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很難再找出這樣一個地方,匯聚了如此眾多的名山大川。世界上也很難再找出三條同樣的大河,它們的源頭竟如此之近,血脈相連。恐怕這就是三江源的神奇魅力。
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洶涌澎湃、河勢各異的江河,卻孕育自同一個“搖籃”,那就是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這里被譽為“中華水塔”,地理上,這個區(qū)域以山地為主,峰嶺綿連,到處是峽谷冰川。區(qū)域內(nèi)的主要大山脈有唐古拉山、巴顏喀拉山、昆侖山及其支脈阿尼瑪卿山等。
今天的主角,黃河源頭,占三江源區(qū)總徑流量的42%,黃河49%的水量都來自這里。我國關(guān)于黃河源頭的記載最早是《山海經(jīng)》的“河出昆侖”,但其實約在370萬年—180萬年前,黃河就出現(xiàn)了。伴隨著青藏高原東北緣平坦地形抬升和解體,河湖水系襲奪重組獲得強大能量,蘭州至河套段黃河是最先出現(xiàn)的。局地河流也開始分別向北和向西溯源,在120萬年前將河湖系統(tǒng)串聯(lián),形成連接河套盆地、汾渭盆地和華北平原的現(xiàn)代黃河?xùn)|流水系格局。120萬年以來,黃河進一步向青藏高原內(nèi)部延伸襲奪,中上游水系格局才逐漸形成。
但給黃河定源是在2009年。我國三江源科考隊依據(jù)“河源唯遠”的原則,確定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為黃河源頭??ㄈ涨诓卣Z里是“紅銅色的河”的意思。卡日曲河是由5條從山坡切溝流出的小泉匯成,其最初的河道只不過是一條寬約1米、深不及1米的潺潺溪流。誰曾想竟匯成“咆哮萬里”“觸山動”的中國“幾”字彎,寫就了千年中華文明。
為了保護高原湛藍的天空、三大水系純凈的源頭,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啟動體制試點建設(shè),2021年10月正式建立,實現(xiàn)三江源頭整體保護。
逶迤綿延的冰川、白雪皚皚的雪山、神秘璀璨的湖泊、奔騰蜿蜒的江河、生機勃勃的草原、郁郁蔥蔥的森林、廣闊無垠的荒漠戈壁……保護三江源,不僅是保護山水相融、生靈共處、草木共生的人間天堂,更是保護我們母親河的一方凈土。
審核丨陳銳
監(jiān)制丨樊弋滋
統(tǒng)籌丨羅景月
文案、責(zé)編丨陳帥
美術(shù)設(shè)計丨楊樺 趙墨
校對丨王瑜(見習(xí))
參考資料丨《萬里入胸懷——黃河史傳》《黃河與中華文明》《三江源國家公園:共治共建共享 生態(tài)紅利持續(xù)釋放》
中國水利報社新媒體中心(影視制播中心)出品
(收聽更多《大河脈搏》文章,請關(guān)注“中國水事”微信公眾號,從菜單欄—主題欄目—大河脈搏獲取更多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