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院校畢業(yè)后孤身來到北京闖蕩,從月入三千的小記者只能勉強養(yǎng)活自己,又用了十年時間才從月薪三千升為一萬,當時已然32歲的她決定拼一次,投身于創(chuàng)業(yè)中,經過僅僅三年的時間,成功創(chuàng)造出了估值百億的企業(yè),又憑借公司鼎盛時期成功套現15億。
這樣的傳奇經歷都發(fā)生在同一個人身上,她就是胡瑋煒,也是摩拜單車的創(chuàng)始人,對于她的經歷,有人說胡瑋煒太幸運了,在創(chuàng)業(yè)前期就有貴人幫忙,成為史上“最輕松”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
也有人評論,小姑娘孤身在北京闖蕩,從一無所有一步步打拼出現在的好生活也很不容易,實際上,胡瑋煒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可以算得上是灰姑娘逆襲為女王的童話,那么在她的創(chuàng)業(yè)路程中,究竟是運氣重要還是努力更勝一籌?她是如何用三年時間做出別人十幾年才做出的成就?成功套現15億之后她又經歷了什么?
胡瑋煒
接下來,就讓我?guī)ьI大家一起走進胡瑋煒創(chuàng)業(yè)背后的故事,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要忘記點贊、收藏加關注哦,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進入正題。
三本院校畢業(yè),只身闖蕩大都市
胡瑋煒于1982年出生在浙江省東陽縣,她的家庭只能算是勉強過活,她的母親是位全職主婦,父親則是一位雕刻木制家具的工人,在胡瑋煒小時候的記憶中,平常家中一直是在自家的田地里農忙,在農閑的時候父親就會背著自己的工具穿梭在各個城市中找活賺錢。
而年幼的胡瑋煒也一直跟著父親,來來回回在許多不同的雇主家里穿梭,受父親工作的影響,小小年紀的就已經逐漸鍛煉出了耐心,也就是這段時間讓胡瑋煒養(yǎng)出了自己的個性。
意大利著名記者法拉奇
之后的一次偶然機會,讓年僅十歲的她在電視上看到了意大利著名記者法拉奇采寫的新聞報道,當時還年小的胡瑋煒并不清楚自己的喜好,只是知道自己對新聞報道很是好奇,在那之后便常常守著新聞節(jié)目。
隨著年齡逐漸變大,胡瑋煒對自己的喜好認知得越來越清晰,當時她就立下目標要成為一名新聞記者,將記者法拉奇作為自己的偶像,夢想能像他一樣前往世界各地進行新聞采寫和報道。
但是在2000年舉行的高考中她的成績并不理想,而看著自己的成績,距離之前定下的考學目標——浙江大學,還有著不小的差距,在當時的分數線中,她的成績也只能勉勉強強夠上文科三本線。
胡瑋煒
2000年正是高考決定擴招的第三年,與十幾年前的大學精英式教育相比,此時的大學教育已經逐漸變?yōu)榇蟊娀?,每年參加高考和進入大學的學生急劇增多,胡瑋煒沒能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也只能前往浙大的三本獨立院校:城市學院新聞系進修。
剛剛也曾說過大學教育轉變?yōu)榇蟊娀逃?,這就意味著從大學中畢業(yè)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國家也早就取消了大學生畢業(yè)包分配的政策,當時的畢業(yè)生“畢業(yè)即失業(yè)”的現象已經初見端倪。
胡瑋煒經過四年的大學生涯成功畢業(yè),依然堅持著自己的新聞夢想,擺在她面前的卻也是同樣的困境,她滿懷希望的將自己的簡歷投遞到各個節(jié)目,卻次次沒能等來那份邀請入職的通知。
繁華都市——上海
經過一段時間的權衡和考慮,她決定獨自一人北上去大城市尋找機會,她堅定地認為大城市一定擁有更多機遇,她在內心中糾結的是要去上海還是北京,這兩座城市作為中國國內最繁華的都市,在新聞方面也是最前沿最先進的地方。
當然也是最適合新聞人前去闖蕩的地方,她先是去到了上海,決定在這里大展拳腳,但是現實與夢想總是相距甚遠,只有等到一切都踏實落地才能看到答案,顯然胡瑋煒的遭遇不會到這里就結束,到了上海一段時間之后,發(fā)出的簡歷也如同石子丟進死海一點浪花都沒有見到。
十余年新聞人,而立之年辭職
對結果很是不甘心的胡瑋煒果斷選擇北京,而當她真的到了北京,才知道在這里謀生與上海相比也沒有好到哪里,就單單是找一個容身之處就已經算得上是艱難了,其次就是工作也沒有絲毫音訊。
