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丨毛主席和李敏在中南海合影
前言
毛主席在逝世后,有好幾年的時間,沒有任何人提起過毛主席的遺產(chǎn)問題。
直到198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派人前去尋找李敏了解她的生活情況和要求時,才提及了這個問題……
毛主席的工資
在大多數(shù)人的認知當中,毛主席作為國家領袖,生活條件會很優(yōu)越?
其實,毛主席跟普通人沒有區(qū)別,一樣需要靠工資來打理生活,甚至有時生活還會過得拮據(jù)。
吳連登作為毛主席的“大管家”,曾在晚年時回憶道:“在毛主席的工資管理上,我是壓力最大的。因為當時所有的生活開銷、油鹽醬醋、生活日用、水電費等都是從主席工資中扣除的。主席一個月的工資為404.8,江青的工資為243元,但他們兩位是AA制……”
圖丨毛主席和吳連登合影
從吳連登的回憶中,我們可以得知,盡管毛主席是國家主席,但也不是吃住穿行都是免費的,還是需要花錢的。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實行的是供給制和工資制并存。
供給制是我國建立初期對部分工作人員實行的免費供給生活必需品的一種分配制度。供給范圍包括:個人的衣食住行、學習等必需用品和一些零用津貼。
不過隨著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外加上在實行供給制中暴露的弊端,為此工資體系便需要進行改革。
1955年,國家公務人員結束供給制和工資制并存的雙軌制,開始實行等級工資制。
這次以周總理為首的領導小組開始編制工資方案,實行“四定”,即:定職、定級、定銜、定薪。
按照當時擬定的工資方案,行政級從1級到24級。例如:一級是軍委主席毛澤東(大元帥)600;二級是副主席、總理,550元;三級是元帥,500元等。
圖丨毛主席和周總理握手
當時毛主席在看到這份報告后,便直接說道:“這樣制定工資,在我看來是不妥當?shù)摹_@樣不利于團結,要將貧富差距給縮小嘛!”
對于大元帥軍銜,毛主席更是不認可,在某次會議上便說道:
你們讓我當大元帥,這是將我放在火爐子上烤?。∫患壐刹烤臀乙粋€,你們都是二級、三級,那我毛澤東也太不夠意思了。為此我決定將一級讓給馬克思、溫格斯,把二級讓給列寧、斯大林,我和你們一樣都領取三級工資。
最后,還是周總理想出一個辦法:原來劃分的行政級別未變,只是工資稍微有所變動。
即:一級工資為594,二至五級依次為536、478、425、387元。
其實說實話,毛主席對于這套工資體系還是不太滿意,因為大家工資差距還是有點大。比如說:因為地區(qū)類別的不同,同級別的干部,可能在工資方面就相差10~40元。
圖丨毛主席和百姓親切交談
不過毛主席也比較無奈,因為大家都是剛開始接觸,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1956年在全國工資改革后,有些干部便在工資改革時鬧級別、鬧待遇。毛主席在得知后便提出嚴厲的批評:有些同志,在革命勝利后,以前那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不見了,現(xiàn)如今開始比名利、比工資、講究排場等。
很多人都忘記了我們的初心,我們共產(chǎn)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那些意志衰退的人,需要好好反思下,不然會很危險……。
不過毛主席對于工資體系這件事,一直都沒有忘記。在第八屆二中全會上,毛主席便對現(xiàn)有的工資體系提出批評:現(xiàn)在我們的高級干部所拿到的錢和百姓的生活水平相比,懸殊實在是太大了,我建議可以考慮減少一些薪資。
根據(jù)毛主席的講話,國務院便迅速制定了降薪方案:行政一級降為504元;二級降為454元;三級降為405元。
當然降薪歸降薪,但我們國家也是很有人情味的。對于那些在革命年代有貢獻的人士,也給予了特殊的優(yōu)待,即:低職、低銜、高行政等級。
圖丨毛主席探望宋慶齡
例如:山東大學前校長成仿吾,他的行政等級被評為五級,相當于上將或者是正省級。對于統(tǒng)戰(zhàn)對象擔任重要職務的非黨人士,國家也給予他們照顧,最著名的便是宋慶齡女士,他的行政等級為一級,跟毛主席一樣。
對于工資體系的建立,毛主席心中一直都有一個標尺:要不斷縮小高低之間的差距!
