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商務部對來自俄羅斯的農(nóng)業(yè)設備、醫(yī)療產(chǎn)品實施豁免,歐盟也開始跟隨美國的步伐選擇部分領域放松對俄羅斯的制裁。
但就歐盟高官和歐洲媒體的信息反饋來看,歐盟的步子要比大俠想象的要大,歐盟不僅決定解除對部分俄羅斯的制裁,還積極向中俄示好。
類似的消息有點雜,這里大俠給大家分開講,先說歐盟向俄羅斯伸出的橄欖枝。
歐盟已經(jīng)決定從當?shù)貢r間7月20日開始調整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允許解除對部分俄羅斯銀行的資金凍結,從而逐步恢復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食品和農(nóng)產(chǎn)品貿(mào)易。
英國《金融時報》7月19日的報道指出,根據(jù)最新修改過的對俄政策,歐盟將會逐步解除包括俄羅斯國有開發(fā)銀行在內的四家銀行的資金凍結。
盡管歐盟開始放松對俄羅斯的金融和貿(mào)易制裁,但是歐盟對俄羅斯最大的銀行,俄羅斯聯(lián)邦儲蓄銀行的資產(chǎn)凍結行動仍然將持續(xù)。
為了恢復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農(nóng)產(chǎn)品貿(mào)易,歐盟已經(jīng)對俄羅斯運輸食品和藥品的船只實施豁免,未來將會進一步免除對俄羅斯港口的限制,使得俄羅斯的農(nóng)產(chǎn)品和藥品能夠輸送到歐洲市場。
歐盟這一系列操作,的確是示好,但是這種“示好”帶有的功利性非常明顯。
為什么這么說?大俠在這里提醒各位,歐盟在以下方面的政策基調仍然沒有大的變化:
第一,歐盟仍然沒有就是否繼續(xù)吸納烏克蘭作為歐盟成員國或者“準成員國”做出明確的表態(tài)。
第二,歐盟體系內的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援行動仍然在持續(xù),各型武器彈藥仍然還在通過烏克蘭西部的通道進入烏克蘭國內。
第三,當前整體格局上,歐盟在能源和食品、藥品方面是有求于俄羅斯的,但歐盟方面仍然對俄羅斯的要害部門實施制裁,僅僅是疏通了有助于雙方恢復食品和藥品貿(mào)易的通道。
各位說說,歐盟這是求人辦事兒的態(tài)度么?
如果接下來,俄羅斯響應歐盟的呼吁,恢復部分與歐盟之間的食品和藥品貿(mào)易,那是俄羅斯大度;同樣的,如果俄羅斯接下來拒絕響應歐盟的呼吁,仍然認為歐盟屬于對俄“不友好”的阻止,仍然拒絕向歐盟輸出食品和藥品,那也是理所應當。
從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歐盟響應美國的呼吁,參與了對俄羅斯的制裁,并且接連通過了多輪對俄羅斯的追加制裁,就制裁的力度和范疇,歐盟相對于美國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站在歐盟的立場上,采取現(xiàn)有的措施,亦有可能是歐盟可能做出的最大讓步了。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的特別軍事行動讓歐盟發(fā)現(xiàn),俄羅斯不是紙老虎,一旦觸及俄羅斯的底線,俄軍一定會果斷出手。
歐盟如今認識到,俄羅斯是一個必須謹慎應對的國家,德法等主要國家已經(jīng)宣布追加國防投入以強化軍備,西歐國家儼然開啟了“再武裝”的進程。
在對俄認知普遍極端偏激的大背景下,歐盟撕開這個口子,也是不容易的。
如今歐盟內部由于高通脹和政治內斗引發(fā)了多國領導人辭職的亂象,為了自保而突然解除部分制裁措施向俄羅斯“示好”,恐怕俄羅斯不會買賬。
歐盟很清楚,接下來對俄羅斯的制裁是否持續(xù),持續(xù)多久還是個未定的問題,于是歐盟方面開始利用當前對俄制裁略微緩和的局面,在俄“開后門”的同時積極向中國示好。
西班牙《先鋒報》7月17日報道,歐盟駐華大使阿爾比尼亞納在接受該媒體采訪時表示,歐盟戰(zhàn)略將中國定義為“合作伙伴”,并且認為中國加入治理世界的行列是必要的,歐盟需要在應對疫情和氣候危機等等領域擁有中國的幫助。
阿爾比尼亞納表示,盡管歐盟內部有聲音將中國定義為貿(mào)易和系統(tǒng)性競爭對手,但整體上看,歐盟和中國之間盡管存在競爭關系但是雙方不用打架,可以通過談判的方式解決問題。
這位即將在9月1日走馬上任的歐盟新駐華大使強調,中國與歐盟之間沒有什么不能通過談判解決的,并且強調,“歐盟不會在所有事情上都會與華盛頓保持一致”。
各位可能會感到困惑,此前歐盟與美國一起發(fā)動了對俄羅斯的制裁,甚至在制裁高峰期歐盟也出現(xiàn)了對中國的批評聲,怎么當下歐盟的態(tài)度說變就變了?