《每日經濟新聞》
為了追求自己的新聞夢想,她不得已向家里開口求助,不過胡瑋煒的堅持沒有白費,終于在幾個月之后收到了來自《每日經濟新聞》的通知,胡瑋煒終于可以在北京立足,她只覺得未來充滿了希望。
她雖然沒能進入電視臺中的重要節(jié)目,但是能夠收到電視臺的錄用就已經很欣慰了,之后她便被安排在該報經濟部中當一名汽車記者,平常的工作內容確實是采寫新聞報道,但是卻是關于汽車消費以及汽車科技技術方面的報道,當時的月薪只有三千元。
雖然以當時的消費水平來說三千元也不錯了,但是在繁華的北京這些錢也只是夠平時的日常開銷,之后的工作中胡瑋煒一直認真對待,但是隨著電子新型媒體的逐漸興盛,傳統(tǒng)的紙媒和電視報道已經失去了優(yōu)勢。
傳統(tǒng)紙媒
所以胡瑋煒想要憑借長年積累的報道經驗,在行業(yè)中向上爬的夢想多少受到了阻礙,當然她的月薪也沒能一路水漲船高,只是因為陸陸續(xù)續(xù)跳過幾次槽,才為自己爭取到了一萬的月薪,之后入職的媒體包括有《新京報》、《商業(yè)價值》、《極客公園》等。
在這個行業(yè)中兢兢業(yè)業(yè)奮斗數十年,才終于讓自己的月薪破萬,這個數字如果是在三四線小城市,確實已經算是不錯,足夠可以帶來較為寬裕的生活,但是她所處的地方是北京,這個數字相比之下就沒有那么優(yōu)秀了。
這樣的處境讓胡瑋煒很是糾結,即便是數十年來從未在工作中出過差錯,但自己好像已經到了可以探得到的盡頭,但如果現在放棄,卻又不甘心,她無法在拼搏中再度找到職業(yè)幸福感,卻也不知新的機會在哪里。
胡瑋煒
之后辭職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開始在胡瑋煒心中萌芽,2013年她因為工作外派到美國拉斯維加斯參加一個電子汽車展的采訪活動,這場展會參觀結束之后,胡瑋煒的心中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展會的主要內容是圍繞新型的電子汽車展開,講述技能先進的便利性,但是胡瑋煒感興趣的并不是汽車,而是對人們出行方式的便利化有了新的見解和想法,回國之后她就將自己的想法與老板和盤托出,并且認為這樣的方式肯定會成為之后的趨勢,希望老板可以另外開辟一個專欄做未來出行的內容。
但是這個想法與老板來來回回一直溝通半年之久,都沒能被上級通過,胡瑋煒無法接受,她自認為自己擁有前沿的新聞項目,本可以憑此在行業(yè)內大展宏圖,卻受制無法實現,只能憤然離職。
汽車展會
“共享單車”概念提出
經過在職場中十余年的歷練,胡瑋煒已經完全蛻變成為一位合格的新聞人,自然她也擁有新聞敏感度和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到2014年我國的互聯網已經很是發(fā)達,在北京生活的胡瑋煒更是可以直觀的感受到網絡給生活帶來的變化。
辭職之后她開始尋找日常生活中被自己忽略的細節(jié),以謀求新的職業(yè)機會,雖然已經是五歲孩子的媽媽,但是為了在大都市生存下去,她不得不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繼續(xù)拼搏事業(yè)。
她在2007年步入婚姻,居住的房子是在北京三環(huán)外租的,每天上下班對胡瑋煒來說也是一種痛苦,需要先坐公交,之后再乘坐地鐵,然后再換一次公交,最后再跑到辦公樓。
地鐵
這些還沒完,作為記者她并不是整日坐在辦公室,而是需要乘車前往各個地點進行報道,所以交通工具在胡瑋煒的生活中相當重要,日復一日的通勤雖然只是費些功夫,但在轉乘交通工具的時候,時常希望能有一輛隨時都可以騎走的自行車。
之后胡瑋煒決定用自己幾年來積攢下來的15萬元,租一間房間當做辦公室創(chuàng)立了屬于自己的新媒體公司,在多番打聽之下,她成功在不錯的地理位置租了一間民房,缺點就是條件比較簡陋,晚上還被當做酒吧。
但是只有少數啟動資金的胡瑋煒找不到比這更合適的地方,胡瑋煒盡心盡力地經營著自己的公司,但是做出的成績卻一直不上不下,并沒有如她所愿成功大火,不過經過幾年的積累,她也已經有了不少的人脈。
李斌
晚上經常約朋友在酒吧高談闊論,談理想聊未來,也就是在這里,胡瑋煒遇到了改變自己之后職業(yè)生涯的男人,這位就是李斌,他是天使投資人也是易車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
