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北京動物園迎來游客高峰,不文明現(xiàn)象也隨之增多。據(jù)本報報道,動物園內,隨意投喂、追逐鳥類、攀爬雕塑等行為時有上演:在東區(qū)松風蘿月軒和休息區(qū)旁,幾個孩子不停用膨化食品喂魚,一旁坐著的家長只顧玩手機;在水禽湖南邊的園區(qū)道路上,不少降落的鳥類因小朋友的追逐受到驚嚇;在亞達伯拉象龜展區(qū)北部,小朋友們圍著烏龜雕像爬上爬下,龜背甚至被當成了滑梯……
每年暑假,都是家長帶娃打卡北京動物園的高峰期。萌娃與動物互動,既讓孩子增長知識,又能玩得開心,本是愉快溫馨的一幕。但令人遺憾的是,總有一些孩子不遵守園內規(guī)定,不文明游園行為屢屢發(fā)生,既可能給動物帶來一定的傷害,也給自身安全帶來威脅。比如屢禁不止的投喂動物,除了會打破動物平日飲食規(guī)律,還可能令它們腹脹、腹瀉甚至危及生命;小鳥常常落在游客身邊,孩子們想與鳥兒一起玩耍可以理解,但若是肆意追趕驚嚇,那就與愛鳥初衷背道而馳了;動物雕像是用來觀賞而非攀爬的,滑上滑下不僅可能損壞雕像,還可能把孩子摔個鼻青臉腫。
其實,孩子游園不守規(guī)則,折射的是家長規(guī)則意識的不足。孩子或許沒有留意園內循環(huán)播放的“請勿投喂”,看不懂指示牌上的“請勿攀爬”“保護動物”,這時候既需要家長正確引導,更需要家長及時糾正。要讓孩子從小明白,文明是游園的基本準則,應該盡量把對動物的干擾降至最低?;顫姾脛颖臼呛⒆拥奶煨裕荒芤云茐墓苍O施為代價;關愛和親近動物,是許多小朋友去動物園的目的,但不文明行為展現(xiàn)的恰恰是人類不友好的一面。尊重動物是親近自然的前提,傷害動物怎么培養(yǎng)娃的愛心?
不僅在動物園,在博物館也能見到“熊孩子”喧鬧不止、追逐跑跳,甚至還有肆意攀爬造成展品受損的;在高鐵車廂,常能見到“熊孩子”吵鬧、踢座椅,相鄰乘客不堪其擾。令人擔憂的是,有些家長對孩子傷害動物、破壞公共設施、不守秩序規(guī)范視若無睹,甚至在受到勸阻時,還回懟“多管閑事”。孩子年幼無知,可以說“沒想到”,但家長無論如何不該擺出“無所謂”的架勢。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文明習慣,必須從小培養(yǎng);素養(yǎng)教育,必須從身邊做起。引導規(guī)范孩子文明行為,制止孩子不文明行為,才“真的是為孩子好”。
暑期出游,文明是一節(jié)必修課。家長不僅不能缺課,更要給孩子把這一課講明講透。隨意投喂動物、博物館里打鬧,該銷聲匿跡了。
(原標題:文明出游,是孩子暑假必修課)
來源 北京晚報 作者 辛音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