縱觀毛主席所采取的政策,全都是向這個目標在接近。盡管當時大家的工資都不高,但大家都衷心地擁戴共產(chǎn)黨,因為大家都知道有人在為他們謀福利,未來是可期待的。
196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決定:為進一步縮小高低之間工資的差距,為此便再一次進行降薪。
在經(jīng)過多次降薪調整后,毛主席和周總理等人的工資便一直穩(wěn)定在404.8元,直到逝世。
在當時那個年代,城市居民平均每個月生活費也就七八元,三四十的月工資就能夠養(yǎng)活一家五口人。
如果這樣來看的話,領袖們的工資也不算低。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他們的生活并不寬裕。
圖丨左起 江青 李訥 毛主席 毛岸英 劉思齊
根據(jù)當時1968年1月,毛主席的一份家庭生活收支賬目:
月房租費用125.02元;12月、1月黨費40元;日常消費品92.96元;液化氣9.6;伙食費659.13元。
從這份賬單上,我們能夠看出來毛主席加上江青的工資,也相當于“月光族”。幸好當時毛主席除去工資之外,還有自己的稿費可以應急。
在眾多領導人當中,如果毛主席家庭的生活尚且如此,其他領導人家的生活也相差不大。根據(jù)國務院原副總理之子紀坡民的回憶:“在中央領導人當中,朱老總和彭老總生活最‘窮’,因為需要照顧的子女人數(shù)眾多。葉帥這是喜歡讀書,大部分錢都用來購買書籍?!?/strong>
圖丨周總理和陳毅合影
至于說周總理的話,則堅持凡個人事務他都要自己付費。在物質享受方面,周總理從來都不在乎,像他外出工作時日較多,他工作在哪里,就在那里簡單地就餐。
周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也曾勸導過總理,希望他能吃得好些。但每次周總理都會說到:‘能吃飽就行了,國家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能省就省點。’
毛主席的大管家
毛主席在生活中,同樣是非常的節(jié)儉。根據(jù)毛主席身邊人的回憶,早在革命時期,主席就非常地節(jié)儉。
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就經(jīng)常穿著帶補丁的衣服去做報告,革命取得勝利后,他依舊沒有改變自己的樸實之風。
1949年11月,北京的天氣開始變冷。某天夜里,毛主席在工作之后,便準備到院子里散步。結果還沒有走幾步,一股寒風襲來,冷得他直打寒顫。
圖丨毛主席和工作人員合影
毛主席的警衛(wèi)李家驥便說道:“主席,外邊實在是太冷了,回去再加一件棉褲吧。”毛主席聽后,便點點頭。
李家驥在將毛主席的棉褲給找出來后,發(fā)現(xiàn)這件棉褲上面早已打滿了補丁。出于對主席的關心,為此李家驥便說道:“主席,這件棉褲已經(jīng)不暖了,我替您去領一件吧。”
主席聽后搖搖頭說道:“不用了,反正棉褲是在里面穿的,外邊還要套褲子,沒什么大不了的。”
就這樣打滿補丁的棉褲,又被毛主席給留下來了。再后來,隨著毛主席身體發(fā)胖,有許多衣服便顯得太小了。
為此主席便將自己不穿的衣服,留給了岸英穿。所以在毛岸英身上也總是補丁疊補丁,沒有光鮮亮麗的時候。直到逝世,毛主席的兩件睡衣,一件上面有67個補丁,另一件上有59個補丁。
正是因為毛主席節(jié)儉的性格,為此在挑選管家的時候,便選中勤儉踏實的吳連登。請他到家中來做管家,負責每天的生活事宜,并將自己的收入全都交給吳連登來管理。
圖丨吳連登和周福明(左一 吳連登)
吳連登從1964年到1976年主席逝世,一直都在管理主席的這個家。對于他而言,主席的家說好管理也挺好管理的,主席對于你是非常的信任,很少會過問你是如何花的
在毛主席的日常生活中,有幾項大的開支。吃飯,100元左右,這其中便包括了他請客,如民主人士。
在毛主席的朋友當中,民主人士朋友特別多,黃培炎、章士釗等這樣的請客都是主席自己掏錢。
另外一個開支,便是抽煙,每個月差不多需要將近100元,還有幾十元的茶葉。那時候李敏、李訥都在上學,她們上學的費用都從這邊出。
原本每個孩子一個月需要15元,但隨著物價的增長,提高到了30元。江青那邊還有一個姐姐叫李云霞,也是30元,從主席這邊支,她有時會幫主席縫縫補補。
