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新詞在IT圈子里頗為火爆——金融科技( FinTech,F(xiàn)inance Technology )。金融科技其實早就有,而且在交易領域向來是新科技的試驗場,因為它離錢最近。
我們今天所謂的很多機器學習的方法,信號處理的方法(股價波動也是一種信號),早在30多年前在金融領域就有廣泛的應用了。今天之所以提出金融科技這個概念,是因為兩件事,第一是虛擬貨幣的出現(xiàn),第二是人工智能的熱炒。
今天和明天,我就分兩次聊聊這兩方面的話題,今天先說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有兩種,一種是過去以騰訊 Q 幣為代表的游戲幣,在互聯(lián)網上享受相應服務——除了游戲中的道具,還有音樂下載和各種會員特權。
游戲幣是否是一種貨幣一直有爭議。為了不刺激監(jiān)管部門,游戲公司(和社交網絡公司)一直只把它定位成一種記賬方式和支付手段,而且不遺余力地打擊在淘寶等交易平臺上的游戲幣買賣。但是,如果考慮到貨幣的功能,其實它也不過是交易的一種結算方式,將游戲幣歸類到貨幣中并不算錯。
游戲幣由于可以無限制地發(fā)放,如果它發(fā)多了就會面臨貶值的壓力,因此沒有人會想囤積它。而騰訊等公司則需要不斷地推出新的服務,讓用戶將手頭上的游戲幣消耗掉,才能維持其幣值的穩(wěn)定。
我們知道,除了金銀等硬通貨,貨幣總是需要有國家或者銀行以信譽擔保的,游戲幣這類貨幣其實是以騰訊等公司的信譽擔保的??偟膩碇v,騰訊還是一個負責的公司,沒有大量銷售 Q 幣后卷款走人,它也一直維持著 Q 幣對人民幣的幣值,大約在 0.8 0.9 之間。
然而,很多曇花一現(xiàn)的游戲公司所發(fā)行的游戲幣其實最后都成了沒有用的符號。當然用戶在上面充值不多,因此損失不大,也沒人在意。
第二種虛擬貨幣就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基于區(qū)塊鏈的、去中心化的虛擬貨幣。關于區(qū)塊鏈是什么,我在《智能時代》一書中和第 226 封來信中都介紹過,這里就不再贅述了。(關于區(qū)塊鏈,《前哨》的王煜全老師在他的專欄里也有介紹,如果你感興趣,可以點擊來信末尾的鏈接查看)總的來講這類貨幣有三個特點:
1. 沒有發(fā)行所在地的國家或者銀行擔保。
2. 它們具有完整的、加密可靠的(至少目前來看都還可靠)算法,保障了它的發(fā)行、交易(支付或者買賣)和存儲是可靠安全的。
3. 由于沒有人為它背書,因此它為了維持幣值,發(fā)行量有限(或者增長極慢)。也正是因為這一條原因,一些虛擬貨幣的價格被炒得高高的。
接下來你就會有一個問題,它們是否真的有價值,如果有,應該是多少?在講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它的發(fā)行和交易機制。我們不妨就以歷史最長,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幣為例說明。
1. 比特幣是什么東西呢?它實際上是帶有一個特定隨機數(shù)字的區(qū)塊鏈。這個隨機數(shù)字(密鑰)就是它的特征,由于大家看不見這個隨機數(shù),因此它也被稱為“私鑰”。
2. 如果你得到了這個比特幣,“挖礦”也好(關于“挖礦”,等會兒再講),別人給你的也好,你就拿到了一個相應的你自己看得見的密鑰,也稱為“公開密鑰”,你就獲得了這個比特幣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3. 如果你將它給了別人,你的公開密鑰就作廢了,比特幣的這一套算法就會產生一個新的公開密鑰給對方。這樣比特幣就完成了擁有者的轉變。當然,比特幣的協(xié)議需要通知所有人這個幣的主人變了(即舊的公鑰作廢,新的公鑰生效)。
接下來這里面有兩個問題,首先是誰來記錄比特幣所有權的賬本呢?又是誰來判斷某個人手上拿著的比特幣的公鑰和某個實際存在的比特幣的私鑰完全匹配呢?答案是互聯(lián)網上運行比特幣協(xié)議的全部計算機。
第二個問題,這些計算機由誰提供呢?答案是任何在互聯(lián)網上愿意將自己的計算機貢獻出來的人。當然這些人也不是白白做貢獻,當他們的計算機為比特幣的交易提供一些計算之后,他們就被獎勵一個比特幣。
