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挺難過的,急需一些正能量,買了劉同的新書《想為你的深夜放一束煙火》,在看到“我們嘗試著在別人嘴里了解自己”這句話時挺有感觸的,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長大后總有人提到一個詞——“和自己和解”,或者抖音上的人生導師們反復提醒你,要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優(yōu)勢,去做自己擅長的事。
小時候并不懂這些事,我就是我,有什么好了解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往無前成為自立標榜的行徑。
可能長大意味著隨之而來會想太多,現(xiàn)在自己羨慕著小時候的自己特立獨行。而長大帶給我的缺失過分在乎別人眼中的自己這個負擔。
在意說過的話傷到別人,同時慶幸微信出了撤回功能,滿足小心翼翼的自己;
自卑寒門背景出身會被喜歡的人嫌棄;
擔心不合群的行為導致孤立了自己;
如果說成長有何代價,我會脫口而出“丟失了自己”。
越長大越不懂自己,似乎了解自己都是從別人口中評價得出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例如別人說我好相處,我明白自己是個爛好人;或者別人說我能力很強,我自以為真的,卻在面試和現(xiàn)實談吐間處處揭露孤陋寡聞。
別人一句口吐蓮花的吹捧,當你認真時就輸了。
就如回歸老套的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在哪,又該去何處?我終于體會到為何會有如此一個深奧問題出現(xiàn)。也許正是越來越不了解自己了吧。
想太多不過徒增煩惱,可能問題本身并不需要有答案,又或者答案總會出現(xiàn)的,沒必要在不合適的時間想得不到答案的問題。
你呢,了解自己嗎,是否從別人口中了解自己?
文末至此
晚安,親愛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