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多少車企使用三缸機
每每談到“三缸車”總會有人說「如果不好為什么還有很多車企選擇」,咱們不討論該機型的優(yōu)劣,就談談有多少品牌使用三缸機吧。
自主品牌里目前似乎只有吉利用三缸機,理想汽車使用的東安1.2T三缸機是增程器,不是用于驅動車輛行駛的發(fā)動機,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剩下的大通之類的品牌主攻商用車型,乘用車銷量很差就不討論了。那么使用三缸機的車企主要還是合資汽車,這就不足為奇了,不過即便是在合資陣營中的三缸車仍舊是不多的。
德系包括:
- 寶馬
- MINI
BBA VW目前只有寶馬汽車用這種發(fā)動機,大眾奧迪均未使用,奔馳1.3T被誤認為是三缸機但本質是直列四缸發(fā)動機。至于MINI早已被寶馬收購,所以現(xiàn)在算是個德系品牌,那么是不是能因為寶馬用三缸機就說德系車都是工業(yè)垃圾呢?顯然這是不對的。當然這幾個品牌的車的品質確實很一般。
美系包括:
美系汽車包括福特、菲克Jeep、雪佛蘭、別克、凱迪拉克、林肯等,這些都是以合資模式引進的品牌;三缸車的占比比德系車高了一些,不過比例也沒有達到“很多車企使用”的程度吧。而且這些使用三缸機的品牌或具體車輛的銷量都很低,別克英朗也是在換回四缸機之后才出現(xiàn)銷量的增長。
日系包括:
- 豐田
- 本田
- 日產(chǎn)
不足為奇,日系汽車本就是定位低端的車系,合資日系車只是價格高而不是品質高,所以用低標準的發(fā)動機也是很正常的;但日系汽車里也還有馬自達、三菱、五十鈴等合資品牌,占比不算太高。
剩下的韓系車和法系車沒有什么好討論,韓系車的整體定位和日系車相當,現(xiàn)在變得更低了一些;不過現(xiàn)代起亞倒是沒有三缸車,已經(jīng)即將淪落到邊緣的現(xiàn)代起亞似乎不敢于再挑戰(zhàn)市場的底線了。
法系汽車里的雷諾已經(jīng)退場出局,剩下的只有PSA標致雪鐵龍,這家車企其實只能在歐洲市場混跡,在退出北美市場之后、下一個可能就是退出中國汽車市場;因其銷量已經(jīng)非常之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優(yōu)秀的發(fā)動機,同時還使用了問題較多的三缸機。在敗局已定的時候用三缸機還是四缸機也就無所謂了,最后無非是多撈一點是一點。
還認為三缸車很多嗎?
其實使用三缸機的車輛一直都很少,只有在微型車暢銷的階段中算是主流;比如鈴木奧拓、奇瑞QQ、比亞迪F0等車熱銷的階段中,大街上總能看到三缸車,可是技術在進步、時代在發(fā)展,經(jīng)濟也在快速的增長。那么三缸車就必然要被淘汰,原因在于三缸機的怠速共振問題突出,而且沒有任何技術可以完美的解決;曾經(jīng)使用三缸機只是為了拉低汽車的消費門檻,減少一組氣缸可同步減少的零部件是很多的。
比如點火線圈、火花塞、進排氣門、噴油嘴、活塞、連桿等等,到汽配市場湊齊這一組零部件就知道多貴了;其次三缸機當然會是動力很一般的小排量發(fā)動機,動力弱則匹配的變速器的最大扭矩容量標準也會更低,至此兩大總成的標準都隨之下降了,這要比縮減很多配置都來得更劃算——重點在于通過發(fā)動機來降低成本,保留有些新車萌新都認識的配置,車輛的吸引力就不會減弱。
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是合資汽車更多使用三缸機呢?原因有兩點。
1.合資汽車的品牌迷惑性
合資汽車主要是以合資模式制造的外國品牌汽車,有些消費者對于“外國品牌”是沒有抵抗力的,在其骨子里就認為外國制造代表了先進和高級;所以在選擇商品的時候就不會對商品的真實品質過多的關注,只要品牌對了可能就都對了,那么即便用三缸機也不會被輕易的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問題后可能也會認為汽車就該是這個樣子,畢竟外國車都是這樣了。
2.合資汽車最后的掙扎
合資模式有嚴重的弊端,以2~3家企業(yè)合理運營一個品牌,參與的每個企業(yè)都想要獲得豐厚的利潤;那么汽車的利潤空間就要加大,同步壓縮的是車輛的制造成本的投入,所以才不得不減配,不得不使用這種制造成本很低的三缸發(fā)動機或NA機型。反之使用與同級國產(chǎn)汽車相同標準的發(fā)動機或變速器,利潤空間就會大幅壓縮,合資企業(yè)能接受嗎?所以才會出現(xiàn)合資汽車更多使用三缸機的現(xiàn)象,這也算是最后的掙扎了。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發(fā)布,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贊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