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擁有眾多的寺廟建筑,無論是繁華的大都市,還是交通閉塞的鄉(xiāng)村,都有寺院的身影,類型也是豐富多樣,既有傳統(tǒng)的佛教和道教建筑,也有帶著地域色彩的地方宗教廟宇,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年代都非常久遠,多的幾千年,少的幾百年,可以說,寺院建筑已經成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它們留存至今,依舊是魅力不減,很多寺院,都成了所在地區(qū)的文化旅游地標。但即便我們逛過了很多寺院,遇見遼寧省丹東市的這座寺院,也一定會讓你感到驚訝的。
在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qū)仁忠路97號,有一座非常特別的寺院,在歷史上被稱為“鬼王廟”,僅是名字,就足以讓人感到驚奇了。這座寺廟建成于民國初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關于這座廟宇的來歷,當?shù)匾恢庇幸粋€傳說。相傳當?shù)赜幸粋€姓孫的富裕人家,家主的兒子卻是常年患病,一直無法痊愈。于是,家主便向鬼王許愿,如其子病愈,愿出資為其修廟。后來其子果然病愈,于是這位孫氏富豪就出錢建造了這座古廟。
當時的“鬼王廟”非常氣派,整個廟宇占地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建有正殿、廂房、山門殿等建筑,主奉地藏王菩薩,還供奉十殿閻君。當時的“鬼王廟”正殿長13米,寬8.2米,通高5米,為硬山式,整體由青磚砌筑,屋檐下有精美的彩繪。每年的七月十五,“鬼王廟”都會舉辦大型宗教活動,盛況空前。
但可惜的是,這座廟宇并沒有完好地保存到今天,很多建筑都被拆除了。余下的部分,則成了民房?;蛟S也是因禍得福,正因為被改建成了民房,才讓它得以保留到了今天。只是這座建筑的改造跡象還是非常明顯的,我們如今已經很難看清它的全貌了。
雖然廟堂建筑已被改為民居多年,但基本格局還是保持了下來。只是經歷了改造后,除了屋頂部分的老式灰瓦和房屋兩側的墻壁,其他部分都被遮擋住了。正面被加蓋了門房,院墻也是修得非常緊密,屋頂還多出來一個煙囪,想必內部也被改造了。我們無法分辨這個建筑是“鬼王廟”的哪部分,從規(guī)模上看,很可能是當年的大殿。
在這個建筑后身,還有一個改造得非常明顯的建筑,也成了民居,除了一側的青磚墻還保留著以外,其他部分已經是面目全非。這個區(qū)域屬于丹東的貧困地區(qū),隨著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將來會不會被改造,它的命運會如何,我們也不得而知了。作為一個宗教歷史建筑,對研究丹東地區(qū)的宗教發(fā)展,還是有一定價值的,但能不能傳承下去,就看它的造化了。
(圖片源自網絡,感謝分享!如有侵權,刪圖致歉?。?/p>