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7日,臺灣著名體育主持人傅達仁遠赴瑞士接受安樂死。
在遠赴瑞士的前一天,傅達仁在社交平臺特意上傳了長達124秒的獨白,以此跟長久以來關(guān)心他的親朋好友和粉絲們表示感謝和最后的道別。
傅達仁喝下安樂死的藥后同家人唱歌
影片中他語氣平和,言語間不失往日的幽默風趣,其感人肺腑的發(fā)言更是引起了大范圍的關(guān)注。
死亡是人生大事,對于這位頭發(fā)花白的老人,不少觀眾在感動的同時心里也充滿了心疼。
傅達仁在影片中表示:“我按照上帝的指示,明天我要走到他的腳下跟著他走,我要蒙主恩召,安息主懷”。
直面死亡,需要巨大的勇氣
其實早在2016年,罹患胰腺癌的傅達仁就曾上書蔡英文,表示要求實施“安樂死”,但是未被接受。
傅達仁
初次被查出膽管阻塞時,傅達仁已是83歲的高齡,醫(yī)生的建議是盡快手術(shù),將膽囊直接進行切除。
但是,早年間因為病痛,傅達仁已經(jīng)進行過胃部切除手術(shù),幾乎切除了一半的胃,多年來消化系統(tǒng)的情況一直困擾著他。
如今因為膽管阻塞又做了支架手術(shù),對于年過八十的傅達仁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就像他曾經(jīng)表明的態(tài)度,我想要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而不是被癌癥奪去生命。
2019年2月24日,傅達仁的家人將其安樂死全過程的視頻公之于眾,視頻一經(jīng)發(fā)布便在網(wǎng)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傅達仁穿著自己喜歡的衣服,收拾干凈整潔,在兒子和妻子等人的陪同下來到“尊嚴屋”。
視頻中傅達仁手中端著一小杯藥水,傅達仁看著手里的杯子端詳了一會兒,仔細聽著醫(yī)生的叮囑。
就是這一杯小小的藥水即將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不知此刻的傅達仁心里在想些什么。
傅達仁喝下安樂死藥水
只是,坐在旁邊的兒子盯著這杯即將結(jié)束自己父親生命的藥水,表情看起來較為痛苦,臉色都漲得通紅,想必內(nèi)心更是萬分煎熬。
醫(yī)生問傅達仁:“你準備好了嗎?”
傅達仁表示準備好了,并詢問:“要一口吞下嗎?兩口可以嗎?”
醫(yī)生:“可以的,兩口、三口都可以 但你可能快一點吞下去”
“所以要越快越好嗎?”
“是的 因為非常的苦?!?/p>
而后,傅達仁再次詢問了是否一定要一口喝下,最終選擇分為五口喝完這杯沉重的藥水。
視頻中,這一小段對話非常的平靜,但人們從其中卻可以讀出許多文字之外的深意。
這是一次終結(jié)自己生命的選擇,被醫(yī)生告知“越快越好”,于是主動選擇以安樂死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而且傅達仁在做這個決定之前肯定是深思熟慮的。
但是此時此刻,想必傅達仁的內(nèi)心也或多或少有些猶豫吧。再看醫(yī)生給出的原因——“苦”,很樸實也很無奈,在生命的最后所能嘗到的滋味竟然還是“苦”。
傅達仁
佛教苦諦,眾生皆苦,不論是天道眾生還是人道生靈,又或是在地獄受難的人們,六道之中,無一幸免。
這其中,自然包括目送至親離去的人們。
視頻中,在傅達仁喝完藥水的瞬間,傅達仁如釋重負,一旁的兒子卻難掩情緒,眼泛淚光,抱著自己的父親說道:“爸,我們愛你”。
與一開始就滿臉通紅的兒子不同,傅達仁的妻子從始至終都很從容,面帶微笑,舉止優(yōu)雅在丈夫喝下藥后,立馬看了看時間,還說了一句:“好棒,正好12點58”。
最后傅達仁在兒子的懷中安詳睡去,結(jié)束了長達85年的人間旅程。
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時間回到1933年,1933年的中國正在遭受著一場前所未有的磨難。
這一年,傅達仁出生在山東濟南,其父傅忠貴是一名中國國民革命軍軍人,參加了抗日戰(zhàn)爭,隸屬于山東魯北游擊軍。
年輕時傅達仁
在傅達仁5歲那年,他的父親為國捐軀,犧牲在了山東省惠民縣的黃河邊上,年幼的傅達仁不得不與母親開啟了相依為命的日子。
然而造化弄人,一年之后,傅達仁的母親沒有抗住生活的壓力,由于過度的勞累,也早早地離開了他。
