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總是會遇到一些人,
建議你這樣或那樣,
要求你這樣或是那樣。
遇到這類人時,
看起來非常熱情,
想回絕,
卻變得十分的困難。
長此以往,
這種互動關(guān)系就會變成一種無聲的沉默和認(rèn)可。
假如有一天,
你要固執(zhí)己見,
與對方發(fā)生爭執(zhí),
又會如何呢?
十有八九你會被對方責(zé)怪,
因為你打破或者違背了你們之間原本的默契。
也許你自己還會莫名感到愧疚,
因為自己打破了這些所謂的“不應(yīng)該”。
你甚至?xí)栕约海?/p>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愧疚感,
難道按照自己的想法不行嗎,
難道非要按照對方的建議或要求去行事嗎?
如果你還是一個有主見的人,
自己都會感覺不可思議。
為什么會這樣呢?
這正是源于雙方過度的情感要求。
你想通過本身的順從,
來獲得對方的贊許與肯定,
甚至是取悅對方,
而長久的取悅似乎有了慣性一樣,
一旦你突然拒絕了對方,
對方肯定感到不爽,不高興,
甚至是覺得自己翅膀硬了,
瞧不起他了,
如果不聽他的,
就非常對不起他了。
這樣的愧疚無形中好像一把枷鎖,
鎖捆了你自己,
還會讓你感到無比的憂懼。
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
有權(quán)決定屬于自己的生活,
什么事情該做,
什么事情不該做,
自己心里肯定會有一桿衡量是非標(biāo)準(zhǔn)的秤。
沒有人愿意生活在別人的羽翼下,
喪失了自己的主見和主張。
也許會有人罵,
好心當(dāng)成驢肝肺。
但是你應(yīng)該持有一個基本的做人原則,
做自己,做一個有主見的人。
如果別人過多地加入,
只會影響到我們自己的意志,
讓我們變成了生活的傀儡。
要知道,
自己的事情還需要自己來作主,
因為事情是我們自己的,
沒有人比自己更懂更了解自己。
有時候是會聽取別人的意見,
但最終的決定權(quán)應(yīng)該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
自己的問題應(yīng)該讓我們自己去分析和思考,
思考成熟之后再由此去判斷取舍!
做好自己,
不要讓別人控制我們,
因為我們才是自己生活的最終掌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