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以來,作為中國公民的我們對于個人信息的“忍讓”一再的妥協(xié),到頭來就連下載一個APP客戶端都要獲取我們的個人信息,更可笑的是,在我們下APP客戶端時獲取的還不僅有我們手機的設(shè)備碼,甚至于就連通訊錄、相機相冊、短信彩信、設(shè)備位置等強制獲取,甚至于就連我們手機的SD儲存的修改刪除權(quán)限他們都要獲取,而他們強制用戶授權(quán)這些權(quán)限之后,他們就可以肆意的隨時查閱用戶手機的各種個人隱私信息,更可怕的是,這些APP客戶端在運營的同時還在不斷的更新獲取的個人隱私信息,這一點真的太可怕了。
從客觀的角度來講,有些APP客戶端獲取相機相冊的權(quán)限我們還可以理解,但是有些APP客戶端就連攝像頭都使用不上,更涉及不到通訊錄以及短信彩信,他們?yōu)槭裁催€非要強制要求下載用戶授權(quán)呢?
河南的孫小姐私信我們稱,在近些年以來,她不斷地接到各種各樣的營銷電話,有代理記賬的、也有貸款他推銷的、更有各種資質(zhì)代辦的,甚至還有自稱我在網(wǎng)貸平臺貸款逾期的,更可笑的是,在我接到的電話中,甚至還有一些電話我剛接通對方掛斷的,我實在想不通既然我接通了對方為什么掛斷,他給我這個電話的意圖又是什么呢?
其他的我們不說,但僅天天給我打電話的這些人,我可以肯定他們是在我沒有授權(quán)的情況下非法收集的我的個人隱私信息,而他們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收集的這一點我們就搞不明白了,也有朋友說,他們的個人信息是通過“暗網(wǎng)”向一些APP客戶端購買的,他們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取到一些精準客戶。
一個曾從事催收行業(yè)的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其實他們利用虛擬撥號撥打的這些電話一般來源于三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通過低價格向P2P平臺購買信息,第二個場景就是通過付費通過各個地區(qū)的運營商提供最新的個人信息,第三個運營場景卻是,他們制作虛假的APP客戶端,以虛假的廣告修道網(wǎng)友下載,然后通過APP客戶端后臺收集下載用戶的信息,而其中任何一個場景在我國法律上都是不允許的。
所以,他們在催收的過程中對于自己個人信息的提供是一個“忌諱”,一旦泄露了自己的個人信息,他們就會面臨P2P平臺的解決,特別是一些催收人員,他們自知他們在催收的過程中觸及了我國刑法上的相關(guān)規(guī)定,所以他們拒絕向受害者提供身份信息,其實就是在逃避相關(guān)部門的監(jiān)管。
孫小姐同時還表示,當我們每天都接到各種各樣的營銷電話和莫名其妙地催收電話的時候,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個人信息已經(jīng)泄露了,而在個人信息泄露以后我們也可以預料到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會接到亂七八糟的電話,但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現(xiàn)在的虛擬撥號竟然如此的猖獗,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的囂張。
但是,對于我們作為中國公民的個人信息安全保障仍然不能忽視,因為隨著我們個人信息的泄露,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還會不斷的產(chǎn)生新的個人隱私信息,而這些信息是否一直被這些APP客戶端非法獲取,這一點是我比較擔心的,還有一點就是,我們每天都接到這么多虛擬撥號的電話惡意騷擾,難道這不就是一種最可怕的跡象嗎?
所以說,在這件事上絕對不能再做出任何的妥協(xié),因為我們都不想在這個社會上“裸奔”,我們更不想他們拿著我們的個人信息去做違法的事,然后這個后果讓我們承擔,因為我們是承擔不起這樣的一個后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