吳連登管理主席家12年,在這12年中,主席光是買書就花了8000元。這也就使得吳連登手中的錢一直都比較緊張。
圖丨毛主席宴請賓客
但是不管怎么說,吳連登的首要任務便是保證毛主席的身體健康,管理好他的飲食。
毛主席是從來都不吃補品的,不吃山珍海味,就是一日三餐。其實,從毛主席的飲食就可以看出來,他是人民的領袖。
作為國家領袖,毛主席是有小灶的,但他從不允許自己的子女去吃。為此,他便解釋道:“小灶是人民給我安排的,你們都無權享用?!?/strong>
主席的女兒或者是姐姐,都是跟工作人員一樣前往大食堂打飯。
不少人都認為身為主席的兒女,就能夠享清福,其實這是錯誤的看法。對此,吳連登回憶道:“主席的兒女不是那么好做的,主席嚴格要求他們。每周禮拜六一家人團聚,主席便會要求他們,將自己讀了什么書講出來,或者在灶會上聽到什么都要講給主席聽?!?/strong>
圖丨毛主席和李敏翻看相冊
在毛主席的教導下,不管是李敏還是李訥,都有一顆平常心。不會說,自己是主席的女兒,就要求什么,從來都沒有過。
主席家中一般吃飯大多時候為四菜一湯,一個葷菜,一個魚,一個半葷半素,一個全素。
不過在吃飯的時候,需要你叫一下毛主席,不然他肯定會忘記吃飯。
吳連登在毛主席身邊工作數(shù)年,一直都認為主席身上有兩難:吃飯難、睡覺難。
主席每天都需要閱讀不少文件,在吃飯的時候,你去叫主席,他反而會讓你稍等他一下。
然而這一等就沒準了,飯菜肯定會涼掉。而且你也不能頻繁地叫主席,很容易打擾他的思路。沒有辦法,吳連登便專門訂做了瓷器,盤子上碗上加個蓋,既保溫又衛(wèi)生。后來有人傳言主席有專用的瓷器,其實根本不像他們想的那樣。
主席在餐桌上最喜歡吃的便是魚頭,另外喜歡吃魚雜、雞雜。如果中南海打了大魚,吳連登就會將魚頭弄下來,然后將魚身子賣給食堂,一分錢都不能浪費。
圖丨毛主席外出視察工作
有時,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都會向主席建議道:“主席,加點菜吧,不花錢?!?/p>
毛主席則搖搖頭說道:“中國不缺我毛澤東吃的,但如果我拿了國家的不花錢,那么其他的干部也可以這么做,可那最終受苦的還是老百姓?!?/strong>
在毛主席的生活中,他沒有一杯茶是不付錢的,吃的用的,都是照價付款。
毛主席的想法很簡單:他想要以身作則,自上而下形成廉潔的作風。
對于自己,毛主席同樣是嚴格要求自己,能節(jié)省的地方,絕對不浪費。對此,吳連登回憶道:“主席吃飯的時候,倘若飯粒掉在桌子上,他就揀起來放在嘴里,這是我親眼看到的?!?/p>
對于子女,主席同樣是要求嚴格。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主席都要求他們好好學習,做好人,做好事。
在中南海工作的人員,對于毛主席家孩子的印象都是非常地好,不霸道。
圖丨李敏和李訥合影
主席曾對他們說過:“在我身邊工作的都是我的同事,是你們的叔叔阿姨?!蹦呐吕钤G等人成年后,在見到吳連登后還會繼續(xù)叫他叔叔。
吳連登有時便會說道:“你快別叫我了,我比你還小的呢?!薄澳遣恍校鞘俏野至⑾碌囊?guī)矩”李訥回應道。
每當吳連登談到主席家的孩子時,這位老人便會很激動:“她們身上能夠看到毛主席的影子啊……”
女兒對父親的回憶
如果說李敏和李訥有什么地方像毛主席,除去長相,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信念。
毛主席從小便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為防止她們有“特權”思想,為此主席便決定讓她們在讀書時,不準說出自己父母的名字。在學校注冊表上,她們的家長姓名一欄填的都是保健醫(yī)生王鶴濱的名字。
在學校里面,李訥也是像普通孩子一樣住校,六七個人睡在一間屋,上下鋪。
李訥每次星期六會回家一次,但都是走著回來,主席特意強調不允許用小車接送。
某次衛(wèi)士長瞞著主席,用小車接了李訥一次,結果被毛主席發(fā)現(xiàn)。
對于這種私下接送行為,毛主席提出嚴厲的批評,衛(wèi)士長解釋道:“天太黑,我擔心她走夜路不安全?!?/p>
圖丨毛主席和李訥
毛主席則說道:“別人家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別人的孩子可以獨自回家,我的孩子為什么不行?誰叫她是毛澤東的孩子呢?”
