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雨
在數字時代,我們還需要圖書館嗎?答案很簡單,作為當代最重要的公共建筑之一,圖書館不再僅僅關于書籍,它也是當地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還是觀光客的目的地之一。我們需要圖書館。
“如果有天堂,那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卑⒏⒃娙瞬?span id="h2vtn4b" class="wpcom_tag_link">赫斯的這句話,放到今天仍然適用。這三座圖書館通過建成圖書的模樣,激活了一方文化生活。
一個書架:坪坦書屋
坪坦書屋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坪坦鄉(xiāng)中心小學,由廣州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團隊設計并募資建造,外立面就像一個書架。
設計團隊將侗族傳統(tǒng)“干欄式”建筑結構與現代建筑設計理念相結合,并融入了侗族公共空間理念。公共空間從建筑結構到墻、樓梯、地板由木材建造,唯一采用外來材料的是用于立面采光的陽光板。
坪坦書屋的建成直接受益的是坪坦小學的孩子們,除了能在書屋里學習玩耍,也能通過這棟建筑與外界產生連接。坪坦書屋的設計師蔡凌說:“希望坪坦書屋作為公共空間的書屋,激發(fā)鄉(xiāng)村的活力,成為陪伴孩子們成長的伙伴?!?/p>
澳門新中央圖書館建于舊愛都酒店之上,緊鄰塔石廣場,位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歷史街區(qū),由來自荷蘭的建筑師事務所Mecanoo設計,占地面積15,000 平方米,預計于2024年落成。
澳門新中央圖書館立面就像一本向外打開的書,向塔石廣場開放,以迎接的姿態(tài),成為圖書館與廣場間空間的連接。建筑的表皮也十分通透,從側面看巨大的中庭從室外一覽無余,此外,外立面還起到過濾光線,控制室內溫度的作用。
Mecanoo在設計新中央圖書館時希望它不僅是澳門文化標的,更是一趟旅程的引導。游客始于塔石廣場,穿過寬敞的室內階梯,最終來到頂層閱覽室,將塔石廣場的風光盡收眼底。意大利雕塑家奧西奧·阿康奇(oseo acconci)的未來主義壁畫也將在那里迎接游客。
散開的書頁:LIBRAIR
LIBRAIR是紐約中央公園國際圖書室設計大賽的評委會大獎作品,雖然最后沒有成形,但是對于未來公共空間的圖書館建造頗有啟發(fā)。
LIBRAIR由建筑公司lissoni casal ribeiro設計,設計靈感來源于散開的書頁。當一本書被拆開成單獨的一頁頁后,可以成圓的形狀散開在公園中。并以書柜、影音空間和讀書長椅的形式成為公共空間的一部分,人們可以在這里讀書、看電影、聽歌以及寫作。書柜按照不同類目存放,你還可以在這里遇到志趣相投的人。
責任編輯:楊潔
校對:張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