小小年紀的傅達仁開始顛沛流離的流浪生涯,靠著鄰居的接濟,吃著百家飯長大,直到進入宋美齡在南京成立的“遺族學?!辈虐捕ㄏ聛怼?/p>
后來,15歲的傅達仁跟隨軍隊撤回了臺灣,從小便歷經(jīng)艱辛的傅達仁擁有遠超同齡人的堅韌品質(zhì)。
傅達仁
傅達仁不僅在學習上比其他人更為努力,更是在中學時就積極參加籃球比賽。
憑借吃苦耐勞的堅持,傅達仁成功入選校籃球隊并且在25歲那年被選為籃球國手,與體育的不解之緣便是從此刻開始。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在27歲那年,一次意外的受傷使得傅達仁不得不告別他的籃球生涯,這對當時的傅達仁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打擊。
但是從小便嘗盡苦楚的傅達仁并沒有因此一蹶不振,憑借自己多年來積累下的知識和經(jīng)驗以及對籃球依舊充滿熱愛的心,毅然決然的投向了籃球解說的工作中。
傅達仁
這一次傅達仁得到了老天對眷顧,作為一名籃球解說員,傅達仁憑借過硬的實力獲得了籃球界的廣泛認可,此次轉(zhuǎn)行也變成了傅達仁人生的一次重要的轉(zhuǎn)機。
進入臺視工作后,傅達仁以體育和籃球?qū)m椚瞬艦榕_視進行比賽播報和講解。
憑借幽默風趣的解說風格,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喜愛,并且憑借一己之力將許多籃球術(shù)語發(fā)揚光大。
自此傅達仁的事業(yè)可謂是風生水起,1990年,擔任北京亞運賽事解說主持工作。
傅達仁采訪姚明
1991年除夕夜,傅達仁攜妻子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表演串場節(jié)目“山東大實話”。
除了事業(yè)有成,傅達仁傳奇的情感經(jīng)歷更為人津津樂道。傅達仁曾在自傳《達仁傳奇》中表示,他此生有過2.5次婚姻,這2.5次婚姻牽扯了3個女人。
25歲那年,剛剛一名籃球運動員的傅達仁在學校友誼賽的場邊,遇到當時就讀新聞系的饒梨珍。
他在自己的自傳中寫道:“當時有好幾個木蘭隊員來打招呼,我只記住饒小姐的電話?!?/p>
傅達仁參加春晚
不久后,二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并且育有一個女兒,但是婚后一家三口的生活卻略顯拮據(jù)。
當時的饒梨珍在療養(yǎng)院做護理工作,孩子出生后夫妻二人都忙于工作無暇照顧,又無奈于經(jīng)濟苦難,二人最終聘請了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保姆。
也是由于保姆的失誤,年幼的女兒不慎掉入化糞池中,所幸并無大礙,但是卻令夫妻二人大吵一架,后來傅達仁在自傳中寫到此事,感嘆:“無錢夫妻百事哀”。
加上傅達仁意外受傷不得不被迫放棄籃球運動生涯,這導致他有很長一段時間脾氣暴躁,嚴重影響了夫妻二人的感情生活。
在女兒4歲時,饒梨珍申請到敘利亞醫(yī)療團隊擔任護士,這一去就是三年。
雖然饒梨珍每月都會給家里寄500美金當作生活費,但是夫妻二人常年異地而居,感情上難免會有影響。
就在父女二人苦等三年認為要一家團聚之時,饒梨珍從敘利亞飛往美國,開始了另一段護士生涯,饒梨珍定居美國后二人更是聚少離多。
傅達仁在自傳中回憶起此事表現(xiàn)出來極大的痛苦:“真是晴天霹靂,粉碎的我的身心,于是我變了,開始交一大堆女朋友?!倍说幕橐鲆沧叩搅吮M頭。
傅達仁和第一任妻子饒梨珍離婚后,認識了第二任妻子鄭正玨。鄭正玨溫柔優(yōu)雅,貌美如花,很快二人便墜入愛河。
只是,此時的鄭正玨已為人妻,并且與其丈夫雷學明育有一女。
雷學明是一名海軍軍官,在發(fā)現(xiàn)妻子鄭正玨有出軌的跡象后,三人相約在一家咖啡館談判。
傅達仁在自傳中回憶當時:“身上帶著一瓶120粒裝的安眠藥,兩人的結(jié)論是隨時準備殉情?!?/p>
咖啡館內(nèi),雷學明難掩奪妻之恨,甚至拿槍威脅傅達仁要求其離開自己的妻子。為了保命,傅達仁只得離開臺灣,遠赴馬來西亞擔任教練。
本來以為與鄭正玨要緣斷于此,在傅達仁離開后,鄭正玨與雷學明的婚姻也沒有得到改善,二人的感情逐漸破裂,最終選擇了離婚。
得知鄭正玨離婚的消息,傅達仁與鄭正玨迅速聯(lián)系起來,加上二人又是同行,同為主持人,話題投機,感情自然日益深厚。
由于二人都是曾經(jīng)歷過一次婚姻的人,對婚禮儀式什么的都不怎么看重了,最終選擇了低調(diào)結(jié)婚。
傅達仁與鄭正玨