因此,將自己的聯(lián)網計算機提供給比特幣系統(tǒng)運行后,得到比特幣的過程,就被稱為“挖礦”。
比特幣的產生和交易方法有下面三個特點:
1. 它是去中心化的,因為所有存儲比特幣信息和運行計算的計算機都是互聯(lián)網上的參與者提供的。這樣就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完全控制它,也就可以通過比特幣實現(xiàn)各種貨幣的自由兌換。更重要的是,比特幣的交易只認證密碼不認證個人身份,因此它的交易可以不被監(jiān)管控制。
2. 由于比特幣不是任何國家以信用,或者銀行以硬通貨為抵押發(fā)行的,因此它的價值是沒有保障的,如果不限制發(fā)行量,那么它很快會變成廢物。因此,比特幣限制發(fā)行量,每 4 年減半,這樣總數(shù)就是有限的。
但是有一利就有一弊,這樣就帶來了另一個問題,早期挖礦的人(提供計算機的人)就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很多比特幣,后面再來的人就會事倍功半了。因此,今天大部分比特幣都掌握在極少數(shù)人手里,這使得它幾乎不可能成為一種通用的貨幣(關于這一點要講清楚需要很長的篇幅,這里就略過了,你不妨先接受這個結論)。
3. 這種沒有國家信譽和硬通貨做背書的虛擬貨幣要想有價值,關鍵就是要有用途,否則就一錢不值。比特幣今天主要的用途不是作為支付,而是洗錢和在不能夠自由兌換貨幣的國家?guī)椭鷥稉Q貨幣。所有流通的比特幣的價值,就取決于這兩個市場的規(guī)模。
和比特幣類似的所有虛擬貨幣,都有這三個特點。今天,在比特幣之后體量最大的是以太幣,它的用途是幫助其他的虛擬貨幣平臺發(fā)行貨幣,因為那些虛擬貨幣在融資時采用了以太幣的協(xié)議,要用它來結算。
想通過虛擬貨幣掙錢有兩種方法,一種被動的方法和一種主動的。被動的方法就是炒作,但是由于這些虛擬貨幣的價格浮動極大,每天可以超過 10%,因此這是非常危險的游戲。第二種方法就是干脆自己找個理由發(fā)行虛擬貨幣。打個比方就是,前者是參與賭局,后者是開賭館。
當然,開賭館也很不容易,因為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應用,所發(fā)行的虛擬貨幣就是龐氏騙局。
今天全世界基于算法的各種虛擬貨幣的總價值有多大呢?已經高達 800 億美元了,這是美國過去 20 年每年風險投資總額的兩倍。其中比特幣占了一大半(大約 450 億美元左右),接下來以太幣占了剩下來的一大半(大約 200 億美元左右)。
這兩種貨幣之所以值錢,是因為用途比較清楚,不過接下來大部分虛擬貨幣的用途就不那么清晰了。此外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大部分比特幣掌握在幾個人手里(尤其是那個無人知道身份的中本聰手里),并不流通,全世界實際投入的資本并沒有那么多。
對于各種基于區(qū)塊鏈算法的虛擬貨幣,雖然它們的前景今天依然不是很明朗,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它們的幣值是上升還是下降,取決于它們背后的應用是否被看好,是否在不斷地發(fā)展。對于那些沒有真實用途的虛擬貨幣,炒作是沒有意義的。
很多人在想,幾年前我錯過了比特幣,去年錯過了以太幣,那么今年趕快投資一個什么“超便宜”的新貨幣吧,但是從來不去分析那種貨幣背后是否有什么用途。這種想法不僅和賭博無異,而且贏錢的概率比買彩票還小。
由于區(qū)塊鏈和虛擬貨幣是一個被炒作得非常熱門的概念,很多人就用這個概念去騙錢。今天很多虛擬貨幣甚至不是建立在區(qū)塊鏈的基礎上的,而只是打著這個幌子,自己發(fā)行的“假幣”。
這些幣都是簡單的龐氏騙局,在中國一些政府網站上,有這些假幣的清單,你真要投資時,不妨先仔細了解一下它們的背景。
虛擬貨幣的價值,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實則實之,虛則虛之,它的實際價值取決于背后的實際應用。如果沒有背后的“實”,也就只剩下“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