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國媒體Clutchpoints,統(tǒng)計出了目前還沒有得到合同的部分自由球員。
上賽季,他為爵士征戰(zhàn)65場比賽,可以得到8.2分,7.6籃板,1.6封蓋,投籃命中率65%,進攻效率119.2,高居聯(lián)盟第二位。
需要注意的是,這份數(shù)據(jù),是他在場均只有18分鐘出場時間下完成的,效率非??鋸?。
兩年前,懷特賽德還是開拓者隊的首發(fā)中鋒,年薪高達2710萬美元。
兩年后的今天,無傷無病,他卻連底薪都拿不到,在自由市場上無人問津。
目前,三十支球隊,沒有任何一支球隊表達出過想簽下他的想法。
此前有傳言稱,籃網(wǎng)和懷特賽德之間進入過短暫的接觸。
然而隨著杜蘭特主動申請交易,他最終被排除在引援名單之外。
短時間內(nèi)能打出極高效率,懷特賽德為何會得不到新合同呢?
只能說咎由自取,年輕的時候出工不出力,等到人們對他形成刻板印象后,想改都改不掉。
懷特賽德的問題是,在熱火后期,以及在開拓者那一年,表現(xiàn)實在太“混”。
這個“混”的標簽,一直纏繞他到今天都沒被摘掉。
哪怕他上賽季在爵士打出了第二春,人們還是會用出工不出力的眼光看待他,自然就沒人簽了。
除了刻板印象以外,懷特賽德之所以無人問津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投籃不行。
身高2米13,臂展2米31的他,在崇尚身體對抗的年代,可以輕松得到打球機會。
但他幾乎沒有投籃能力的缺點,在這個小球時代完全不吃香。
懷特賽德常規(guī)賽可以得到8.2分,季后賽卻暴跌至只能得到1.8分。
面對他的擋拆,對手只需要包夾其隊友,迫使其隊友傳不出球,即能迅速形成五打四的局面。
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在競技體育的簽約過程中,能力的重要性要遠大于名氣。
當(dāng)然,近兩年的洛杉磯湖人隊,可能是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