婚后二人的感情生活也是逐漸升溫,儼然是一對模范夫妻,鄭正玨與傅達仁度過了四十余年的時光,鄭正玨更是陪傅達仁走完了全部的生命進程。
傅達仁曾這樣評價鄭正玨:“她鼓勵我的事業(yè),照顧我的生活,所犯錯誤,她概括承受,如宰相肚里能撐船,她的腹中,則可容下航空母艦。”
傅達仁口中的“所犯錯誤”便是這剩下的0.5年的婚姻了。
傅達仁在五十歲后,事業(yè)迎來了高峰,尤其是登上春晚的舞臺后,知名度大大提高,粉絲的數(shù)目也是與日俱增。
就是這個時候51歲的傅達仁認識了17歲的陳小姐。
傅達仁和陳小姐
陳小姐是傅達仁的粉絲,二人在某次活動中初次見面,面對這位活潑靈動的年輕女孩,傅達仁一見鐘情,不顧?quán)嵳k的反對,火速展開了追求。
傅達仁曾表示,自己接觸過不少年輕漂亮的女孩子,但是令他心靈悸動的,只有陳小姐一人。
面對偶像的追求,陳小姐很快就淪陷,做起了傅達仁的情人,并且很快生下了一個男孩,取名傅俊豪。
傅達仁父子
鄭正玨和傅達仁結(jié)婚多年,卻一直沒有生育,起初得知陳小姐的事情時,鄭正玨很受打擊。
但是在那個年代的臺灣,這樣的事情可以說是比比皆是,鄭正玨最終決定做一個開明大度的妻子,親自接陳小姐回家并親手撫養(yǎng)傅俊豪長大成人。
傅達仁稱陳小姐為“半個夫人”,一家相處倒也和睦融洽。
晚年的生死搏斗
人到晚年,身體各項機能已是大不如前了,這個時候最害怕的就是生病了。
傅達仁一家
傅達仁晚年最大的不幸應當是從確診膽管阻塞開始的,在醫(yī)生的建議下,傅達仁進行了切除膽囊的手術(shù),此次手術(shù)非常的順利,不久之后傅達仁便出院回家了。
原本以為可以就此安度晚年,但是,令傅達仁沒有想到的是,疾病帶來的痛苦才剛剛開始。
不久之后,傅達仁去醫(yī)院復查,復查的結(jié)果顯示他的病又復發(fā)了,不僅是復發(fā)而且病情急劇惡化,直接發(fā)展成為了胰臟癌晚期。
癌癥的確診,就像是死神下的通牒,比死亡更令人心生恐懼的是等待死亡的過程,傅達仁就這么站在通向死亡的大門前,看著那扇門離自己越來越近。
傅達仁吃的藥
起初,傅達仁還是積極地配合治療,但我們也都清楚,癌癥的治療是漫長而痛苦的。
治療期間需要用一種止痛貼片,但不幸的是博達仁剛還對這種止痛貼片嚴重過敏,這使得他的治療過程更加痛苦不堪。
在治療期間,傅達仁常常處于頭暈惡心的狀態(tài),甚至在打點滴的時候還會出現(xiàn)抽搐。
一番折騰下來,傅達仁已經(jīng)憔悴不堪,他向家人表示希望能夠通過安樂死結(jié)束痛苦。
家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反對的,百般勸說,建議他撰寫回憶錄,建議他開辦畫展,他的兒子更是為了激起博達仁求生的欲望,在治療期間舉辦了自己的婚禮。
得知這個好消息的博達仁狀態(tài)確實改善不少,打著止痛針,拄著拐杖參加了兒子的婚禮。
只是,癌癥已經(jīng)將傅達仁的身體吞噬殆盡了,他的身體脆弱的甚至經(jīng)不起一次化療,看著傅達仁日漸憔悴的面容,家人們最終答應了他安樂死的請求。
2016年,傅達仁上書請求臺灣當局將安樂死合法化,未被接受,輾轉(zhuǎn)努力,兩次飛往瑞士,最終,在2018年執(zhí)行了安樂死。
離開之前,傅達仁曾抱怨道,臺灣省安樂死的不合法,使他不得不客死他鄉(xiāng)。
其妻子更是在安樂善終促進會成立大會上將視頻公開,表示丈夫走得很平安,很喜樂。
就像傅達仁所說:“這種痛苦你們外人不知道,真的,我說也說不完……誰想死??!”在親人朋友的簇擁下走向死亡,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如果不是活著的痛苦無法忍受,有誰會走向死亡的懷抱呢?
此事一出,網(wǎng)上抨擊之聲不在少數(shù),說來說去,無非是個“好死不如賴活著”。
我們理應尊重一位老人的選擇。至于傅達仁曾提到的安樂死合法化,考慮到潛在犯罪的隱患,我國對于安樂死不合法的規(guī)定自然有其合理性。
在中國,有關(guān)死亡的話題長久以來都是比較避諱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看待死亡的心態(tài)越來越趨于平靜。
李白曾感嘆“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但當人們面對化作塵埃的最終歸宿時,“悲”一定是唯一的情緒和態(tài)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