙幣”的幣制,但黃金等貴金屬由于可以保值和投資,也被稱為“上幣”。21世紀,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和電子商務的發(fā)展,貨幣也被數(shù)字化,成為信用卡、個人賬戶里的一串數(shù)字。
既然有了貨幣,就會有交易和投資。所謂投資,也就是錢生錢的門道,伴隨著金融市場的建立和完善,各種理財產品也紛至沓來。傳統(tǒng)的理財產品包括銀行儲蓄、基金、債券和股票等,幾乎都依托于較大經濟體的信譽而存在。
然而,隨著數(shù)字金融的進一步發(fā)展,有人開始意識到:數(shù)據和算法也可以賺錢。改變今天金融體系結構的P2P一經問世,日裔美國人中本聰便開發(fā)出了一套特殊的算法,并以一種數(shù)字形式的貨幣存在,它就是比特幣。比特幣沒有實體,從本質上看它只是一串信息。
人們可以通過算法自行開采比特幣,也可以從其他人手里購買,但中本聰在開發(fā)比特幣之初,就設定了比特幣的發(fā)行數(shù)量,只有2100萬個。比特幣的價值并不依存于經濟體,而取決于虛擬貨幣市場的行情。
因此,比特幣是一種幾乎無人可以擔保的、風險極大的、完全自由的貨幣。但它卻可以行使貨幣的交換職能、流通職能和價值衡量職能,可以用來購買物品,也可以用來兌換現(xiàn)有的其他貨幣。
這一切都出自于中本聰?shù)木脑O計。對于無政府主義者和自由市場的擁躉中本聰來說,比特幣不僅僅是一套虛擬貨幣,還承載了他關于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自由市場”的理想。
他認為,比特幣因其價值完全取決于虛擬貨幣市場,因而可以不受到全球周期性金融危機的影響,也能逃過政府的宏觀調控。在世界性經濟危機陰霾重重的2008年和2009年,這無疑是一線希望。
瘋狂的炒幣人
不過,由于經濟危機使人們在經濟上變得謹慎,比特幣問世之初顯得有些無人問津。當時的大多數(shù)人無法理解比特幣的概念,甚至都不知道比特幣的存在,也就沒有人能夠開采它。
而能夠理解比特幣的人們,又因為不愿意投身于無保障的金融投資,而多半持幣觀望。比特幣因此也變得價格低廉,少數(shù)開采者自稱“礦工”,積攢了不少比特幣。
不過,比特幣終究熬過了這一段“黑暗時期”,隨著它日益為人知曉,其自由、靈活的特點就成為了它的固有優(yōu)勢。而由于比特幣的交易無需綁定現(xiàn)實生活中的身份信息,是純粹的線上交易,這種極佳的隱蔽性令比特幣成了一些正在非法謀取不義之財?shù)娜藗兊淖罴堰x擇。
他們就是傳說中“錢多得沒處使”的人,且他們的財富很多都來源可疑,無法走正常的線下現(xiàn)金交易,因為如此大額的現(xiàn)金交易會產生監(jiān)控記錄和銀行流水,長此以往容易東窗事發(fā)。
正是這些人的隱蔽使用,讓比特幣“一舉成名”。一時間,比特幣的玩家迅速增長,許多人指著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為他們轉移資產、洗錢,或者干脆一夜暴富。此后,比特幣的價格水漲船高。
對于金融市場來說,當大多數(shù)人都已經下場時,往往意味著市場已經飽和,此時貿然下水多半要血本無歸。然而,一切都阻擋不了瘋狂的炒幣玩家的腳步,盛極而衰最后跌停,讓玩家們都一無所有了。
然而,其中有一個人卻賺得盆滿缽滿。他,就是李笑來。
在風口割韭菜
李笑來在接觸比特幣之前,算得上是個普普通通的小屌絲。1994年大學畢業(yè)后,正值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風口。
為了積攢“第一桶金”,他先是為開發(fā)商搞招商引資,又轉行去做了服裝批發(fā),還到當時的沈陽博盛科技有限公司做了四年總經理,這是他30歲以前做過的時間最長的工作。
2001年,李笑來29歲了。漂泊多年的他決定穩(wěn)定下來,于是聽從了發(fā)小羅永浩的建議,去新東方做英語老師,在那里從一個寂寂無名的小講師,干到了“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之一”。這一年,他34歲。
李笑來的業(yè)余愛好是寫作,2008年,他終于有機會出版自己的作品,也就是紅極一時的《把時間當做朋友》。從此,他開始創(chuàng)業(yè),開了互聯(lián)網公司,又是不溫不火。
一直到2010年,李笑來才真正迎來事業(yè)上的轉機。這一年,他知道了比特幣的存在,出于對未來金融趨勢的準確預判,他瞅準時機低價購入了2000多枚比特幣。4年后,他不顧當時比特幣短暫的頹勢,又大肆入手了一批比特幣,手里持幣10萬。
事實證明,李笑來的判斷無比準確。2013年后,比特幣的價格水漲船高,越來越多跨國公司承認它作為一種貨幣,在2013年12月1日價格更是突破新高,漲到了1150美元一枚!
此時,大家才注意到李笑來的存在,隨著他用比特幣捐款給四川地震災區(qū)一事的逐漸發(fā)酵,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個其貌不揚的中年人,竟然是擁有上億美金的隱形富豪!
面對紛至沓來的贊美,李笑來并沒有被沖昏頭腦。多年的摸爬滾打讓他明白,最好的生財之道其實是利用人的夢想,讓人心甘情愿地給自己送錢。于是,在12月4日的清華大學演講上,他開始對著學生們大談“人生理想”,稱他只是將比特幣當成一種“社會實驗”的工具。
這次演講,樹立了他“理想主義”的人設,也將比特幣的市值拋入高潮。一時間,他不僅財富翻番,還變成了青年們的精神領袖。這時候,知識付費剛剛興起,眼光毒辣的李笑來準備再次將手里的粉絲變現(xiàn)。
2016年,李笑來入駐了“得到”app,開設“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專欄,一時間紅得發(fā)紫。很快,他的課程、講座、付費群開始在各大論壇、網絡社區(qū)遍地開花,蜂擁而至的韭菜讓他收割了一茬又一茬。
這時候,比特幣的市值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頂點,1枚比特幣已經可以兌換2萬美金。李笑來果斷出手,瞬間套現(xiàn)135億!
功成名就又志得意滿的李笑來,簡直是個人精。他似乎已經料到自己的財富會引來其他人的嫉妒和敵意,開始華麗轉身,宣傳起了“比特幣騙局”論。然而,大多數(shù)人并沒反應過來,在接下來的暴跌中虧得傾家蕩產。
面對瘋狂的比特幣市場,國家終于下手整頓,比特幣的泡沫徹底破裂。李笑來也順勢銷聲匿跡,成為了一個看似“人畜無害”的知識付費博主。不得不說他這前前后后的變臉,堪比川劇,真是又精明又精彩,可惜作為韭菜的普通人,只有一聲嘆息。
投資素來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逃不過的話題,依靠投資生財有道本無可厚非,但我們也要謹記“投資有風險,下場需謹慎”,別被利益蒙蔽了雙眼,沖昏了頭腦,最終賠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