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北京,在繁華的王府井步行街上,多為老字號的品牌商家,曾經(jīng)是全國各地人民到北京后的購物首選地,說是購物一條街也不為過。
在這條大街的北部東側,門牌“王府井大街74號”是被稱作“東堂”的一座教堂。
這座王府井天主堂俗稱東堂,又名圣若瑟堂。
上圖為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教堂門前廣場北側的圣若瑟紀念亭“惠我東方”。
圣若瑟又譯作圣約瑟,他在世時是一名木匠,有勞動者的象征。
圖為堂前廣場北側的圣若瑟紀念亭內(nèi)的圣若瑟懷抱一名兒童的白色立式雕像。
他被稱為義人,懷有體諒別人的心及深愛兒子。
圖為圣若瑟懷抱一名兒童的白色雕像。
王府井天主堂在北京的第二座教堂,第一座是被稱作“南堂”的宣武門天主堂。
始建于1655年(清順治十二年),最初系由民居改建。
歷史上,王府井的這座天主堂屢毀屢建,歷盡劫波。
康熙三年,東堂受到了較大的破壞。
康熙五十九年,王府井天主堂(以及宣武門天主堂)在地震中被毀。
嘉慶十二年,一次火災后徹底拆除。
1900年6月13日,再次被毀。
東堂現(xiàn)存的建筑,是法國和愛爾蘭用庚子賠款1904年重建的。
東堂所在地,北京的老地名叫“八面槽”,因此這座教堂也被稱作“八面槽教堂”。
圖為教堂正面石柱上的楹聯(lián)上聯(lián):庇民大德包中外
1966年至1980年,這座教堂曾被改作“八面槽小學”。
圖為教堂正面石柱上的楹聯(lián)下聯(lián):尚父宏勛冠古今
王府井教堂(東堂)是北京市的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的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堂的羅馬式建筑,吸引不少年輕人把這里作為拍攝婚紗照的外景地。
王府井大家從南往北逛,來到這里不妨看看,了解一下相關的歷史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