衛(wèi)士長說道:“別人家的孩子,國民黨特務可不會感興趣的?!睂τ谛l(wèi)士長的敵情觀念,毛主席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但不同用小車接送孩子。
毛主席解釋道:“說實話,我很擔心我們的干部子弟,他們沒有生活和社會經(jīng)驗,可是卻架子很大,有很大的優(yōu)越感。要教育他們,不能依靠父母,必須靠自己?!?/p>
晚年李訥曾這樣回憶:“父親的教育,使得我明白兩點!第一要樂觀,要有克服悲觀情緒的能力;第二要不怕吃苦,要有獨立生存的能力?!?/strong>
對于自己的子女,毛主席從來也沒強求他們成為什么家,只需要成為一名自食其力的普通勞動者就可以。
謝靜宜在毛主席身邊工作17年,曾回憶道:“李訥當時在江西,毛主席曾讓我給李訥帶了一封親筆信。主席先讓我看了信,我深為信的內容所感動,其中使我最難忘的是:李訥兒,爸爸老了,你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啊!”
圖丨左一 李敏
對于父親,李敏也曾這樣回憶過:“父親每次跟我談話,都會告誡我,因為我是毛澤東的女兒,為此更要低調做人?!?/p>
在毛主席逝世后,李敏和李訥等子女,全部都是自食其力,跟普通人的生活也沒有區(qū)別。
198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派人找到李敏,了解她的生活情況并且提到了毛主席遺產(chǎn)的問題。對于父親的遺產(chǎn),李敏是這樣回答的:
“我沒有什么奢求,如果可能,我只想要爸爸原來要給我的一份?!?/p>
根據(jù)李敏的回憶:當時中辦工作人員給她送來人民幣八千元,還有一臺20寸彩電,一臺電冰箱。
1981年,同樣毛岸青也得到同樣的一份。
其實,說到毛主席的家產(chǎn),主要是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工資;二是稿費。其中主要是稿費,五十年代達到一百萬元。主席將這筆稿費全都交到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代為保管。
圖丨毛主席寫作
盡管毛主席看起來錢不少,但是需要花錢的地方也不少。主要有五部分:
(1)買書、印書:毛主席非常愛讀書,特別是線裝書。
(2)調查研究:主席經(jīng)常組織自己身邊的人下基層搞社會調查研究或請在外地的老人回京匯報,只想了解到最真實的情況。
(3)資助親友:主席湖南老家的親戚不時來訪,在北京的花銷都是從主席稿費中扣除。
(4)資助外地朋友:主席對于早年支持和幫助過他的人,始終念念不忘,每逢過節(jié)都會送點財物,作為禮物。
(5)幫助警衛(wèi)戰(zhàn)士學習文化:比如在1954年,主席將李銀橋叫到身邊,提議辦中南海機關業(yè)余學校,以提高大家的文化水平。
因此,在毛主席逝世后,他的稿費已經(jīng)所剩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