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恰恰相反!
應該是沒有城市人民的付出,就沒有農民和農民工今天的生活!如果沒有城市人民消費,農民的糧食能賣給誰?還不爛在倉庫里嗎?
沒有城市人民的投資、建設與發(fā)展,農民工到哪里打工掙錢?
因此,是城里人給了農民打工掙錢的機會,城里人就是農民,農民工的衣食父母!
我們不奢求農民感恩,只希望他們懂得一個道理,“顧客就是上帝”!
這個所謂大媽是睜著眼說瞎話,根本不值一駁。一、在沒有農民工以前很多年,城市就出現(xiàn)了,城里人生活得很好。二、現(xiàn)在的城里人是靠自己辛勤勞動得來的收入生活,不是靠農民工生活;農民工只能顧自己生活,顧不了城里人生活。這個大媽缺知識、沒有文化,不了解城市情況,所以說出這樣無知的話。
就是大爹大媽得承認的事實,沒有農民種糧種菜,城市里的人依靠外賣沒風險能長期生存嗎?從古至今農民是社會的底層,生活各方壓力大,靠種莊稼交易,換回金錢生活用費,各方開支。來年還要備耕繼續(xù)播種,年景好爛不一,收入多少不論,莊稼總得種收,年景好是盆缽滿,年景差平支無落?,F(xiàn)在物價漲,有些地方荒廢,多數(shù)人得種。中國農業(yè)大國,人口世界五分之一,進城打工的不少,當農民的照樣得有,民以食為天。
到追溯原始人類時期,沒有城市,地球上的人類都是游牧,狩獵,捕魚,吃野果或草籽(或自然生長的糧食)。
從餓不死的角度說,農民可以不與城里人有任何來往交際。而城里人就不行,一日不吃糧,兩眼綠汪汪。即使你吃副食品,那所有副食品的原材料也都是來自農村。
說句抬杠的話,農村人只種糧能活著,其它什么都不需要,過原始人生活。
農村人可以脫離城市,但城市人絕對需要農村。
而城里人就不行,生產再多的產品,再精致,雕出花來,都不能添到肚子里。還得回過頭來用產品交換糧食。
把話題拉回到今天,農民,城里人,誰也別說感謝誰,都是等價交換,各取所需。
城市為農民提供了打工的機會,而農民工也間接或直接地輔助和成就了城市的發(fā)展。
都是社會的一份子。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感覺到,農民都進城打工了,有些人在工地,有些人在工廠,還有些人從事其它的行業(yè),有的稍微體面點,有的只能做保安、環(huán)衛(wèi)工。為城市的建設和發(fā)展做出了多方面的貢獻。這是不可否認的,但農民工只是社會的一個群體,城里人也是在努力地工作著。有教師,有公安,有老板,也有大量的普通工人,進了工廠,進了工地。
由此看,工作本無高低貴賤之分,每一分工作都需要人來干,只是大家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和條件,來選擇適合的工作,社會的工作崗位也在選擇合適的人,都在努力地推動的社會的發(fā)展,其實這也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所以不用評判誰保障了誰,社會是一個大家庭,誰也離不開誰。簡單地問一下,農村的孩子能在農村上大學嗎?當然不能,那么到了城里就得有人教吧。再就是,現(xiàn)在的社會分工非常的精細,更是誰也離不開誰。
唯有相互尊重。
改革開放后城市建沒給了農民賺錢的機會,可一些人不但不感恩還貪天之功拒為己有,把自己形容成救世主,這樣的人太無知太可恥。
不可否認農民工對城市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都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城里人輕視農村人由來己久,才有城市和農村之爭。
“沒有農民工就沒城里人的生活”。這句話看各人去怎么理解了:
(一),農民工是那個年代才出現(xiàn)的?看看中國歷史,在沒有農民工的幾千年里,城市各項功能沒運轉嗎?城里人沒過日子嗎?
(二),目前,大家公認的是大量農村人進城買房買車,長期在城里工作、讀書及生活。雖然戶口屬農村的,但實質是溶入了城市,與城鎮(zhèn)人口一樣生活著的。
問題來了,如果不扯橫筋,按現(xiàn)有比例,城市中的農村人比純‘城里人多得多,農民工干活(建房、保安、家政、快遞、環(huán)衛(wèi)等)并非全是為了城里人,更主要是在為已在城里生活的農村人服務。
。。。。。。
總之,本人覺得“沒有農民工就沒城里人的生活”這句話,說得太絕對了。你可以強調農民工的重要性,但不能說沒有農民工,城里人就難以生活了,這樣來全盤否定城里人的生存能力,是非常錯誤的。
應該這樣看待兩者之間的關系,農民是樹根,城里人是樹葉,是扎在土里的樹根源源不斷的向樹葉提供營養(yǎng)確保枝葉茂盛生機盎然,一但樹根停止供養(yǎng)首先失去生機的是樹葉,開始枯萎凋謝失去生命活力。也就是說是樹根在養(yǎng)活樹葉。這就是兩者依存關系。
真正的貢獻最大的,是我們的中國共產黨,工人,農民,一切勞動者從來都不缺,領導者也從來都存在,但是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才真正的在轉眼間,改變了國家的模樣,帶領我們走向了繁榮富強,感恩我們黨的正確領導才是正道!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