大俠在這里說一句,從整個發(fā)展脈絡上看,歐盟與美國之間“趨同”是少數(shù)時候,而在絕大多數(shù)時候,歐盟與美國之間的關系并不良好,甚至危機重重。
在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的早期,歐盟方面的確著實被“嚇到”了。因為北約的持續(xù)東擴,“對抗俄羅斯”的壓力被新加入的中東歐北約國家所承擔,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德國、法國乃至于意大利甚至是隔海相望的英國都實施了大規(guī)模的裁軍。德國陸軍整體員額不足八萬人,英國人甚至計劃放棄裝備坦克,西歐一副“承平已久”的景象。
如今,俄羅斯是真的說動手就動手,那些新加入北約的中東歐國家不一定擋得住俄軍,而西歐的一眾“老歐洲”們又早就“自廢武功”了,怎么辦?
于是,抱美國的大腿”成為了歐盟的唯一選擇。
于是,跟著美國人發(fā)動對俄羅斯的制裁成為了“納投名狀”的必要步驟。
但是,隨著對俄羅斯的制裁持續(xù),歐盟越來越發(fā)覺不對勁了——西歐國家要向烏克蘭持續(xù)不斷輸出武器裝備的同時,還要承受“盧布結算令”和俄羅斯“斷氣”帶來的額外損失,從財務上算算,甚至可以認為是當前的歐盟承擔了俄烏沖突的大部分損失。
而讓歐盟陷入窘境的源頭在哪里呢?歐盟高層自然不會怪自己,自然會認為是因為美國對烏克蘭局勢的肆意干涉和歐盟對美國主導的北約的過度依賴,導致自己陷入了尷尬境地。
如果我們仔細看看2000-2019年這20年,我們會發(fā)現(xiàn),盡管美國和歐盟表面上是“意識形態(tài)趨同的盟友”,但雙方在經(jīng)濟、金融和對外貿(mào)易上的矛盾重重且不斷尖銳化。
美國為了波音,歐盟為了空客,雙方都為爭奪航空市場而使用了各類的“手段”。同時,歐盟也認識到,美國不會允許一個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歐盟存在,歐元的持續(xù)走強,威脅的是美元的全球霸權。
對俄羅斯的制裁走到今天,歐盟已經(jīng)認識到,根本性的問題是,歐盟需要一個新的全球秩序,一個美國不再是唯一“話事人”的全球秩序。
用歐盟新任駐華大使阿爾比尼亞納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話說,就是“中國是歐盟的合作伙伴,且在全球治理議題上有必要讓中國領導世界”。
是的,歐盟寧愿是讓中國來領導全球秩序改革,也不愿意讓美國來繼續(xù)維持僅僅對美方利益有利的單極世界。
而為了轉達歐盟的態(tài)度,阿爾比尼亞納甚至明確表示,歐盟希望兩岸和平統(tǒng)一,歐盟認同“一個中國”原則。
同時,為了不得罪歐盟內部的冷戰(zhàn)活化石和華盛頓當局,阿爾比尼亞納隨后聲稱,一旦發(fā)生“軍事入侵”,歐盟、美國及其他盟友會對華采取像對待俄羅斯那樣甚至更嚴厲的措施。
即便如此,阿爾比尼亞納的發(fā)聲也具備一定分量,當前西方政壇“挺臺風氣”盛行,阿爾比尼亞納表露出歐盟方面的務實方針,實屬不易。
阿爾比尼亞納的發(fā)聲表示,當前歐盟內部的理性派和對美審慎的政治力量正在逐漸回到歐洲政治舞臺中心。
但大俠要多句嘴,美國聯(lián)合了幾乎所有西方體系下的國家或者地區(qū)對俄羅斯的制裁打壓最終成果寥寥,就這還想嚇倒中國?純屬癡人說夢。
要知道,西方國家普遍愿意跟美國站在一起的原因是俄羅斯再怎么說也是對一個主權國家動手,有道德上的制高點;而臺灣問題,屬于中國內政問題,他方無權插手。
大俠不否認,有些西方政客在反華上無所不用其極;但大俠更肯定,即便是中國下決心解決臺灣問題,在沒有道德制高點支撐的情況下,這幫西方國家找理由隔岸觀景的能力更是一流。
敢下場威脅中國,也要想清楚可能的后果。
歐盟向中俄示好,讓美國難以做人。而讓美國商務部更糟心的是,當前中國等國家在半年內持續(xù)性的減持美債,這使得美國的貨幣政策調控難度加大。
美債“失寵”的原因是什么?
