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中后期,北京人的穿衣戴帽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那種清一色的男裝女裝逐漸被個性化的穿衣打扮所取代。那時候,軍隊干部外出都要求著便服,于是我越來越關(guān)注自己的衣柜。
一開始我迷上了做服裝。不是自己做,我根本不會做,就是買好布料,上街找裁縫做。我記得在“狂熱時期”,我做過西服套裝,還是時下流行的藏青色。結(jié)果根本沒穿幾次就被我淘汰了因為那身衣服穿上真難看。做過大格子的套裙,就是冬天可以穿的那種。還用當(dāng)時北京極其流行了一陣子的五顏六色的那種夏天抖抖颼颼但穿上挺悶不透氣的布料(忘了叫啥)做的短袖褂子??傊袔啄晖γ詰僮鲆路?。再后來,就是買服裝。那些年,衣服不貴。不過我所買的,都挺有特點,就是不那么中規(guī)中矩的衣服。
套裙是裁縫做的
我買的服裝
同時,也開始注重在臉上抹點與眾不同的化妝品了。記得有一年,聽說西苑商店要賣一種美白的化妝品,我聽著風(fēng)就趕過去了。那天那個商店人山人海的場面著實嚇人,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去搶像章的場景。后來,唇膏也出來了,就是那種變色的唇膏,看著是綠色擦上是紅色,一支才賣三塊錢。這種唇膏我除了用在嘴唇上,有時候還輕輕在臉頰上涂一點,以便讓抹了美白霜的臉看上去不那么慘白。
80年代,長筒絲襪已經(jīng)在中國開始流行了。我聽說這種絲襪在國外被叫做“星期襪”,也就是差不多一星期就得換新。不過到了那個年代的中國女人手里,買一雙長筒襪得照著一年穿,掛絲了用指甲油抹抹接著穿。那時候長筒襪很簡單,肉色和黑色,不像現(xiàn)在,各式各樣,花式出現(xiàn)。但中國市場的長筒襪照例不結(jié)實,我在日本和韓國都買過他們推薦的長筒或連褲襪,舒適度確有不同。
黑絲襪示意圖
我買的第一雙皮鞋,是一雙黑黢黢的源圓頭皮鞋,現(xiàn)在看就極為難看。第一雙高跟鞋天熱的時候穿著極熱,不是豬皮牛皮羊皮的那種。
那時候,30多歲的我們,沒有人認(rèn)真研究女人究竟應(yīng)該如何打扮自己,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照貓畫虎或下意識憑感覺,在院子里穿軍裝,一年四季沒有變化。出門穿便裝,一年四季好幾套換著來。就這樣,做衣服、買衣服,對著鏡子找感覺,一直陪伴著我度過了軍旅生涯的最后時光。
在買衣服方面,直到現(xiàn)在我還保持著一個習(xí)慣,就是喜歡淘汰衣服,并且是那種“眼不見,心不煩”的淘汰。在我的潛意識里,我是因為缺才去買,好多衣服根本不爛,別指望穿壞才買,如果那樣我就不能享受購買服裝的快樂了。即便如此,還是有漏網(wǎng)的。有一次我從衣柜里提溜出一件衣服,算算時間,大吃一驚,這件衣服居然在我的衣柜里待了30多年!而且現(xiàn)在我還會不時穿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