他在汽車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憑借著銳利的眼光,在我國汽車互聯網領域也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之一,在互聯網銷售和汽車電商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卓越的遠見。
而他與胡瑋煒的相識還要從一位名叫陳騰蛟的人說起,陳騰蛟是一名資深的智能自行車設計師,他們二人也正是因為這個共同的興趣才得以認識,之后在一次聚會中,陳騰蛟將自己想要研究智能單車的想法說了出來。
陳騰蛟
但是一旁的李騰卻不同于陳騰蛟的滿懷信心,只是狀似無意地說了一句“做智能單車,還不如進軍共享單車。”就是這樣的一句話改變了胡瑋煒的未來,她瞬間想到自己通勤時的經歷,當時雖然各個交通工具都已經逐漸成熟,但是“通勤最后一公里”依然是困擾眾多上班族的一大難題。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沒想到就是李斌隨口說的一句話,就讓胡瑋煒陷入了深思,那個時候共享經濟這個概念十分流行,而共享單車一旦細細想來好像也是個不錯的創(chuàng)業(yè)機會。
初期準備工作
實際上當時的大城市已經存在租借自行車的情況,但是卻并沒有真正解決上班族的難題,其原因首先是租借的過程極其的繁瑣,不僅要前往特定的地方取送車輛,而且租金也并不便宜,其次就是租借自行車并不是各個地方都存在,只是覆蓋了一小部分地區(qū),使用起來很是不方便。
胡瑋煒
經過一段時間對這個想法進行分析和研究,胡瑋煒發(fā)現市場前景很是廣闊,說干就干,胡瑋煒在2014年與幾位有同樣想法和抱負的朋友一起組成了團隊,打算將這個想法真正落地實施。
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他們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有兩個,分別是找投資人和單車的生產,這個龐大的想法想要實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胡瑋煒攢下的幾萬元只是毛毛雨,她腦海中第一個閃出的人就是李斌,這個想法最初就是由他提出,想必也對這個項目有興趣。
果然,在聽完胡瑋煒的共享單車計劃之后,李斌沒有猶豫多久就決定支持,雙方就投資的細節(jié)很快進行了敲定,就這樣胡瑋煒正式成立了摩拜科技有限公司,她對自己的計劃充滿信心,因此將身邊的人脈都積極運用起來。
摩拜單車
沒有多久就將共享單車的前期籌備工作全部完成,如今胡瑋煒面臨的最后一個問題就是關于單車的研制和量產,為了將這個項目做到盡善盡美,她長期將自己關在辦公室內研究自行車,想出了許多要求。
包括必須擁有智能鎖、還要求自行車的質量,不能出現斷鏈條、爆胎等問題,甚至還提出,生產出來的的摩拜單車,最起碼要保證四年不返廠維修的嚴苛要求,這些要求當時很是嚇退了不少自行車生產商。
眾所周知,共享單車代表著要一直放在戶外,除了要經受日復一日的風吹日曬,還有可能受到人為的損壞,自行車可能連幾個月都撐不下去,更別說四年。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勸胡瑋煒將自行車的標準降低一些,但是她仍然堅持想法,最后這樣的堅定將開運汽車的老板王超打動了。
共享單車
他決定接下這單,之后便召集多位工程師一同按照要求進行研制,終于2015年第一批的摩拜單車被研制出來,單車的設計采用了極簡的風格,用橙色來裝點輪轂,并且全身采用防銹的全鋁材料,這款單車也成為摩拜最為亮眼經典的車型。
市場反應強烈,實現從無到有
這樣的自行車一經面世就吸引了眾多人的眼光,不僅外形上很新奇,甚至車身還帶有智能鎖,只要停放在提前規(guī)劃好的停放位置內就可以,不必再去固定的車行租借,可以隨意取用,對人們來說簡直是最佳的體驗。
于是摩拜單車一上市就受到了用戶的喜愛,不僅解決了上班族的燃眉之急,對平時偶爾需要自行車救急的人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原本胡瑋煒也只是想將共享單車投放在上??匆魂囀袌龇错?。
摩拜單車
但是一上場就直接火爆,這樣的情況讓胡瑋煒都沒有預料到,于是眾人將在各大城市投放的計劃全部往前提,但是因為它對單車的要求太高,導致造價也有些高,雖然單車在市場中比較火熱,但是也還沒開始大量獲利,公司的資金已經有些拙荊見肘。
