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演變過程順序是怎么樣呢?都知道我們是文明古國,漢字是我們的文明基石,自然也會有它的一個演變過程和寫法都在發(fā)生不斷的變化。
中國漢字經(jīng)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商) → 金文(周) → 小篆(秦) → 隸書(漢) → 楷書(魏晉) → 行書。
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為 “漢字七體”。
擴展資料:
漢字演化各階段的特點:
1、甲骨文:商朝時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2、金文:是商周時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鐘鼎文;金文有粗而寬的筆畫,點畫圓渾,金文比甲骨文更規(guī)范。
3、大篆:西周晚期,金文形體趨向線條化,筆畫比較整齊、勻稱。
4、小篆:李斯按照秦國的文字標(biāo)準(zhǔn),對漢字進行整理簡化,在全國推行,這種新字體叫小篆。
5、隸書:篆書筆畫圓轉(zhuǎn),符號性顯然大加強。
小篆文字規(guī)范了,但書寫不方便,民間流行一種更簡單的字體,叫隸書。
6、楷書:漢朝后期,隸書又演變?yōu)榭瑫?/p>
字形結(jié)沒有什么變化,書寫更為簡便。
7、草書:草書特征是筆畫連帶、結(jié)體簡約、字形奔放。
8、行書:行書是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體,比楷書簡便,且比草書易辨認(r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