要讓大俠說,歸根到底是美國自己拆掉了美元的發(fā)展根基,“成也美元敗也美元”,如是而已。
美國制裁并凍結俄羅斯及阿富汗等國資產(chǎn)讓投資美債的安全性受到質疑。此外,美國通貨膨脹導致“投資美債收益減少”也是原因之一。
在之前的國際江湖之中,即便是對戰(zhàn)略對手實施制裁,各國也都是動用的本國的渠道和相關工具,中立性的國際性渠道或者工具是不會被當做制裁工具使用的。
然而看看華盛頓當局對俄羅斯制裁過程中做了些什么?
SWIFT系統(tǒng)本身屬于中立性的金融結算系統(tǒng),然而在美國的干預下,該系統(tǒng)剔除了俄羅斯的多家商業(yè)銀行。美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結結實實的給美元打了一波“負面廣告”:還在持有美元哪,忘記了美元國債本身也是風險資產(chǎn)這茬了嗎?
于是,醒悟的各國都在不斷的減持美債,其中包括當下美債最大持有國家日本在內??梢哉f,排名前10的“美國債主”們都在積極的減持美債。
按照5月份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國持有美債的總額已經(jīng)下跌到9808億美元。
半個世紀以來,支撐美元貨幣地位的根基就是作為投資品的美債,如今,投資美債已經(jīng)讓各個國家賺不到利潤,于是美債自身的風險要素凸顯,各個國家在趨利避害的原則下拋售美債也就成為了必然。
而當美債被世界市場所分擔稀釋后,也就意味著,美國想要通過美債發(fā)動金融戰(zhàn)爭,將等于是跟整個世界為敵。
很顯然,華盛頓沒這個膽子。
有意思的是,當世界各國發(fā)現(xiàn)美債作為投資品已經(jīng)不賺錢的同時,中國國債的受歡迎程度卻在上升。
盡管中國的國債本身的規(guī)模不太高,但中國國債的收益率還是不錯的。本身人民幣匯率相對比較穩(wěn)定,中國國債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受歡迎的。
當前,全球“去美元化”的進程已經(jīng)全面展開,結局如何,可能美國自己都很難預計。
但我們應該看到,盡管人民幣表現(xiàn)堅挺,但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金融風險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在斯里蘭卡爆雷之后,巴基斯坦、印度和馬爾代夫三國,也開始面臨嚴峻的金融問題。當前,上述三個南亞國家都遭遇了外匯儲備快速縮水,資本加速撤離的浪潮沖擊,尤其是中國的老朋友巴基斯坦。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周二已將巴基斯坦的信用評級展望從穩(wěn)定調整為負面,并表示這一調整是基于巴基斯坦外部流動性狀況惡化而作出的。同時,印度方面盧比貶值一發(fā)不可收拾,印度正在面臨通貨膨脹調控失控的風險。
南亞大陸,這片云集發(fā)展中國家的沃土正在面臨成為新一輪地區(qū)性金融危機“震中”的趨勢。巴基斯坦財政部長7月初表示,當前巴基斯坦正在瀕臨債務違約的邊緣。
作為中國的家門口附近地區(qū),南亞的金融秩序震蕩是否會對整個亞太的良好經(jīng)貿(mào)秩序造成沖擊,還需要觀察;但要大俠發(fā)自內心的說,作為中國老朋友的巴基斯坦,可要堅持住了,千萬不要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