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在世界上生存發(fā)展,離不開一定的社交活動。社交的質(zhì)量和層次,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我們所能抵達的人生高度。
有的人,在社交場上如魚得水,左右逢源,得到很多人的喜歡和幫助。有的人,卻因自己的種種不良表現(xiàn),被人嫌棄,厭惡,疏遠。在生活上孤獨愁悶,在事業(yè)上孤掌難鳴。
一個人最頂級的情商,就是拒絕“自殺式”社交,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傷人,不犯忌,不失德。
“自殺式”社交,主要有三種明顯表現(xiàn)。
不知禮尚往來
《禮記》有云:“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p>
對別人付出善意,如果得不到回應(yīng),就會感到失落。別人給自己善意,如果不懂得反饋,就是不講禮儀。人與人交往,必須有來有往,關(guān)系才能融洽和長久。
魯國權(quán)臣陽虎前來拜見孔子,孔子不想和陽虎同流合污,于是避而不見。但陽虎在離開前留下一頭烤乳豬??鬃右姷健岸Y物”,不得不根據(jù)禮儀回拜陽虎。
禮尚往來,彼此走動,互致善意,社交活動才能正常而深入地開展。不懂禮尚往來,就取消了人際交往的規(guī)則,勢必自絕于人,失去朋友。
生活中,有些人對人情世故麻木而無知,接受了別人的招待,禮物和恩惠,卻不知道及時回饋,或回饋方式不當(dāng),讓人寒心和反感。
《詩經(jīng)》說:“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你給我木瓜,我就給你瓊琚,不僅為了感謝你,更是為了讓我們的關(guān)系長長久久。
人際交往的實質(zhì),不過于情換情,心換心,禮換禮。不懂得這個規(guī)則,必然成為社交的失敗者。
言行不知分寸
俗話說:“過猶不及?!?/p>
說話做事,必須把握分寸,掌握火候,不到位不行,超越本分也不行。言有尺,行有戒,事有度,才能不傷人,不害己。
《三國演義》中,楊修才華橫溢,機智過人,深得曹操賞識,年紀(jì)輕輕就被提拔為丞相府主簿??墒?,楊修為了處處炫耀自己的聰明,說話做事毫無分寸。
曹操屯兵漢中,和劉備相持對峙。屢次被劉備挫動銳氣,將士疲憊,軍無戰(zhàn)心。曹操心思憂悶,當(dāng)晚就以“雞肋”為口令。楊修知道后,對眾人說:“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是丞相要退兵了?!贝搜砸怀?,軍士們紛紛打包行李,準(zhǔn)備撤退。曹操知道后大怒,以惑亂軍心之罪將楊修處死。
除了妄言軍機之外,楊修還參與曹植和曹丕的奪嫡之爭。這顯然超出了一個臣子的本分,更是犯了當(dāng)權(quán)者的忌諱。這件事也為他后來被殺埋下了伏筆。
為人處世,切忌口無遮攔,肆意妄為。不管多么親密的關(guān)系,如果輕易觸動別人的邊界,就會刺痛別人,讓彼此的關(guān)系越來越遠。
說話過腦子,做事守規(guī)矩,是一段感情的穩(wěn)定器,也是一個人靠譜的表現(xiàn)。
喜歡貪小便宜
貪小便宜,是人際交往中最忌諱的事情。
既顯示出一個人的小心眼,低層次,又讓人感到受損的不快,會受到別人的鄙視和憎恨。
再說,愛占便宜的人,得到的不過是蠅頭微利,失去的是人格,名譽和人際圈。一旦被人看扁,你還能得到什么。
一位農(nóng)村老太太拿著一錠銀子來到當(dāng)鋪,要兌換十兩散碎銀子。掌柜用秤一稱,那錠銀子足有十一兩六錢,看來是老太太算錯了。掌柜想貪下多出來的部分,就沒有吱聲。
老太太走后,伙計一看,說這錠銀子是用錫塊冶煉的假銀。掌柜認(rèn)真細(xì)看,果然如此。于是,二人出去追趕老太太??衫咸炙啦怀姓J(rèn),二人只好告官。
官員審判時,讓掌柜把十兩整錠原銀拿來查驗。結(jié)果掌柜貪便宜的事情被公之于眾,他的聲譽和品牌受到損失。從此,當(dāng)鋪生意每況愈下,歇業(yè)收場。
貪小便宜的人,最后都得不到便宜。貪親戚的小便宜,親戚會遠離你。貪朋友的小便宜,朋友不再信任你。不貪小便宜,是一個人的修養(yǎng),氣度,更是一種智慧。
結(jié)語
拒絕“自殺式”社交,就是要遵守人際交往的基本規(guī)則,尊重人性的正常需要和訴求,獲得別人的好感和接納。
禮尚往來,讓社交得以維持和發(fā)展。
言行有度,守住自己的邊界,不冒犯和傷害他人,給別人留體面,給自己留余地。
不貪小便宜,提升自己的格局和眼界,不讓蠅頭小利迷失自己。
懂點人情世故,學(xué)會修身律己,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就能從容自如,行穩(wěn)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