胡瑋煒此時帶著現有的成績再去拉投資就顯得很是容易了,半年之后,摩拜單車幾乎已經進入了全國各個主流城市,騎著摩拜單車的人們已經成為了城市中最為特殊的一道風景線,公司也開始盈利,眼看著一切都在向好發(fā)展著。
終于大面積的鋪設單車還是帶來了隱患,租車的費用過低,而單車造價太高,一時間資金無法回籠,導致公司內的資金周轉又遇到了困難,因著這種困境,胡瑋煒又想出了一招解決的對策。
單車
那就是收取押金,既可以更好地保護單車,也可以借此機會收攏一些現金流,也就是這一舉措緩解了摩拜科技的困境,吸引了中國投資人的目光,接下來的兩年時間內,單車陸續(xù)進行了十輪融資,其中不乏有富士康、騰訊、攜程等行業(yè)巨頭。
因為火爆的反響,共享單車一度進軍到海外市場中,2017年3月中旬,胡瑋煒的單車進入了新加坡開始試運營,僅僅三個月之后又登上了英國的曼徹斯特,還在同年8月于泰國曼谷召開了運行發(fā)布會,可謂是一時風頭無兩。
在短短三年時間內摩拜單車就席卷了全世界,無疑是站在了時代的風口上,公司估值已經達到了百億,而胡瑋煒也憑借著共享單車賺的盆滿缽滿,也因為是一個創(chuàng)業(yè)素人,迅速成為了近幾年的創(chuàng)業(yè)黑馬,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目光。
國外風靡的摩拜單車
果斷退出套現成為億萬“女王”
但是時間一久,眼看著摩拜單車越來越火熱,許多同行也開始效仿,爭相推出了自己品牌的共享單車,一時間大街上出現了五花八門的單車,并且隨著更多的資本入場,標準不一,這個行業(y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
首先最嚴重的就是關于單車的質量問題,許多品牌為了縮減成本,制造的單車質量不能與摩拜單車相比,時常發(fā)生爆胎、掉鏈、掉漆的問題,這樣的體驗讓群眾逐漸對單車這個品類敬而遠之,即便出故障的并不是摩拜,卻也免不了會受到影響。
與此同時,摩拜也并不是沒有缺點,它最讓用戶詬病的缺陷就是智能鎖方面的問題,并且由于大量的共享單車出現,許多單車都有隨意擺放的現象發(fā)生,因為這種情況,摩拜單車還曾經被北京的一家物業(yè)公司告上法庭,并且被其要求如果停放在其公司業(yè)務負責的地區(qū)內,需要支付每輛單車100元的管理費用。
亂擺放現象嚴重
雖然這樣的要求最終沒能勝訴,但是單車的亂停亂放也確實是困擾眾人的一大問題,除此之外,摩拜單車的軟件還曾在2018年7月出現過癱瘓的情況,一時間所有的用戶都無法使用軟件和單車,原本定好的行程也隨之耽擱,這一插曲直接讓用戶對摩拜單車的形象跌落。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之下,摩拜科技公司內部已然是千瘡百孔,胡瑋煒這時提出了意見,主張將單車的押金免除,用這樣的方式將公司已經初現頹勢的境遇中拉回,不得不說這樣的對策很是符合用戶的意愿。
不需要信用分,也不需要繳納保證金,只需要簡單地注冊登錄賬號就可以將單車騎走,這一舉措開創(chuàng)了共享單車行業(yè)的先河,直接在一個月內為摩拜單車帶來了上千萬的新用戶。
王興
但是此時的摩拜在胡瑋煒看來內部已經有許多問題無法解決,而摩拜的衰敗也不過是時間問題,于是胡瑋煒經過深思后決定將公司直接賣掉,在這樣的決定下,她找到了時任美團總裁的王興。
經過一系列的約談,2018年4月初通過了美團以27億美元的價格成功收購摩拜的提案,王興取代胡瑋煒成為了摩拜的董事長,而胡瑋煒則成為了摩拜總裁,在此次交易中,她憑著擁有摩拜9%的股權,成功套現15億人民幣,真正成為了億萬富婆。
之后的幾年時間里,原先創(chuàng)辦摩拜的胡瑋煒和李斌等人也都慢慢離職摩拜,終于在2020年最后一個月,美團接手單車,摩拜正式停止服務,被收購的摩拜單車也從此改名為美團單車,從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胡瑋煒
對于胡瑋煒的退出,有些人曾說覺得她遇到問題就會逃避,還將爛攤子甩給美團,一點都不像企業(yè)家的做派,也有人稱他的做法是明智的選擇,因為同一個行業(yè)中的小黃車創(chuàng)始人就是因為不舍得在公司出現問題時果斷抉擇,才導致公司最后走向破產,還欠下了近20億的債務。
這么一對比,胡瑋煒的選擇確實更具有商業(yè)敏感度,也算得上是一位具有先見的企業(yè)家。到這里所有的內容就都結束了,感謝您能夠耐心閱讀,喜歡的話不要忘了點贊評論和關注哦,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