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華為軟件精英挑戰(zhàn)賽—“普朗克計劃”總決賽及頒獎典禮日前在華為總部舉行。由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副教授梁正平指導,碩士研究生李燊鈿、彭坤、陳曉瑜組成的“我們啥也不會隊”榮獲全球總決賽冠軍,并獲獎金20萬元,為深圳大學在校學生在學科類比賽中獲得的最高獎金記錄。
深大學子問鼎第八屆華為軟件精英挑戰(zhàn)賽全球總決賽。
兩個月打敗全球826所高校3290支隊伍奪魁
作為業(yè)內首屈一指的軟件編程競賽平臺,華為軟件精英挑戰(zhàn)賽是華為公司面向全球在校大學生舉辦的大型軟件編程競賽,覆蓋了國內外超過1000所高校,吸引了超10萬大學生參與,其中超2000名軟件精英通過大賽加入華為。
此次賽題以視頻直播服務中流量調度問題為基礎,在滿足客戶穩(wěn)定、流暢的體驗要求的同時,通過方案設計實現對流量的合理調度,最小化網絡使用成本。選手們在軟件設計與編程上不斷創(chuàng)新,直面挑戰(zhàn),將理論知識與企業(yè)實際業(yè)務場景相結合,探索技術高峰。
本屆大賽吸引了全球來自826所高校的21813位學子參賽,高校遍布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芬蘭、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3291支參賽隊伍歷時兩個多月的激烈角逐,經過八大賽區(qū)區(qū)域初賽、復賽等層層選拔,其中48支隊伍成功晉級總決賽,最終9支隊伍成功突圍,分獲一、二、三等獎和最優(yōu)美代碼獎。
“我們啥也不會隊”在激烈競爭中打敗眾多強勁對手奪魁,組隊的三位碩士研究生李燊鈿、彭坤、陳曉瑜均來自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計算智能及應用實驗室。該實驗室研究的方向,與華為軟件精英挑戰(zhàn)賽的賽題密切相關。于是,依托自身前期知識積累,加上導師與師兄的鼓勵,三位“新手”首次登上比賽舞臺,勇于與各大隊伍進行實力對決。
深大學子問鼎第八屆華為軟件精英挑戰(zhàn)賽全球總決賽
作為冠軍隊伍的指導教師、實驗室負責人,梁正平介紹,計算智能及應用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動態(tài)、大規(guī)模、多目標優(yōu)化、數據驅動優(yōu)化和多任務優(yōu)化。實驗室不斷深耕智能優(yōu)化領域的國際前沿,并探索各類智能優(yōu)化算法在各行各業(yè)的廣泛應用。已在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等國際頂尖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多篇,并多次在IEE,CEC國際會議上獲得多任務優(yōu)化和數據驅動優(yōu)化等track的算法競賽第一名。
“我們實驗室朝氣蓬勃,奮發(fā)向上,一直積極將研究成果書寫在祖國的大地。我們實驗室畢業(yè)的學生也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可,畢業(yè)生主要去向都是騰訊、百度、字節(jié)跳動、華為、中興等頂級企業(yè)?!绷赫秸f。
以“反差”隊名自勉低調謙虛
堅持是獲勝法寶
來自深大重點院系和實驗室、有著全球大賽冠軍的身份和實力,隊伍名字卻叫“我們啥也不會”,這種“反差萌”讓人印象深刻。
對于為何會給隊伍取這樣一個好玩的名字,陳曉瑜說,大部分隊伍的名字都很有趣,比如亞軍隊伍“周五快樂隊”和獲得最優(yōu)美代碼獎的“路路的小跟班隊”,“我們團隊三個人想要提醒自己始終保持低調謙虛的態(tài)度,但又同時希望不失個性,于是就有了現在的隊名。”
在比賽初期,“我們啥也不會隊”由于應賽經驗不足一直無法進入比賽狀態(tài),后來隊長李燊鈿大膽假設以服務器為主來解決問題,將解決方案在團隊討論中一步步進行完善,并取得了階段勝利,使隊伍排名從上百名躍升到25名左右。
但隨著比賽進入中期,賽題難度加大,比賽代碼的提交次數有限,團隊也面臨著巨大壓力。
“在排名不理想時,我們也會失落,但從來沒有一個人說放棄。”彭坤說。實驗室里,去食堂的路上,食堂里,回宿舍的路上,測核酸的隊伍,都有他們激烈討論的身影。
“從初賽階段開始,我們三個人可以說是形影不離,除了睡覺以外的時間都在一起討論方案和編寫代碼?!标悤澡ふf,“每前進一點點,三個人都會非常開心,覺得努力是值得的。”
進入總決賽后,隊伍方案一開始多次出現了問題,浪費了許多時間和代碼上傳次數,在實時更新排名的無形壓力下,大家在總結前期階段的比賽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思維碰撞,并不斷優(yōu)化方案,最終獲得華為軟件精英挑戰(zhàn)賽全球總決賽冠軍。
賽后,隊長李燊鈿說,他們通過比賽總結下來最寶貴的經驗就是“堅持”二字,在排名不錯時不沾沾自喜,在排名落后時也沒有自卑放棄?!皬娭凶杂袕娭惺?,我們也有過迷茫,但我們敢打敢拼,迎難而上,堅持到底,我們視賽場為戰(zhàn)場,廢寢忘食,分工協作,不斷優(yōu)化代碼,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記者】孫穎
【通訊員】 王若琳 周亞奇 陳宇麗
【作者】 孫穎
【來源】 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