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lián)網寒冬貌似真的來了。
最近各城市都冒出“裁員”新聞,可以標志互聯(lián)網從增量時代,真正進入到存量時代。
有句話說得好:“增量時代是跑馬圈地,存量時代是你死我活?!?/p>
一方面來自國際上的壓力,大量企業(yè)從美股退市,中概股無法吸引外部投資,導致海外資金紛紛撤離。另一方面是用戶增長的看困境,無論是活躍用戶,還是GMV,增速越來越低。
對于電商行業(yè),甚至雙11都無法再拿出來溜溜。
所以,為了保證在寒冬中存活下去,我結合朋友的建議和整理了網上的一些說法,給大家分享。
什么人會被裁掉?
一是不聽話的員工。
對于老板來說,在整個大風向下,裁員已經是定局,且有指標。
所以對他而言,將不屬于自己陣營,或是天天與自己不對付的員工借東風裁掉,則有利無害。
二是工資高有能力的大牛。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工資高、有能力的大牛要裁掉?這不是企業(yè)頂梁柱么。
其實不然,一個大牛,有過貢獻,也有能力去找個更好的工作,必須得裁一到兩個。
這樣才能帶頭裁員,讓別人看,這么牛的人我都裁掉,你走也是正常的。
細品回味,站在管理者視角你也一樣會這么做。
三是績效低的人。
績效低的人毋庸置疑,這是可量化的硬性指標。
但同時需要考慮這個人過去有沒有貢獻,不能完全因為他績效低,給他裁掉。
可能是因為其他因素,導致他今年的業(yè)務做得不好。
四是業(yè)務邊緣的人。
業(yè)務邊緣其實也得分情況,很多創(chuàng)新項目都屬于邊緣業(yè)務,但不代表它沒價值。
而且,這個人如果也有能力,但項目因為監(jiān)管、政策等因素失敗,也不能完全責怪于他。
有能力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還能繼續(xù)用。
至于哪些人可以留下來呢?
第一點,絕對忠誠,擁護領導。
第二點,甘于奉獻,服從管理。
第三點,能力卓越,勇于創(chuàng)新。
尤其是第三點,能力再強也必須在領導管理下,做出業(yè)績。
很多人可能看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穩(wěn)定”,只有滿足前兩類的人,才能保持一個組織的穩(wěn)定性,公司管理者才能“可控”。
一個被老板視為心腹的業(yè)務大牛,在一場會議中被罵得狗血淋頭。
原因是這樣的。
業(yè)務大牛說要重構系統(tǒng),但會導致項目延期一個月左右交付,這樣可以保證后面的項目都更穩(wěn)定。
老板聽到后,直接發(fā)飆,說:“公司資金鏈這么緊張,就靠項目交付回款。你說要重構,之前兩個月你怎么不說,現(xiàn)在才說。你作為技術負責人,風險不提前處理,反過來出事說風涼話,何等居心?!?/p>
從那以后,老板將業(yè)務大牛邊緣化,最后大牛默然離職。
所以業(yè)務能力強的人,往往在這個時候,要么自己主動走掉,要么被裁掉。
其實都很正常,一方面是組織需要,另一方面他也得考慮自己的未來。
對于我們大眾而言,做好前兩步就已經可以了,組織不會虧待你。
對于我們而言該怎么辦?
一、堅持提升自我的能力
工作是最好、最快提升能力的方式。
套用毛主席的《實踐論》,“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東西才能更深刻感覺它?!?/p>
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產生認知。并從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找到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然后將抽象出來的理論,作用在指導革命實踐,從而達到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目的。
能力的提升,本質上需要大量的社會實踐,而工作剛好能幫助你做這樣的實踐。
比如:你是電商小二,只有通過大量與商家溝通,理解他們的訴求,用更快、更高效的方式解決他們的本質問題,自己才會對商家管理有深刻認知。
工作中不少人會犯教條主義、機會主義、盲動主義,要么一成不變按照上級指示做事,要么碰到難事就不敢深入下去,要么過于樂觀直接投入導致失敗。
實際上只有參與到你從事的工作中,不只是內部協(xié)調,而是真正在客戶的環(huán)境下做事,才有保持腦子里有更多內容。
二、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業(yè)
身邊的不少同事,在自己工作外多多少少會有些副業(yè)搞搞。
有的人炒股票,雖然虧的也不少,但是前期賺了幾十萬。有的人做自媒體,全網10萬粉絲,月收入就能到3萬以上,甚至比主業(yè)還高。有的人做家里生意,宣傳賣特產,通過微信一點點積累客源,3年攢了1000多個忠實客戶,每個月都有2萬多的收入提成。有的人靠畫畫,平時接單畫墻繪,或是商場活動,每月也有上萬的收入。
他們都會利用自己可調配的資源和技術,實現(xiàn)額外收入。
做這些也是基于興趣出發(fā),少說也做了3年以上。
所以成功的事業(yè),都是靠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三、保持充足的現(xiàn)金流
市面上很多大佬都在說“經濟下行期,要降低消費?!?/p>
身邊一些買房子的同學,經過這次裁員,在經濟上都有了不小的壓力。
尤其是一位剛買房、剛結婚的同學,和我說“被裁員后,自己的現(xiàn)金流就夠撐半年。尤其是現(xiàn)在找工作也挺難找,自己的焦慮也沒法和家里人說。”
不只是個人,企業(yè)也沒錢。
原來國內企業(yè)可以通過融資搞錢,現(xiàn)在外資都看不上你,國內防疫又很嚴,企業(yè)越來越難盈利,錢也是越來越難搞。
所以要盡可能保持現(xiàn)金充裕,減少投資和負債。一些不必要的物品就不買了,非常剛需的也得考慮后再買。
千萬不要高位接盤,成為別人手里的韭菜。
最后
時代賦予你的紅利,不要當成必然。
在寒冬期,能茍住就行。
只有提升能力,保持競爭力,才不至于被拋棄。
人的本性是要好一起好,要S一起S。
多數(shù)人的心理是寧可與公司共存亡,也不希望自己被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